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心理学把人、社会、自然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和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行为、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因此,需要将生态心理学相关研究理论作为交互关系研究的基本理论参照,研究生态心理学与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行为交互设计中的理论联系,为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研究做好理论基础铺垫。
对环境和行为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对传统心理学的突破,是由罗杰·巴克(R.Barker)和吉布森(James J. Gibson)来完成的。巴克的行为场景理论和吉布森的生态知觉理论是对生态心理学主体思想的确立,其相关理论研究对“交互关系”的理论影响较直接。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著有《视知觉生态论》(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一书,书中的第八章内容对人如何拾取环境的潜在信息,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的认知理解,即环境和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于机构型养老建筑内入住老年人的行为活动、行为领域等研究样本在不同时刻内的切片采集与分析,其调查与实证性分析的逻辑方法主要应用巴克的行为场景理论,同时结合行为场景理论中关于交互关系的相关研究,对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与入住老年人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实证性分析。在对交互关系作用过程里老年人行为对空间的反馈影响的分析中,本书主要应用吉布森的生态知觉理论中关于环境与行为“共振”的相关研究,来分析老年人群簇行为领域的形成对其所属交往活动空间的反馈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行为对空间的反馈影响状况,将建筑师的主观设计预想和老年人对建筑空间的利用实态相联系。
依据上述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研究发展,本书强调从整体系统、动态可变、非二元的环境行为相互渗透的角度去分析老年人行为与建筑空间的交互关系问题,以整体关系研究为出发点来引导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观点,归纳总结出交互关系的相关理论对本书研究对象——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理论的影响。首先,设计思维受到建筑决定论影响,建筑师通常片面强调空间对老年人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决定作用,希望机构型养老建筑内的空间使用者——老年人能够按照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生活,而实际的空间使用状况却常常和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相矛盾;其次,由于老年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处于不断的相互渗透中,建筑设计也应当不断地满足这个变化的系统的需求,因而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再次,目前机构型养老建筑设计忽视了建筑设计本应有的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系统整体性和老年人使用者的主体性,往往使建成后的建筑空间环境与老年人的组织结构、行为方式和心理认同等产生矛盾,割裂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而本书正是基于空间环境与行为交互关系的研究,试图通过交互设计来解决上述建筑空间设计和使用者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