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 子

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从苏区出发,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

2 个纵队,5 个军团,86 000 多人。那个夕阳西沉的黄昏,中央红军从于都河畔匆匆出发。

4 天 4 夜,红军将士或走浮桥,或摆渡,或涉水过河。

指战员们心情激动,不断回头,凝望中央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告别在河边送行的战友和亲人。

滚滚的河水泛着黄色泡沫翻腾着,秋风发出呼啸,像吹起了进军的号角。

随后,他们一路过关斩将,历时 40 余天,突破了国民党布下的三道封锁线。11 月 25 日开始,由湘桂交界之地永安关、雷口关陆续进入广西。灌阳、全州、兴安,正是广西境内的湘桂门户。三座城镇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岭南咽喉全州似三角形顶点,灌阳、兴安一线拉成三角形的底边。湘、粤、桂军与国民党中央军摆开阵势,在“铁三角”长约 130 公里、宽约 50 公里的地域张开口袋。国民党兵分五路,前堵后追、北压南挡、两侧夹击,只等中央红军撞进“铁三角”,发动铁壁合围,企图彻底将中央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

早在 11 月 12 日,蒋介石就任命湖南省主席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并将其嫡系薛岳和周浑元所部划归何键指挥,令其率在湘各部和团队,实现歼灭红军于湘水以东的作战计划。15 日,桂军副总司令白崇禧电复何键,表示了“协力堵剿”的决心。16 日,湘、桂双方在全州会商联合防堵的作战部署。双方商定:利用湘、漓两水天险,严密布控。防区的划分是以黄沙河为界,湘军布防衡阳、零陵、东安至黄沙河一线;桂军布防兴安、全州、灌阳至黄沙河(不含)一线。为此,共投入兵力约 26 个师,近 30 万人,在湘江以东地域部署了一个大包围圈,自东向西收缩,逼中央红军决战。

中央红军唯一的出路,只有抢渡湘江!

唯有抢渡湘江,撞开湘、桂两军主力布防的湘江门户,才能摆脱被扼杀的命运,摆脱这场灭顶之灾。

湘桂交界之地,战云密布,杀机重重。

蒋介石坐镇南昌行营,每天都在关注着湘江两岸各军的动向。

中革军委决定,红八、红九军团虚晃一枪,佯攻龙虎关,以吸引桂军南调。

白崇禧接到报告后异常紧张,为防红军攻取桂林,深入广西腹地,遂报经蒋介石同意,令桂军主力从全州、兴安一线南移龙虎关、恭城一带,阻止红军进入广西腹地,并防止蒋军乘机入桂。

中革军委于 25 日决定,分四路纵队进入广西,从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前出到湘桂边界的西延(今资源县)地区。此时,中央红军已连续突破国民党的三道封锁线,部队虽有减员,但建制是完整的。除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所组建的军委纵队(第一纵队)、中央纵队(第二纵队),还有红一方面军所属的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第九军团。作战部队共计 12 个师,36 个团。为掩护军委、中央纵队及后续军团渡过湘江,红一、红三军团奉命迅速抢占四大渡口,并在灌阳之新圩、全州之脚山铺、兴安之光华铺等地域构筑工事,阻击敌军;红五军团继续作为全军后卫,负责截击和迟滞尾追之敌。

桂军主力于 11 月 26 日开始由恭城向北调动。

湘军于 11 月 27 日抢占全州城。

旌旗猎猎,战马嘶鸣。

当日,中央红军陷入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的重兵围堵之中,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打响了……一声枪响撕裂了山村的平静,焦土烈焰,天崩地裂,湘江两岸血肉横飞,毁灭了一切惯常。

每一次战斗,都有年轻的士兵倒在湘江两岸。

每一次战斗,都在书写苦难辉煌。

每一次战斗,都在铭刻忠诚信仰。

机枪扫射,炮弹爆破,飞机轰炸,千种怪啸撕裂空气。

焦土烈焰,水柱擎天,天崩地裂,十万火急血肉纷飞。

血染的桂北大地,还书写着军民鱼水情。

湘江北望,万山红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留下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时间虽然过去了 87 年,历史的车轮,不仅没有淡化红飘带刻画的光影,还因岁月的磨砺而愈发神圣。这些传奇散落于桂北大地,以各种形式传诵,虽是纯民间的非文本记忆碎片,却能穿越时空代代相传。

民间记忆,原本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湘江两岸百姓,有为红军架桥的,有为红军疗伤的,有为红军送饭的,有为红军带路的,有为红军挑担的,有为红军守墓的……有汉族,也有苗、瑶、壮、侗等少数民族。

山野田间,我似推开一扇扇尘封的窗,靠近一条条记忆的河,倾听 48 位老人娓娓道来。

战争是伤痛的。

他们丧亲,被战争摧残、折磨,内心世界崩塌……他们怜悯、救助红军的伤员,直至看到新希望。

我试图通过对细节的记录,还原血脉生动的历史原态。

亲历者是鲜活的。

他们带着伤,带着痛,带着穿越沧桑之后的淡然。他们的话语时常是断裂或跳跃的,有时候是因为过去的伤痛,有时候是因为现在的年老。

他们在逆境里抗争,在苦难中锤炼。

他们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帮助红军。

那些故事,我以为早已谙熟于心。直到正式动笔,方觉它们离我那么遥远,遥远到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我只好老老实实地沿着他们的足迹,追寻故事的主人公们留下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用有限的碎片做一份拼图,力求将事实还原。

我从湘江畔出发,一遍又一遍沿着他们的足迹追寻。

我从湘江出发,又回到湘江。

湘江北望,大地苍茫。

硝烟早已散尽,大地鸟语花香,渔樵耕读南来北往。

半个世纪前,战火是真实的,新生是真实的。亲历者纵横的皱褶里藏的有它们,老人疼痛的记忆里藏的有它们。 wssBTqTibLWinVrbUhCEvx/344QJYPfveCiIL5iUHN5YG9SMpgWPayFGBJRgGe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