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匠杨师

第一张乡村版本的名片,是木匠杨师在长达几十年的时光里所撒下的长长的木屑。在一大堆木屑中,我能用童年的手指分辨出它们:椿树是浅棕色的,有种淡淡的椿芽味;松树的色泽比椿树淡一些,有些飘散的松节油的味;柏树是淡白的,幽香深长;水杉和白杨常常是湿的时候解板的,颗粒潮湿而粗疏;花柳木的屑很细,很瓷,有种沙粒般的感觉;而其他的一些木屑,因为木头不常用,童年就会忽略它们。

从奶奶晚年到我童年的这段不长不短的路途中,杨师用这些气息不一的木屑,铺就了一条淡香宽大的木质道路,通往村庄和时光的深处。在这样的一条路上行走,我的脚步沾满了泥土和木屑混合的味道,亲切,淡香,熟悉,就像一位亲人的体味。而我也有了一个乡村木匠的梦。那个梦是隐秘和无法张扬的,像门前的一朵野菊花一样,开在那些无人看管的日子里,贴着地满村子飞翔。

那些可触摸到的木制纹理,质朴亲切,将长年沉压在村庄身上的泥土,拨开了一些轻松的缺口,散发出了一把月牙木梳划过乡村清晨般的快意。挂在光洁衣架上的衣服,不再被塞进灰暗的墙角,变得皱褶不堪和沉重;放在橱柜的碗筷,隔住了被不断落下的尘灰弄得面目全非的命运;刻在木窗上的飞鸟,也会在某个时候,带着劳累的人们飞出屋去,探望屋顶上的星空;还有那些雕着花鸟树草的桌子,椅子,高低柜……乡村因为它们而拥有了些许幸福的气息和部分丰满的表情。

在乡间小路上,一直行走着一个身影——背着一个做木工活的简陋工具箱,左臂上套着几把大小不一的锯,右手拿着一把闪亮的锛子。多年前,那不是一个苍老的背影,步子稳健,不慌不忙,布鞋触地的声音低沉,随意,又带着明显可以感觉得到的成年男人的体温。脚下的路和周围的乡村就像他手里的一桩得心应手的活儿。那常常是在清晨,我在去小学的路上遇见他,细细的露珠顺着他密密的发丝向下滑,有一两滴正晶莹地爬在他的额头上,像一两条头带亮光向下缓缓爬行的昆虫。我知道他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穿过了茂密的玉米地间的小路,路两旁伸出来的玉米叶子,像一把把细长深绿的条形锁,把路有些松散地锁着,而他无疑是一把钥匙,将叶子上积攒了一夜的露水一一打开。在与每一个路过的人相遇时,他的微笑就像春天的一棵椿树一样散发开来。

他在我家做过几次活,打过一些书桌,床头,立柜,木仓和椅子。这些家具在现在看来,显得有点笨重和呆头呆脑,可在那时却是春风得意,很有一些大家的气势。它们的腿脚和骨架在多年之后依然很结实,不像我的牙齿,经不住岁月的摇晃,有些松动的痕迹。特别是那张桌子,上面的油漆依然闪亮。它像一个记忆芯片一样,储藏了我们一家人的脸庞,奶奶的,父母的,哥哥弟妹和我的。我看到自己最初那张稚气的脸和一张中年平静的脸叠合在一起,也看到了一家人的脸叠在一起的瞬息的变换。妹妹小时候最喜欢在清漆刷成的棕红色桌面上照,两双眼珠子咕噜噜地转。我逗妹妹说,她的眼珠子掉到桌子里头去了,妹妹就哭着打我。那种情景像一个久远的镜头,温情地刻在我心底的某处。木匠杨师刨光木头时,双手握紧刨子,一条腿向前弓着,一条腿向后缓缓伸直,身体随着手臂稳健地向前移动,薄薄的刨花就沿着刨子的出槽蓬松地隆起,木质的香气就那样散满了一屋,弥漫了整个冬天的火炉。在刨好的木头上打线时,他用大拇指将线绳按在泡有墨的墨斗里,我就将线绳的另一端拉起,墨斗的线轴咕咕作响,待我把线绳在木头上的某个位置上按好,绷直,他就用右手将线绳挑出一尺高,然后松手,一条墨线就直直地打在刨光的木头面上。那种灵巧的小墨斗盒做工精制,设计巧妙,充满了童年玄思不解的东西。在空闲时,我悄悄地蹲在墨斗前,探究它的奥秘,木匠见了,就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歇气时,他喜欢把一支红蓝相间的铅笔夹在耳朵上,喝一杯茶,呼吸平稳,夹杂着些许的汗味和烟味。

木屑铺垫的路途是漫长而坚韧的。每年冬天,他和他的徒弟像一群鸟一样,今天在东家,明天在西家,整个乡村就像是他们的巢一样,不停地堆放着他们匆忙的身影,散发着他们温热的体温和木头被解开时木香的气息。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一家都有杨师做的家具,从建房做的木头屋架,到风簸粮食的风车,从婴儿睡的摇篮,到老人睡的棺材,都大小不一地印证着一个乡村木匠非凡的手艺和绵长的生命。新人结婚时,总要请杨师打一套高低柜,几套桌椅和一副床,他们在看重杨师的手艺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乡村木匠几十年来所走过的安稳踏实的道路。老一茬的人在去世时,也要让他们的儿女请木匠杨师来打他们的棺材。他们觉得,睡在杨师做的木头盒子里,即便是再寒冷,再漆黑,也会有种火柴擦过的味道。

从我曾经的家乡穿过,总能闻到一种夹杂着汗味的木头的气息。那是一个人把自己留在木头里的味道。一个人,不知不觉地化成了一种摸得着、看得见的乡村元素,像椿树一样布满了村子的周身和四季,布满了年月和幸福的形状。前几年在经过杨师家的路边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老人,头发花白地拖着半个身子往屋里走,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他大半辈子在村子里刨出的木屑,起早摸黑踏平的路,不知劳累地从锯上锉出的铁末,最终部分地落在了自己的身体里,结成了难以化掉的隐痛,堵在了身体的某处,与他以往宽阔的时光对垒着。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祈求,一个老人的晚年能像他曾经打造的一件家具一样经久耐用,在祥和中度过余下的时光。

多年来,乡村丰盈的表情是木质的,憨厚的,有种雕刻和坚守的意味,木匠杨师将它牢牢地揣在我的心里。没有任何卓目的光华,也没有象征性的表述,就像我只知道他的姓而不知道他的名字一样。但它的确是乡村质朴生活和意蕴的制造者,从另一种意义上构造了乡村精神的部分图谱。它照耀出的,不仅仅是是一块木的质地,一个人的光芒,更是一个村庄从里到外的纹路。 3w2B9BFVq0gpOH8TXIu78EUG16YJMKW7gthzN39/8g2rmzFjcIC+muSWacR7en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