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我国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老龄人口数量最多、增加最快的国家,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速度快及未富先老等特征(郝晓宁等,2010)。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我国2018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49亿,占人口总数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亿,占人口总数11.9%,见表2-1。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我国,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也正在快速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60岁以上人口比例正不断上升,在2015—2050年将从12%升至22%,达到近两倍的增长。与老龄化人口特征改变相关的是,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症等与年龄密切相关的慢性病(非传染性)负担逐渐增加(Prince,2015)。虽然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但我国老龄化问题也存在一些特殊性。由于既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人口结构发生的改变缺乏系统性的反应和适应,同时,“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或“慢备快老”等问题突出,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将对社会服务、医疗及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带来巨大负担(Wang,2014;胡湛,2018)。因此,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降低社会养老成本,是实现“健康老龄化”之路的重要保障。
表2-1 2018年年末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指标
最近,已有大量研究证明,自然环境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澳大利亚一项针对老年人群的研究证明了自然户外环境对其健康的益处。该研究发现,住处周边300m范围内平均绿化率高的居民的死亡率比那些住处周围绿化率低的居民要低9%,而且居住范围内的自然景观空间数量和面积大小与较低死亡率相关(Zijlema,2019)。在日本,一项关于高密度城市住区附近可达性高的公共绿地与长寿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示,如果住处附近有较多的散步空间、公园和林荫道,老年人的寿命将得到延长(Takano,2002)。另有研究也表明,住处有较高的绿化率能够延缓老年人步行能力和握力的衰退,而且绿色空间对贫困社区的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可能更大。可见,居所附近有方便进入的公园和花园,以及可以供老年人散步、运动和交友的户外环境,对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有重要影响(图2-1)。自然景观和绿色空间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众多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有:①促进体育运动;②缓解压力水平;③促进社会交往;④获得自我效能感;⑤降低暴露于空气污染和噪声的风险;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Keijzer,2019)。
图2-1 老年人在公园进行健身运动
目前,关于老年人康复景观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区环境与特殊养老机构环境,前者主要包括居家养老的社区环境,也包括社区周围的公园、邻里绿地等,后者主要包括养老院、辅助生活机构、老年护理院、老年服务中心和宁养院等。在城市环境层面,城市的基础建设主要是为劳动人口增加效率和生产力而设计的,因此对于在城市中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挑战(Loo,2017)。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他们对居住和社区环境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而且他们在城市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更大。这需要规划者考虑社区周边绿色空间以及医疗保健设施的可达性,确保老年人生活范围内具有高质量和安全的步行道路,为他们的活动提供支持。在社区环境层面,景观品质如绿视率、天空开阔度、街道高宽比、人口密度、微气候环境、噪声、光环境等,都能够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吕飞,2018),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景观品质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差异,或者在自然中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及不同接触方式对老年人产生的健康效益差异。
养老机构环境的康复景观一般为机构的附属庭院或花园,通常不对外开放。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被集中管理起来,相比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自理能力相对更弱,且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情绪,而精心设计的庭院或花园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一项针对美国芝加哥辅助生活机构的研究显示,较高的可达性、明确的室内外联系、安全的铺装、良好的管理维护、循环的走道和风景宜人且舒适的休憩区,这些环境特征能够提高老年居民户外环境使用率,这与居民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息息相关(苏珊·罗迪克,2018)。
园林景观环境是老年人亲近自然、进行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对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图2-2)。针对老年人的康复景观营造更应该突出景观环境的健康促进作用,建设优质的老年人康复景观环境将有利于老年人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况,促进社会交往,减轻医疗经济负担,并提升整体的生活品质。
图2-2老年居民在公园中开展各种活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