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岭上开满野山菊

暮秋时节,一场纷纷扬扬的秋雨过后,人们明显地嗅到了冬的气息。只一夜清寒,路边那苍劲的法桐,挺拔的白杨,以及那些林林总总的乔木灌木,便纷纷垂下了高扬的头,那些原本葱绿肥硕的叶子,也无奈地随着瑟瑟秋风四处飘散了。

我惊奇地发现,在小区的一隅,那片平日里谁也不在意的菊花,这时却开得正欢。那红似火、白如玉、黄灿灿的花儿,给沉寂静谧的小区带来了几多生机。梅兰竹菊、红花绿草可是我平生的最爱,眼见那片菊花开得如此之好,我又怎能抵挡住她的诱惑呢?思忖中,我已委身于那片菊海了。

那洁白的“天鹅舞”,花瓣儿内敛外放,如钩似月,恰似一只只游弋碧波之上,曲颈天歌的白天鹅;那大红色的“墨牡丹”,虽为菊花,却有着牡丹的高贵与华美。凝视她,会使人联想起古代仕女抛下的红绣球,抚摸她,就有一种绣球入怀的感觉,心里还生发出些许莫名的冲动;那“羞女”菊,更是花如其名,粉红色的花瓣紧裹着翠绿的花心,看上去那姿态活脱脱像一个新婚的美娇娘,在她的情郎面前,尽显妩媚与羞赧……望着这些打着卷、拧着劲、翻着跟头拔蕊怒放的菊花儿,我记忆的芳草地里,也飘荡起那久违的野山菊的芬芳!

鲁西平原,黄河岸边,自北向南一拉溜分布着凌山、艾山、香山、曲山、鱼山、苫山、关山、位山等诸多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在这些绵延起伏的山峦之间,有一座酷似凤凰鸟的丘陵山坡,那里便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记得,在我孩提时代,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山菊,整个村子的上空也弥漫起浓郁的菊花香,即使走在村旁的路人,也会被这迷人的菊香所陶醉。这时候,一到夜晚,原本很厉害的蚊虫,却不见了踪影。对此,我深感不解。奶奶告诉说,山菊花和野艾蒿的味儿差不离,它们都有驱蚊避虫的功效。眼下,正值野山菊飘香的时候,那些叮人的蚊虫自然跑得远远的了。

说来,长势最好的野山菊,应数我家南边的山岭上。那里因地势开阔、无人居住,再加上阳光充足,野山菊长得有半人高,花朵儿也又多又大又艳。这岭上的野山菊,给我编织成童年的乐园,我童年许多幸福、快乐的时光,都是野山菊陪我一起度过。在这菊花盛开的山岭上,我放飞着一个农家子弟斑斓的梦想。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野山菊成就了我的今天,她给我清贫的童年增添了艳丽的色彩,她助我顺利地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那时,村子里跟我一般大的孩子特别多,终因家境贫寒,很多人连初中也没有念完,就不得不辍学回家,像他们的爹娘一样,过起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心高气傲、年少轻狂的我,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心爱的学堂,也绝不愿干牛马一样的苦活累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听村里的老中医说,山菊花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多种功效,县城药材铺里正敞开收购晒干的山菊花呢。这对我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那种激动、兴奋之情,至今想来还会喜不自胜、血脉偾张。“我能挣书本钱了,我不用辍学了!”

打这以后,一放学我就拎上提篮往山岭跑。穿行在茂密的菊花丛中,我小心翼翼地采摘起一朵朵花儿,听着不远处一阵紧似一阵的蝈蝈声,我也欢快地哼起刚学会的《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不觉间,我的提篮已装满了鲜嫩的菊花儿。见天色尚早,我那颗狂野骚动的心又不安分了。我一会儿钻进圪针丛生的酸枣林里,一会儿又爬到高大的土桃树上,将那紫红熟透的酸枣、土桃吃了个肚儿圆。犒劳完自己,又循着那清脆的蝈蝈声而去。翠绿的蝈蝈趴在菊的枝头,晶莹的羽翅剧烈颤动,我趁它不备,双手飞快地一拍,那可爱的小东西便成了我的俘虏。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向木讷寡言的爹,采回来很多野山菊。然后,又坐在天井里,手持剪刀把野山菊裁成拃把长的一段段。我实在不明白爹的意思,便好奇地上前追问,爹不多解释只是默默地埋头忙活儿。几天后,我发现房前屋后、院里院外,就连自家的田间地头,爹开垦的撂荒地里,也栽满了裁好的山菊段。我终于明白了爹的心思,甭看平日里不善表达、粗粗拉拉的爹,是把对我的爱深埋心底:他栽种更多的野山菊,我就不用那么辛苦地爬上山岭采摘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野山菊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一段没有根须的茎段,只要插入土地,她就生根、发芽、分蘖,就能染绿大片土地,就能开出鲜艳的花朵。从此,我越发地喜欢上了除野山菊以外的所有菊类,也喜欢阅读有关菊花的所有诗文。又过了几天,爹栽下的野山菊生根发芽了,恰巧,我正学到课本上唐末农民起义军黄巢的《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冥冥中,这首小诗正像爹栽下的野山菊一样,也在我的记忆里深深扎根。记住了这首小诗,也就总想探究黄巢“我花”的前世今生,也就激发起我学习、热爱中国历史的极大兴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参加了济南军区政治部在开封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学习间隙,我有幸游览了这个七朝古都的大街小巷、古迹名胜。徜徉在美丽的包公湖畔,回味着那些有关包公湖的传说,这座积淀着岁月沧桑的湖泊,寄托着人们太多的希冀与期盼,我依稀觉得,那一泓碧波荡漾、清澈似镜的湖水,不正是“黑脸包拯”的化身吗?走进香客云集的大相国寺,仰望着那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在香雾缭绕、木鱼声声里,倾听着那直抵心灵的曼妙梵音,我的灵魂得到了从未有过的荡涤和净化……迈步在开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如同走在幽远的历史隧道。我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王朝,我领略到了这座古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的盛世与繁华。真的,我遇到了那个叫作张择端的画匠,我成了他《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员!

在龙亭公园,仿古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风貌尽收眼底。这里俨然是菊花的海洋。那腾空欲飞的菊龙,那巍然屹立的菊塔,那直插云天的菊树……这些千姿百态的菊花造型,无不令人啧啧称赞、叹为观止。难怪菊花被誉为开封的市花,这与开封人深厚的爱菊、养菊、赏菊的底蕴密不可分。据说,开封栽培菊花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作为帝都的开封(东京)就因菊而扬名全国了。驻足菊山花海,眺望着那林次栉比、粉墙青瓦的古建筑,我在思索,几千年来那些王侯将相、达官显贵,那一个个曾经显赫辉煌的王朝,不都随着历史的云烟而灰飞烟灭了吗?这些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琼楼玉宇,只能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拥有过。正如宋代诗人史铸的《咏翻集句》云:“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是的,唯有这小小的菊,涉过岁月的沧海桑田,在万物凋零之际,依然迎寒吐蕊,傲霜怒放,尽绽生命的原色!

我终于懂得了,菊为何与梅、兰、竹被世人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也终于明白了,古往今来,那数不胜数文人雅士,为什么为菊留下那么多赞美的文字、画卷!

那年初冬,我又重返故里。走进那个熟悉的农家小院,小院再也寻不见我记忆中的场景,唯满院的野山菊依然默然绽放。我百思不解的是,就连田地里爹娘的坟头上,也长满了密匝匝的野山菊。我跪下去,焚香、烧纸、磕头,泪眼里我看到那坟头上野山菊不住地朝我点头。我知道,与我阴阳相隔的爹娘,这是向我诉说思儿的苦痛!

哦,我又站在了故乡那片熟悉的、承载我儿时梦想的山岭上,寒风里,我嗅着野山菊的芬芳,大声地朗诵起了高小莉的《野白菊》:我童年的山野盛开着野白菊,童年的记忆芬芳着野白菊;一朵忧郁的野白菊默默地开在我的视野,幽幽地在我的岁月里诉说。秋风一年比一年萧瑟,寒霜一年比一年严酷,野白菊也就一年比一年灿烂,一年比一年纯粹朴实。因此在我的记忆中,野白菊是不死的……野白菊在我视线的远端,从容而恬淡地微笑着……

(2016年3月25日写于黄河口) Etd+qTkKqlxtZNV0QwSkN9WKtEr7Z4ci9X3DS73lvJ703mj0OYK9xm8cZKEC4xc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