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子课题,以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为研究背景,探讨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与入住老年人之间的内在交互关系问题,为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尝试探讨一种以营造建筑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良好交互关系为出发点的空间行为双向交互设计,来满足机构型养老建筑内入住老年人的生理尺度、行为活动与内在心理需求。本书基于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交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提出规范的、具体翔实的、有应用价值的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策略,从而指导机构型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与研究。
①尝试从“在空间与行为之间营造良好交互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和指导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的研究与设计。从空间与行为的交互关系研究角度,对现有机构型养老建筑内入住老年人存在的居住养老问题进行剖析与解释。针对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将交互关系研究应用在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之中,让建筑空间与入住老年人行为之间产生良好的交互关系,满足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行为及定位状态特征,以及内在心理需求,为老年人构筑宽松和谐、安心舒适的居养空间环境。
②通过机构型养老建筑的实地调研,对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明确建筑空间的使用现状与入住老年人的生活实态特征,归纳总结交互过程中的入住老年人行为活动与行为领域特征,以交互关系的实证分析作为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策略建构的研究基础与设计依据。同时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实现对生态心理学中交互关系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图解与数据量化研究,为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交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一整套逻辑思辨结构和系统的实证性分析方法。
③在交互关系实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书试图探讨一种自上而下对建筑空间的整体把握,以及一种自下而上以老年人的生理尺度、外在行为及内在需求特征为出发点的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策略。同时,将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行为交互设计策略从客观上理论化,借助人类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帮助,从建筑空间与入住老年人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角度来探讨机构型养老建筑设计理论。另外,在综合考量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和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趋势之后,建立起能够对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的设计以及对入住老年人的居养生活产生助益的空间行为交互设计方法论(图 13)。
图 13 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和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趋势
补充和完善我国养老居住及建筑设计理论体系,是对我国现有城市老年人居住、养老设施设计及建设问题相关研究的重要补充,能够完善建筑学理论中的有关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环境、老年人行为活动、定位状态和行为领域等多因子动态交互设计理念研究方面的缺失。本书强调以动态交互的设计观看待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问题。空间环境、行为和人都只是交互系统中的组成元素,建筑设计师必须以动态、多维和整体的视角来审视建筑空间的交互设计,同时优化各学科理论研究的交叉,力求使建筑空间设计、生态心理学、环境行为相关理论达到有机融合,将建筑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交互关系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证性研究与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相结合,实现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的高层次创新与拓展。
研究空间和老年人行为之间的交互关系,对空间环境的认知、环境和空间的利用、空间环境的优化、分析具体空间内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在既有机构型养老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基础上,注重空间与老年人行为的交互关系研究在机构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上的合理利用,提出具体、可实现、符合老年人行为和心理需求特征的空间行为双向交互设计策略。使用该策略,可以根据养老项目策划部门、建筑设计师的构想,针对居养老年人数、设施规模大小、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及内在心理需求等进行空间行为双向交互设计,在机构型养老建筑设计实践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通过交互关系的实证性调查研究建立的空间行为交互设计方法论,可以从营造建筑空间与老年人行为之间良好交互关系的角度指导我国机构型养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同时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和完善的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