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半工半读的日子

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家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驻扎在村上的那些民团,把我家那一圈羊硬是一只只吃光了。那些“老总”凶得很,给你撂一块钱拉你一只羊,你也不敢说啥。加上保甲今日这个“券”明天那个税,我家原本还算殷实的富裕日子,两年不到就给弄得全家生活都接济不上了。

断了家庭接济,我的书几乎都念不下去了。我们那个王思树校长是个好人,他偷偷让我顶了一个“学生干部”的份额,领一份学校按月发放的工资。其实,那个“学生干部”类似于现在大学的辅导员。我呢,实际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工读生”。当时,名义上是我“个人”领的这一份“学生干部”工资,私下里却养着四个贫困学生。我年龄大点,老师指定我领取这笔钱并负责分配使用。那时候,我们几个吃这份“饷”的“学生干部”,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学校加班干一些抄抄写写的活。我们几个毛笔字写得都相当好,人事科或者教务处有啥需要誊写,我们就熬夜加班。名义上,学校工作需要招聘“学生干部”,实际是老师为了帮助我们几个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食宿,让我们不至于因之辍学。当然,我们都明白这是我们那个王校长施的德政。只有好好学习,各方面都努力做好,才能报答恩师对我们的大恩大德。

记得那时有一个“青年节”(国民政府的青年节),举行了个论文演讲比赛。比赛讲的题目是“中国青年第三次团结的意义”,也就是讲抗战时期青年团结的重要性。当时,一个学校派三个代表参加比赛。那是一次学校之间展开的竞赛性的正规大演讲,并不是谁都可以自由报名参加的民间活动。结果,在二十多个代表的激烈比赛中,我居然无意中取得了第一名。

后来,我还参加了几个学校的书法比赛,也得了第一。我在中学那阵子,写的颜体就挺好,有一点基础。在家里上村学,先生布置的作业主要就是写毛笔字,我们那儿叫“写大小楷”。练习书法,讲究的就是童子功。我们那个王校长也是个有书法功底的文化人,他是立法院于右任手下出来的,书法很好。他发现我的书法还有点小造诣,就请茹卓亭先生指导我们三个书法得奖的同学习字,经常让我们去茹卓亭先生家里,给我们“开小灶”。

茹卓亭老先生当时是国民政府的审计部长,是国民政府有名的“才子部长”。可是,这个人在官场一直和何应钦闹不到一起,最后闹得矛盾挺大,便请假回到陕西老家“养病”。这个人的书法功底很地道,书法作品那是相当厉害。我们校长那意思,一方面是自己学校出了个小人才让他很自豪,另一方面他想让先生指导一下我们,省得我们以后在这上边走偏路。没想到,茹老先生一眼就看上我了,很高兴收了我这个弟子。后来,我一直到他家里去请教习字。在大师的指导下,我的书法就慢慢上了正道,自己也越写越有劲道。上大学时,我之所以自主选修“金石学”,也是因为跟着茹老先生的这段时间对练习汉字书法产生了浓厚的个人兴趣。后来,我和茹老先生的孩子关系也都很密切。他的一个孩子后来也在我们文物系统工作,就是那个茹士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两人还算是发小呢。

我还参加过一次学校组织的大型美术比赛。记得学校宣布这个决定是在放忙假前,只安排参赛者趁着忙假去创作,收假回来拿出作品进行艺术评比。

我家在耀县,靠山的麦子熟得晚。三原这边放忙假了,我家那边的麦子还没熟。想想回去也没啥事情,趁着这个时间,我拿了一张大白纸,坐在学校后边的崖头上画三原“龙桥”。花了整整一个忙假的时间,终于把那个龙桥细细勾画了下来。忙假后,我把它交到学校,后来还作为好作品被学校收藏了。

在体育上,我个子不高,打篮球不行,参加的是学校的排球队。我们那支排球队在八所学校里也是有点名望的。可惜,在比赛中成绩尽管不错,也取得到过一些名次,却始终没能拿过第一。 LFiMg/JBj6somf9cmDnBsj6bGCL/t8/ELG7u0BeG4px13srrwd6ZgQtRsmmWto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