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人的行走

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把平日里极少打针吃药的我送进了医院。半个月的治疗后,我出院了。出院时,医生反复叮咛说:“平日里切忌暴饮暴食,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一向体壮如牛、满不在乎的我,这次真正领略到了病痛的厉害,也看够了医院里天天上演的人间悲剧。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人,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一定要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这便是住院给我的最大感悟了。

我记住了医生的话,出院后,本不喜运动的我,为了增强体魄,给自己立下了每天必须至少行走五公里的目标。

每晚,华灯初上之时,我便避开喧嚣的闹市,独自行走在大路旁的人行道上。如梭的车流呼啸而去,不远处的霓虹闪烁迷离……这一切我丝毫不为所动,我的心已沉醉于路边花草散发的清香里。此时的我就像卸载的大卡车,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愉悦,我不再想什么,只是阔步向前,只是尽情享受着这夜的美好与静谧。

说来,连我自己也倍感惊讶,常立志做事又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的我,这次步行竟真的坚持了下来。两个月下来,我那凸挺浑圆的啤酒肚不见了,雍虚的身子也变得结实而干练。走起路来似乎身轻如燕,整个人儿也清爽了许多。这本属于我一个人的行走,可在别人看来,这独自的行走太过枯燥乏味,实在没有意思。其实,他们看到的只是表象,我是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又怎能走进我的内心呢?

乘着漫漫暮色,沿着僻静的小路孑然前行,我可以健步如飞,可以步履缓慢,走累了还可以停下小憩片刻。对我来说,这行走的过程的确很美很享受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性情。夜色可以把我裹入它铁一样沉重的帷幕里,但我的心里却撑开了一片晴朗的天空。行走中,我可以展开思想的翅膀,恣意地放飞着思绪,让疲惫已久的身心做一次轻松自在的旅行。

人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每个人可能均有着不同的回答和理解。我想,无论人的寿命有多长,无论他身居何等高官显位,或者又是多么的身如草芥、位卑言轻,其实,人生都是一样的,都是在世间的一次简单的旅程,在行进的过程中,往往都要与孤独、寂寞为伴,只不过这旅程中的境遇不同罢了。25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始终保持着自己清高的品格,以达到“一变至道”“天下有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目的。他“沂水清波濯吾缨,浩歌一曲伊人行”,疲马凋车、颠沛流离中,他把整整14年的光阴耗在了周游列国的途中,虽然他终其一生未得所愿,但其创建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成为千秋万代景仰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

记得上中学时,我就知道了先后七次下西洋的中国人郑和,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葡萄牙人斐迪南·麦哲伦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些十五十六世纪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只因完成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航海环游世界的梦想,他们便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浩瀚无涯、惊涛骇浪的大海汪洋。据史料记载,宣德八年(1433)四月,已完成了六次航海远行的郑和,在他率领船队的第七次航行中,也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在印度西海岸一个叫古里的地方,62岁的郑和去世了。同样,斐迪南·麦哲伦在环球航行的途中,因陷于菲律宾部族冲突,被当地居民活活砍死。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也正是因为航行的过度劳累而一命呜呼。这些人类的先驱,一生都在漂泊、奔走、探险,谁也没有善终,他们也早已埋进了历史的尘埃,也正因为他们的壮举,人类才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留给人类的是永不枯竭的宝贵财富,他们自然名垂青史,人类将永远缅怀他们!

佛说,心静,才能达到美丽的境界。我不信佛,但一个人的“独处”的确是寂寞、孤独的。细想,这“寂寞、孤独”又有什么不好呢?人在孤独中,可以寻得一份心灵的宁静,可以保持平和自然的心态。这时候,人的头脑最是冷静清醒的,在这样的境况下,深入的思考得出的结论,会更趋周全、成熟和完美。独处时,如果从始至终意识到自身“不独自”的社会属性,这应是达到了作为人的最高境界了。纵观古今中外,多少志士先贤在“慎思”、“慎独”中,清醒地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朴素道理,在荆棘丛生、坎坷曲折的人生征途上,从容而慷慨地担当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重任,心甘情愿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披荆斩棘、冲破险阻之后,自然迎来一片霞光普照的艳阳天。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他五十九年的人生岁月里,勇立于时代潮头,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一生都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奔波。他把“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信念与理想,在他发动和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推动下,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结束。孙先生为改造中国,挽救民族危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也正值革命浪潮在神州大地风起云涌之际,1925年8月,年轻的毛泽东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世纪之问。他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远大志向,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气概,毅然背井离乡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条血雨腥风、艰苦卓绝道路上,毛泽东苦苦跋涉了几十年,无论在何种艰难困苦面前,他从没退缩过、屈服过!“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正是凭着这样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终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成为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爱戴、敬仰的伟大领袖和世纪伟人,成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英雄……

白云苍狗,人生如梦。回望我走过的人生旅程,几十年来,我同样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十八岁那年,高中一毕业我便应征入伍,从此,亲情乡情友情留给我的只是童年的印记,即使多年后一年一度的返乡省亲,在家乡停留的短暂日子里,我每每看到的也只是爹娘愈加衰老的容颜和愈加残破的院落。在长达24年的军旅岁月中,属于我的只有不到一年的连队生活。就这么长久地蛰伏于部队政治机关,天天马不停蹄地想问题、采访、写稿,那耗人的新闻报道工作,注定使我长久地与寂寞、孤独为伍。后来,人到中年的我转业地方工作,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和群体,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我自然要在孤独、寂寞中摸索前行。后来,爹娘先后撒手西去,与我阴阳相隔。后来,我唯一的爱女渐渐长大成人,她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朝着心中的未来,在省城求学、在异地就业……情感的天空下,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和放飞风筝的那个人。远离故土、人过中年的我,真真成了孤家寡人,怎么也挣脱不了孤独的羁绊。有时,真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有时,我常想(也可说是自我安慰),人应该坦然面对孤独和寂寞,独守一份清静,享受一份孤独,用冷峻平和的眼光看世界,独坐静思,超越时空,笑看风云,畅想人生,何不乐哉快哉呢?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不是有词云吗:“笑我庐,门掩草,径生苔。”意思就是在落寞中,他依然保持着“味无味处求我乐,材不材间过此生”的乐观豁达心态,潜心读书写作,终成与大文豪苏轼齐名的“词中之龙”。可见,成大事者大都善于和寂寞打交道,和孤独交朋友。想必这的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也自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记不清是谁说过,没有寂寞的人生是缺憾的人生,能战胜寂寞的人生才是圆满的人生。人,有时真的要学会与寂寞相处,善于和寂寞相处,战胜寂寞,这样的人生才是多姿多彩的,才是积极进取的!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我会独自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2015年7月2日写于黄河口) 62n+DrBZcBLQaQnHlGj7zwBVGETkFACEER7r2Y7KXz8eb430UhQXeJOYxUZUY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