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容易落入二元思维当中。这种思维就是非黑即白、是非分明、成败分明、输赢分明的思维。这种思维会给自己造成困扰,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
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对夫妻结婚很多年,一直没有生小孩。直到四十来岁,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小孩。他们自然非常宠爱这个孩子。妈妈选择全职在家照顾这个小孩。有一天,孩子的父亲要出门的时候,看到桌上有一罐药,可是他没有提醒妻子把药收起来,就去上班了。结果这个孩子把整罐药都吃下去了,然后被送到医院急救。
假设你是那位母亲,你会不会惶恐不安?那位母亲不仅要面对孩子会不会死亡这件事情,还要面对丈夫。
假设你是那位父亲。你来到医院,得知孩子在急救,那么看到你的妻子,你会怎么处理?你会不会一个巴掌扇过去,愤怒地斥责她“你是怎么照顾孩子的”?这其实是一种最差的做法。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事情,她肯定十分惶恐不安。如果你走过去拥抱她,对她说“老婆,我爱你,有我在”,那么你可能就解救了一个灵魂。一个拥抱,一句“老婆,我爱你,有我在”,胜过千言万语。
有时候我们常常陷入是非、对错分明的二元思维当中,而忘记了超越这种思维是可以拯救当下那个惶恐不安的灵魂的。当有人陷入挫折当中的时候,你不要一直跟他讲道理,有一种方式就是握着他的手,跟他说:“有我在,我陪你。”
我记得我以前有一个学生比较叛逆,他是一个初中生。初中往往是最叛逆的时候。有一天他闯祸了,教导主任就把他叫到教导室来。一开始那个学生低着头,然后教导主任就开始骂他,骂了很久。那个学生慢慢抬起头来,最后就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他虽然不讲话,但他的姿势好像在说:“啊,我的命就一条,你想怎样啊?”
现在很多人年纪很大的时候才选择结婚生子,所以当孩子到叛逆期的时候,刚好遇到母亲的更年期。有智慧的母亲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尽量不与孩子发生冲突。和父亲相比,母亲十月怀胎,生下孩子后还要哺育他两三年,所以对孩子更用心。母亲会不断地给予孩子爱和关心,用自己的生命联结孩子的生命。
大多数父亲在养育孩子时都是比较理性的。所以,当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父亲选择的“剧本”可能是这样子的:用手大力拍桌子,说“你给我出去,就当我没有生你这个孩子。我为了你,为了这个家,在外辛辛苦苦。你现在居然用这种口气跟我讲话!”。这就是“讲道理”的父亲。
母亲不是没知识,不是不会讲道理。能够用给予爱和关心的方式对待孩子,是因为她曾经在养育孩子方面十分用心。当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她的剧本是不一样的:“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放弃你,妈妈绝对不会放弃你。我会想方设法,让你回到正轨。”这就是母亲的剧本,我觉得这种剧本比较好一点儿。
虽然我们接受的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每个人经历的过程看似相同,但是我们每个人获得的过去经验是不同的。
我们每个人不是一出生就能识字、写字的。能识字、写字,是因为我们继承了小学时期学到的知识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之后,你会发现,有的人看得懂财务报表,那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学习过相关的专业知识。总而言之,现在的我们继承了过去的自己。
你会发现,有些人的数理逻辑能力很强,有些人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有些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有些人的记忆能力很强。他们都是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才成为现在的自己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你继承了过去怎样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