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半棵活着的树

若说一棵树一半活着,而另一半死去,真是让人难以相信。位于古洋洲龙亭镇的蔡伦墓祠内,就有这么一棵桂树。树干的一部分空了,留下半个空壳,相传是清初吴三桂驻扎在此的军队纵火烧损所致,空着的这半面树枝枯死了,没有叶子,毫无生命之气象。另一面的半棵树却依然活着,即便三百多年艰难的半身生活,也无法阻止它不断向上的繁枝茂叶,浓绿的颜色中有种不可辩驳的庄重和严肃,丝毫没有半点向命运低头的意味。特别是秋天,这半棵孤立的桂树的香味漫涌在千年的墓祠内,在温润一个被讥讽与荣誉参半的灵魂时,也轻轻抚摸着祠内的落尘壁画,古砖旧瓦,一草一木。每年秋天,这些旧物都在辨认千年桂花的香味,也在辨认被不同历史切片切过的时光的味道。傍晚的秋风将这些凝重的香气撒到墓祠周围村舍的缝隙间,又经过乡村土性炊烟的捏搓,稍一分心便被檐下长长的玉米串拽住,或是被几只不甘寂寞的麻雀吞没。我常有一种想象,在月光朗朗的夜晚,蔡伦会从正殿的神像上走下,踏着毛边纸片一样细微的脚步声,走在虫鸣犹在的庭院里。此时,空无一人的偌大庭院,寂静得连一两只昆虫的轻声细语也清晰可闻,从高高桂树枝叶间透射下来的缕缕光线,一丝丝地打在方块字般的青砖地面上,仿佛一首久远的幽曲,任由月光苍凉的手指间歇地弹奏。时轻时重的月光,静静地流泻在蔡伦的半个身上。在这样的月光下,蔡伦梦呓般打量着这棵伴他走过千年的桂树,轻轻抚摸那树皮上深深的沟纹,如同抚摸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些难言的伤痛。凝视那半棵空空的树干,一声长长的叹息缓缓撒落在古老的庭院中,仿佛自己苍老的影子。他在树下待了好久,都忘记了月光已经隐身,他知道一棵树给予他的安慰,如同他造出的纸一样给予了他另一种生命。

这棵树究竟有多长的生命,恐怕也没有准确的答案。人们习惯地将它称为汉桂,那就意味着它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树龄,从时间的长度上与这座墓祠的主人堪称匹配。作为宦官的蔡伦,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行走在纷扰、幽深的宫廷之中,穿梭于几个皇帝与皇后的动荡夹角之间,在权力的争斗中左迎右媚,反复被挤压、扭曲、变形,小心翼翼是必然的,一不留神被赐了毒酒,生命便随之而去,不能不说是个悲剧。但作为世界级发明家的蔡伦,却永远活着,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他费尽周折,从树皮、破布、麻头、旧渔网中析离出雪白的植物纤维,经过无尽的汗水和时间的打磨,凝聚成一张张可以划破时空的纸页,飞越着民族、地域和国界,用一杆醒目的标尺量取着人类文明前行的脚步。正是由于这张纸,蔡伦才得以从骂名与诽谤中逃离出来,也才得以从众多宦官的集体群像中剥离出去,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代言人之一。由此想来,这棵半活半死的树与蔡伦真是绝配了,它们都一半活着而另一半死去,活着的部分依然光彩、灿烂,显示着生命绵长的力量,而死去的那部分,却在沉沉黑暗中独自嗫饮无边的孤寂。

为了使这半棵树更加长久地活着,人们想了许多办法,先是给树加固钢筋骨架,防止大风大雨将其吹倒。后来,人们又在空着的半棵树身里加注了适量的水泥,使其与另外的一部分合为一体,成为稳定活着的半棵树的固定物,就像医院里给骨折病人做的手术。

这半棵活着的树,成为蔡伦墓祠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每当游人踏入蔡公大门,先声夺眼的便是这半棵树了。我常想,半棵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因为残缺而倍感生命的珍贵?还是喻示着一个人也可以像树一样一半活着而另一半死去?半棵活着的树,本来是生命现象,但在蔡伦墓祠内、依傍着世界级发明家长明灯般的灵魂的滋润,活着活着便成了文化和哲学,成为可以让人们思索和留存的记忆。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蔡伦墓祠后,深思良久,挥毫写下了“千年蔡侯纸,万里文明史”的感慨。

距蔡伦墓祠不远,是亘古流动的汉江,它与蔡伦及半棵桂树,构成了相互朴素的映照,并以根的方式传导着时间的光华和忧伤。其实,活着或者死去,都只是生命现象,但是于蔡伦,它却是一种文明精神的有力延续。半棵活着的树,最终会输给身体早已死去的蔡伦的,因为在纸张所铺就的文明隧道里,蔡伦一直像一个淘金者,或一个长跑队员,不曾缺席,也不曾黯然。 YJAyRNE1o7AG7csXjtxKcd9c+rW/6vtbi5pWH2t5GN/RUpxakUX+QWhkMn+7/i7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