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关系中的“交互”源于英文单词Interaction和Interactive,主要是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交互关系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都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关系。
本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空间行为层面,以生态心理学相关行为概念为理论基础,结合机构型养老建筑内老年人的生活实态调查,从“行为活动”和“行为领域”两方面对老年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行为”“行为活动”“行为领域”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如下:本书对“行为”的定义范围更大;“行为活动”是“行为”在空间中的具体外在表现,即“行为”受到建筑空间的引发影响产生不同属性、不同种类的“行为活动”;“行为领域”则是老年人内在心理需求引导“行为活动”形成的具有人格化的区域或场所,从而对建筑空间产生反馈影响。
形成交互关系需要具备 3 个要素:对象、介质、过程。其中,交互对象包括交互客体对象(建筑空间)和交互主体对象(老年人)。建筑空间引发影响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老年人的内在需求引导行为活动形成交互介质(行为领域)反馈影响建筑空间,从而完成交互过程。本节对交互关系构成要素的基本理论概念进行介绍,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机构型养老建筑内的交互对象、交互介质和交互过程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从而实现对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与老年人行为的交互关系解析。
建筑空间作为机构型养老建筑内的交互客体对象,其引发影响老年人行为活动发生和进行的因素包括:空间基本功能配比、空间的属性与层次,以及空间整体构成形式。
在机构型养老建筑内,空间环境的使用者包括老年人、护理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来访人员等。其中,入住老年人作为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的使用主体是交互关系的主要研究对象。
区别于环境心理学中的传统领域概念,本书以交互关系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将老年人的行为领域定义为交互介质。这是因为交互介质(行为领域)的形成是交互过程得以实现的关键,联系着交互过程的开始点与结束点。在交互过程中,先是空间引发并影响行为活动,然后交互介质(行为领域)的形成反馈影响空间,从而完成交互过程。
交互关系的作用过程是本书的核心研究内容,机构型养老建筑内的交互关系作用过程较抽象,需要结合实地调研,对交互过程进行具象化阶段性分析。本书将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与老年人行为的交互过程划分为引发与反馈这两个阶段
,交互过程的两个阶段彼此交互进行、交互影响、交互作用。
交互过程引发阶段:空间对行为的引发影响
,即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引发影响,具体表现为交互主体对象(老年人)的行为在交互客体对象(建筑空间)的引发影响下产生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行为活动。建筑空间内产生多样性的老年人行为活动类型,同时各类型行为活动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行为活动保持良好的秩序性,则说明交互客体对象(建筑空间)对行为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引发影响;反之,建筑空间对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引发影响则是消极的,已有空间设计则不利于老年人行为活动的展开。本书将结合机构型养老建筑的实地调研,对交互过程引发阶段内的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进行详细论述。
交互过程反馈阶段:行为对空间的反馈影响,即老年人行为领域对所属建筑空间的反馈影响,具体表现为交互主体对象(老年人)的内在需求引导行为活动形成交互介质(行为领域),进而对交互客体对象(建筑空间)产生反馈影响,例如行为领域的形成会赋予原有建筑空间新的功能,或者将空间属性进行置换。交互介质(行为领域)对所属空间固有属性及功能的反馈影响程度越高,说明已有建筑空间设计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内在心理需求;反之,交互介质(行为领域)对所属空间固有属性及功能的反馈影响程度越低,则说明已有建筑空间设计越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内在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