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高职学生的情绪发展特点

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介于幼稚和成熟之间,随着高职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但仍会不如进入社会后的成年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仍然会表现出两面性。

(一)情绪表现的两极性

1.情绪的强烈性、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共存

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但高职学生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地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情绪的温和性是指个体的某些情绪是在文饰之后,以一种较为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与之前发展阶段相比,高职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了解了不同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事实,因此,他们的情绪表达方式已收敛,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或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情绪的细腻性是指个体情绪体验上的细致的特点。高职学生已逐渐克服了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例如,一些学生在观看了一部影片之后,会长时间地沉浸在某种情绪之中,这种取向不单纯来自影片中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他们的主观思考和想象派生出来的较为复杂的情绪体验。

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高职学生情绪尽管在表面上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一定与之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认识上还存在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学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陷入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之中,很长时间无法摆脱。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高职学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他们可将喜、怒、哀、惧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而不予表现。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了表演的痕迹。学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会给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即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了一定的自然性,带有造作痕迹。

(二)心境的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个体要达到身心和谐,就必须完成心理整合过程。心理整合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持续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二,统一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

一般认为,个体要到 25 岁,甚至再晚一些,才能完成这种心理整合任务,从而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高职学生随其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都容易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一些消极心境。

1.烦恼

(1)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外观形象的变化使学生增添了许多烦恼,产生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求,但如何改变,应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对于许多类似的问题,他们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2)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学生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怎样才能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再度恢复到儿童时期那种亲密的程度,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青少年。

(3)不知如何确立、保持自己在同伴之中应有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一向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原因使得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相对降低了,这使他们难以接受,强烈希望能在同伴中维持自己曾拥有的优越地位,但做起来很困难;另一种情况是,某些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未曾有过优越的地位,但在当时,他们对此似乎没有太深的消极感受,但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增加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希望同伴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喜爱自己,这种愿望困扰着那些各方面能力略显不足的学生们。

2.孤独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将青春期到青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意指从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父母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从青春期开始的“心理上的断乳”,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不安,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学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另外,此时学生会对亲密感有需求,但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当陷入孤独的时候,难以自拔。也有研究发现(Felix&Barros, 2003),青少年的孤独感既有情境性,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人格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外向性、宜人性都很低的退缩型个体和情绪性低的情绪型个体要比和谐型个体更容易感受到孤独(李彩娜和邹泓,2006)。

3.压抑

压抑也是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压抑是当需求、愿望等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时,个体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但有许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由于愿望本身不切实际,有时是由于社会上的阻力或父母的限制,有时是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因而,学生的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他们常常具有压抑的心境。

除上述所列的几种心境外,高职学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的心境。但总体来讲,在这个年龄阶段心境中消极成分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高职学生需要父母及社会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导和帮助。 ZqlRjlBgoYsbhUe66NtOyYEUi/8XiQs8Pdlsxi7z14M4pXo34kmj6knfuub8v7+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