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帝本纪

本篇导读

《史记》著述通史是从黄帝传说写起的,这一点意义十分重大。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就指出本纪在于梳理、记述王者的形迹,也就是说他希望告诉世人:那些成功的领袖人物以及他们创造的事业,都是因何而兴?又是怎样终结的?他要撰写出其中的兴衰过程。

为了这一目的,司马迁除了利用文献典籍之外,还采用自己游历大江南北时采集到的包括神话、传说在内的口述史料。这不但大大扩展了中国历史的记录范围,也为后人留下了重视口述历史的优良传统。

《五帝本纪》记述了传说中的五位贤明帝王,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有关黄帝的传说,司马迁并不是有闻必录,而是选择了那些不违背儒家经典的“可信”材料,将其作为中国通史的开端,也就是《史记》的开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1] ,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 [2] 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 [3] ,蓺(yì)五种 [4] ,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 [5]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 [6] 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1] 徇:通“侚”。敏捷。齐:迅速。徇齐:敏慧。

[2] 神农: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之一,也叫炎帝。人身牛首,传说发明了农具,尝百草而懂得辨别草药。

[3] 五气:木、火、土、金、水五种气。

[4] 蓺:种植之意。五种:五谷,即黍、稷、菽、麦、稻。

[5] 如同服牛乘马那样,训练此六种猛兽,训练它们作战。

[6] 阪泉:古地名。一说在河北涿鹿,一说在陕西阳曲,一说在山西运城。

译文

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来有神灵,初生不久会说话,幼年聪慧,少年沉稳敏捷,成年之后非常聪明。

轩辕的时候,神农的后代子孙道德衰薄。诸侯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神农的子孙)未能予以平定。于是轩辕修炼干戈之术,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诸侯,于是诸侯又回到神农氏身边服从命令了。但是蚩尤最为凶暴,无人能讨伐他。

炎帝的子孙欲侵陵诸侯,诸侯都信赖轩辕而归顺于他。轩辕于是修德振兵,治理五气,种植五谷,抚恤万民,安定四方,训练熊罴貔貅貙虎作战,与炎帝交战于阪泉之野。经过三次作战,而后取得了胜利。

蚩尤作乱,不听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征发诸侯的军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最终俘虏并杀掉了蚩尤。诸侯都尊重轩辕,认他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的地位,这就是黄帝。黄帝即位后,天下如果有谁不顺从的就去讨伐,一旦平定就停止讨伐;他还开山通道,未尝有过一日的安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xūn yù),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 [1] 与为多焉。

[1] 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时对天地的大型祭祀。在泰山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梁父山(泰山下的小山丘)除地祭地称为“禅”。

译文

(黄帝)去东方的沿海地区,登丸山(一说即凡山,在山东临朐),到了岱宗(泰山)。西方到了空桐(在今甘肃境内),登鸡头山(在今甘肃平凉)。南方至于长江流域,登熊山、湘山(据说均在湖南境内)。北方驱逐了蛮族荤粥,在釜山(一说即北京怀柔)召集诸侯,举行合符契订立盟约的仪式,并在涿鹿山下的平地建造了都邑。但是都城经常迁徙并无固定场所,居住地环绕军兵扎营以自卫。官名都以“云”命名(因为黄帝即位时出现云瑞,故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军队称为云师。设置左右大监,负责监督诸侯各国。由于诸侯各国和睦,而举行了大规模的鬼神山川的祭祀和封禅。

帝尧者,放勋 [1]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 [2] ,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 [3] 。九族既睦,便章百姓 [4]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1] 帝尧者,放勋:帝号曰“尧”,名“放勋”,国号曰“陶唐”。

[2] 收: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纯衣:即“缁衣”,黑衣。

[3] 九族:指自己的宗族与外戚。

[4] 便章:也作“辨章”,治理之意。百姓:指百官。

译文

帝尧,名叫放勋。他的仁慈如苍天,他的智慧似神灵。与他接近暖如走向太阳,远而仰望他,好似高大入云。富有而不骄奢,尊贵而不放纵。戴黄冕,着黑衣,乘红车,驾白马。顺天应人的美德,使九族亲善。九族亲善,进而治理百官。百官的职位分明,天下万国融洽和睦。

乃命羲、和 [1] ,敬顺昊天,数法 [2] 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 [3] 日出,便程东作 [4]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 [5] 。申命 [6] 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 [7] ,鸟兽毛毨(xiǎn) [8]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mǎo),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chì) [9] 百官,众功皆兴。

[1] 羲、和:即羲氏与和氏。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别观察四方天象,制订历法。

[2] 数法:以历数之法进行推算。

[3] 道:通“导”,教导。

[4] 便程:按程序顺利进行。东作:春天的农作。

[5] 字:乳也,谓产子、哺乳。微:同“尾”,交尾。

[6] 申命:再命。

[7] 夷易:平和、快乐的样子,言其为秋收而喜悦也。

[8] 毨:理,毛再生整理。

[9] 信:同“申”,申明纪律。饬:约束,整顿。

译文

于是任命羲、和,恭敬地顺从昊天,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慎重地将历法时令教授给人民。又命羲仲居住在郁夷的旸谷(在今山东半岛一带,也作“汤谷”,相传为日出之处),严谨地教导人民日出的时间,以便他们有序地进行春耕生产。日中(春分)之日,鸟星(南方朱鸟七宿星座)毕见,以此为标准校正仲春这一节气;于是人们分工耕作,鸟兽交尾繁殖。再任命羲叔住在南交,使人民得以有序地进行夏季的种植。日永(夏至)之日,火星(苍龙七宿之中星)诸宿毕见,以此为标准校正仲夏这一节气;老幼协助强壮者农耕,鸟兽也更换上稀疏的羽毛。再任命和仲居住西方昧谷(一说位于今甘肃的柳谷,相传为日落之处),严谨地教导人民日落的时间,使他们能够按照程序进行秋季的收获。夜中(秋分)之日,虚星(玄武七宿之中星)诸宿毕见,以此为标准校正仲秋这一节气;民众欢乐,鸟兽羽毛整齐。再任命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以便他们有序地进行冬季的收藏。日短(冬至)之日,昴星(白虎七宿之中星)诸宿毕见,以此为标准校正仲冬这一节气;民众重回室内取暖过冬,鸟兽换上细密的绒毛。一年三百六十六日,设置闰月用来修正四季。治理百官,各方面都功绩显著。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 [1] ,不用。』尧又曰:『谁可者?』驩(huān)兜曰:『共工旁 [2] 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3] ,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ɡǔn) [4] 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1] 凶:通“讼”,争讼。

[2] 旁:通“溥”、“普”。

[3] 怀:包围。襄:上,意即淹没。

[4] 鲧:尧臣,禹的父亲。

译文

帝尧说:“谁可以继承这一帝位?”放齐说:“你的长子丹朱英明通达,可以继承。”帝尧说:“唉!既愚顽又好争讼,不能用。”帝尧又问:“谁可以继位者呢?”驩兜说:“共工能广集人力,兴功立业,可以用!”帝尧说:“共工善于辞令,用意邪僻,貌似虔敬,却欺瞒上天,不能用。”帝尧又问四岳(执掌四方名山祭祀的诸侯之长):“啊,四岳,如今洪水滔天,包围着高山,淹没了丘陵,谁能治理此黎民之忧伤?”四岳都说鲧可以任用。帝尧说:“鲧不听命令,与同族关系不好,不能用。”四岳说:“不会吧,先试试吧,不行再撤换。”帝尧于是听从他们,试着用鲧治水。经过九年,治水无功。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 [1] ,践朕位?』岳应曰:『鄙悳(dé)忝(tiǎn)帝位 [2]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ɡuān) [3] 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yín) [4] ,弟傲,能和以孝,烝(zhēnɡ)烝 [5] 治,不至奸。』

[1] 庸:用。

[2] 鄙悳(德):品德浅薄。忝:辱,辱没。

[3] 矜:同“鳏”,老而无妻。

[4] 嚚: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5] 烝烝:上进。

译文

帝尧说:“啊,四岳,我在位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继承我的帝位呢?”四岳应答说:“我们品德微薄,继位的话只会辱没帝位。”帝尧说:“你们也可以从亲贵或远方亲族,以及民间隐士当中推荐。”于是大家都说:“民间有个鳏夫,名叫虞舜。”帝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人怎样?”四岳说:“他是盲人的儿子,父亲很顽固,母亲不诚实,弟弟很傲慢;但他仍能凭借孝顺而与他们共处,敦促他们上进而不作恶。”

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 [1] 下二女于妫汭(ɡuī ruì),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 [2] ,五典能从。乃徧 [3] 入百官,百官时序 [4]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 [5] ,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yì) [6] 。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 [7] 。文祖者,尧大祖也。

[1] 饬:通“敕”。训教,告诫。

[2] 五典:也称“五教”,一说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 徧:通“遍”。——编者注

[4] 时序:承序,即有条理之意。

[5] 绩:通“责”。

[6] 不怿:不乐,因感力不胜任。

[7] 受终:前任职责终了之后,继续履行职责。此为承受帝位之意。文祖:此指文祖之庙。

译文

帝尧说:“我考验考验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做妻子,通过这两个女儿来观察舜的德行。舜让尧的两个女儿住在舜的老家妫汭(今山西永济境内),奉行妇人之礼。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认真地实施五教之规。使五教得以遵从之后,才让他统领百官,百官由此各尽其责。让他于都城四门接待各地来宾,舜又能让各地的诸侯、使臣、宾客都恭敬有礼。尧让舜视察山林川泽,遇到暴风雷雨,舜竟能行进不迷路。尧认为舜确实很神圣,便召他来说:“你办事尽心并且言而有信,如此已经三年了,你可以登帝位。”舜推辞自己的德行不够。正月一日,舜终于在文祖庙接受了“摄政”之权。文祖,就是尧的太祖。

于是帝尧老 [1] ,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 [2] 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yīn)于六宗,望于山川,辩 [3] 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祡(chái) [4] ,望秩于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徧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 [5] ,流宥 [6] 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烖(zāi)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1] 老:告老,致仕。

[2] 在:察知;审察。

[3] 辩:通“徧”。普遍。

[4] 祡:烧柴升烟祭天。

[5] 象:以……为法则。典刑:常刑。

[6] 流:流放;宥:放宽。

译文

从此帝尧告老,让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观察璇玑、玉衡(北斗七星的斗魁、杓,或指天象观测仪),以此正确地观测“七政”(日、月、五星)。于是以类祭(不定时的祭祀)祭天之上帝,以禋祭(升烟之祭,或洁敬之祭)祭六宗(六神指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或指水、火、雷、风、山、泽),以望祭(遥拜之祭)祭山川,以辩祭(普遍的祭祀)祭群神(上述各神之外的诸自然神)。汇集五瑞(公侯伯子男五爵所持象征信誉的瑞玉),选择吉利的月和日,接见四岳诸首领,分赐瑞玉。每年二月,巡狩东方,至岱宗泰山,烧柴祭祀;还要遥祭那里的名山大川。于是接见东方诸侯君长,整齐划一时令、月份、日期,统一音律、尺度、量器、衡器,设置五礼(吉、凶、宾、军、嘉各礼),举行仪式时奉上来的五玉(即公侯伯子男之五瑞)、三帛(三色之绢)、二生(卿献活羊羔,大夫献活雁)、一死(士献死雉)之中,五玉仍然还给诸侯。五月,巡狩南方;八月,巡狩西方;十一月,巡狩北方,都是与最初巡狩东方时一样的程序。巡狩归来,至祖庙、父庙祭祀,用一头公牛为祭品。五年巡狩一次,其余四年四方群后(诸侯)每年一次来朝。那时向诸侯遍告天子治理之言,明确地考核他们的成绩,赐予有功者车辆、服饰。始在天下建立十二州,疏浚河川。以常刑为法度,不得违法。以流放之法放宽五刑(墨、劓、膑、宫、大辟),针对官吏设置鞭笞的官刑,在学校使用杖打的教刑,对常人犯小罪使用处以罚金的赎刑,因过失造成灾害者可以赦罪,还设置了针对惯犯的贼刑。谨慎,又谨慎,对人民切记慎重用刑!

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jí) [1] 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1] 殛:诛。此为“流放到极远处”之意。与上文“流”、“放”、“迁”同义。

译文

兜举荐共工时,尧说:“不行。”让他试任工师(负责土木的长官)之职,共工果然骄纵邪恶。四岳举荐鲧治理洪水,尧认为他不可,四岳强烈请求试用,试用之后没有功绩,使得百姓大受其害。在江淮、荆州地方三苗(当时生活在今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屡屡作乱。于是舜巡视归来向尧建议,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北部边城,在今北京一带),让他去改变北狄(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风俗;把兜流放到崇山(具体方位不详,约为今越南北部一带),让他去改变南蛮(南方的少数民族)的风俗;把三苗迁往三危(山名,在今甘肃西部),让他去改变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的风俗;把鲧发配到羽山(东部山名,在今山东临沂一带),让他去改变东夷(东方的少数民族)的风俗。处罚了四人的罪过,天下各方都表示臣服了。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ɡāo yáo)、契、后稷(jì)、伯夷、夔(kuí)、龙、倕、益、彭祖 [1] ,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2]

[1] 禹:鲧之子,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帝。皋陶:舜时掌刑狱的大臣。契:舜时掌教化的官,商朝的祖先。后稷:名弃,舜时掌管农事的官,周朝的祖先。伯夷:舜时掌礼的官,与周初之饿死首阳山者同名。夔:舜时主乐的官。龙:舜时的谏官。倕:亦称“垂”,舜时主管建筑的官。益:也称“伯益”、“伯翳”、“大业”,秦国的祖先。

[2] 率服:服从。

译文

舜能在深山峡谷遇暴风雨而不迷路,尧由此知道可以将天下交给他了。尧于是退位,让舜摄行天子之政、出外巡狩天下。舜被推举任用二十年后,尧才让他摄政,摄政八年后尧去世。三年守丧结束,舜曾将天子之位让与丹朱(尧的儿子),但天下人心都归向舜。当时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人,虽在帝尧时代就被选拔任用,但始终没有职务的分工。舜即位时去文祖(黄帝)庙,与四岳商量,敞开京城的四门,广迎四方贤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舜命令十二牧(十二州州长):“论述帝德,施行厚德,远离奸佞小人,如此才能使蛮夷都来归服。”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倕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岛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岛,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sháo)》 [1] 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 [2] 始。

[1] 招:通“韶”。《九韶》,相传为舜时所作的古乐名。

[2] 虞帝:即帝舜。因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舜帝之王号,后世多以舜简称之。

译文

此二十二人都建功立业:皋陶任职大理(法官),公平处罚罪恶,民众都佩服其诚信可靠;伯夷主持礼官,上上下下都能礼让;倕执掌工师官,百工成绩显著;益执掌虞官,山林水泽得以开发;弃主管稷官,百谷应时丰收;契主管司徒,百姓亲爱和睦;龙主持宾客,远方的人都来朝拜;十二州牧履行职责而九州岛无人敢为非作歹;其中禹的功劳最大,他开凿九山,疏导九泽,决开九河,划定九州岛,并规定了各州来朝的贡品,从未出现不公平。所辖土地方圆五千里,直至四方的边荒蛮地。安抚的范围南至交阯(也作交趾)、北发,西至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至山戎、发、息慎,东至长、鸟夷(也作岛夷),四海之内都称颂帝舜的功业。于是禹创作了《九韶》之乐(讴歌舜德之乐),各地贡上珍奇异物,凤凰也来飞翔,向天下明示德政就是从虞帝(帝舜)开始的。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 [1] 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2]

[1] 苍梧:汉郡名,郡治广信,即今广西梧州。

[2] 零陵:汉郡名,九嶷山在当时苍梧郡与零陵郡的交界处。

译文

舜从二十岁时因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选拔任用,五十岁时摄行天子之政,五十八岁时尧崩,六十一岁代尧即帝位,在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狩,死在苍梧的郊野(今广西梧州),葬在了长江以南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

赏析与点评

“五帝”是中国远古祖先的重要代表人物。黄帝是中华民族具有“始祖”意义的人物,他的事迹,无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是如何在吸收周边各族文明的基础之上自立于世界东方的历史;而有关尧、舜的“禅让”制度的记述,使我们得以了解夏王朝之前社会制度的大致特征。 ZhFJrR25Btd2sMvK/xLUl4O9tQ9zILycYwuDTbcC+XVE8EPSX/o8eFq7juF1Q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