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歌

本章导读

《九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代初年。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夏启到天帝处做客,将天庭乐舞《九歌》、《九辩》带回人间,成为夏人的祭祀乐曲。这则神话显示:夏代的《九歌》美妙动听,令夏人兴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之叹。一般认为,《九歌》为歌曲,《九辩》是与之相配的舞蹈,其名为“九”大概与乐章数有关。夏亡后,《九歌》的祭礼仍在民间流传。朱熹指出,楚国沅、湘之间的风俗信鬼而好祠;祭祀时,男女巫师都会歌舞娱神。由于是民间乐曲,因此歌词鄙俚,不无亵慢荒淫之内容。而《汉书·郊祀志》记载,楚怀王注重鬼神祭祀,希望获得庇佑以击退秦师。《楚辞》中的《九歌》当即屈原在朝为官时承怀王之命,将这些民间祭祀歌词改造后的文本。因此,《楚辞·九歌》不仅带有人神恋爱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寄托了屈原忠君爱国的情愫。《楚辞·九歌》共十一篇,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诸篇,除《礼魂》外,大抵每篇祭祀一神。诸神又可分为天神与地祇两类,前者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及二司命,后者则有二湘、河伯、山鬼、国殇。这些神祇既有华夏诸国共同祭祀者,也有带楚国地方色彩者(如东皇太一、二湘、山鬼等)。《九歌》全部篇数不符“九”名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比较近理的说法是:《九歌》主祀东皇太一,其余诸神皆为陪祀,《礼魂》则是送神曲。除掉首尾两篇,自《云中君》至《山鬼》恰为九篇。实际上,得名于夏代的《九歌》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祭神乐曲性质如一,乐章篇数和演奏方式却发生变化,也是很正常的。屈原更制《九歌》,大约只采其名,而未必追求名目与篇数的统一了。《九歌》诸篇的文辞雅丽而芳洁,情调恳贞而浪漫,千百年来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升华。 ZCpnd+5iMVdRDnHfuojCAi6HagaLlHXe871ahX33/y+htvderN7VFzwjRIYbLkp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