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读《清醒地活》

我第一次听说迈克尔·辛格,是因为去年夏天朋友送我的一本书。那是辛格的另一本书——《臣服实验》,封底有一段简短的文字,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一个毕业于佛罗里达大学的经济学学生,从年轻时第一次听到“头脑里的那个声音”开始,到走进山林,日复一日地练习瑜伽和冥想;他在隐居处建立起一个瑜伽社区,随后却走出森林,意外创办了一家上市医疗管理公司。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迈克尔·辛格的故事。除去他那些极度坦诚的话语、略显传奇的遭遇,也让我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五年之前,我还是一个产品经理,供职于一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每天我都忙于设计各种吸引用户注意力的功能,只为让人们可以在千变万化的数字世界里多停留一会儿。

故事的转折出现在某个清晨,我从床上醒来,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每天全部的时间只是为了让用户多停留一分钟吗?这是我所期待的生活吗?这是我真实的样子吗?

我回想起小时候在乡村成长的经历。那时候我经常一整天都坐在院子里,耳边充满了鸟叫蝉鸣与风声,偶尔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那是万米之上一个叫飞机的物体划过;阳光下屋檐的影子由长变短,由短变长,最终消失于夜幕降临时,月亮从树梢上慢慢升起。而我常常有一种清晰的体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看见自己在院子里发呆的样子。

我决定听从内心声音,和几个伙伴一起离开公司,仅仅是为了做一个自己认可、用户能真正受益的产品。

事情哪会如此顺利。在连续两次尝试之后,我收获的是焦虑、压力和严重失眠,现实变成了意料之外的样子。恰好在那时,我重新接触到了正念冥想——多年以前我在大学时曾稍有了解,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开始深入练习。在日复一日的体验中,我的身心状态逐渐恢复。正是这段经历再次提醒并启发了我,让我重新听到最初那个唤醒自己的声音——打造一个帮助人们回归内心的产品。

有了想法之后,事情开始变得简单,没过多久我们就做出了第一个测试版本,之后产品顺利上线并获得推荐,我们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在看到用户真实的反馈和需求后,我们决定正式成立公司,并顺利获得了第一笔融资,招募更多伙伴以组建团队。看上去每一步都顺理成章,但我内心知道,在每一次面临未知的选择时,我只是选择了顺流而下。

如果仅止于此,那么这只是一个自然而然、听从内心的创业故事,就像迈克尔·辛格在《臣服实验》中提到的那样。

当创业之初的美好时光过去,和大多数初创公司一样,我也开始踏入这段旅程中更真实的部分。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出现,内部的、外部的,正面的、负面的,令人愉悦的、让人痛苦的,层出不穷。这些声音由清晰变得不清晰,由不清晰逐渐变得清晰,至今我仍然身处其中,无法逃避或抗拒。而这恰恰又是在我身上发生的再真实不过的事了。

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如果说打造潮汐的初衷是希望帮助人们放松下来、回归内心,那么做潮汐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在外部声音、真实世界和内心状态中不断迷失又不断醒来的重复过程,而这一切,最终变成了一种修行体验。

因此,当我翻开并阅读《清醒地活》时,常常会因产生共鸣而乐在其中。尤其是书中提到的生命中那些卡住的时刻,更是让我想起过去的种种经历。不管是业务进展不顺、伙伴离开,还是一路遭遇的各种声音和怀疑,甚至曾经有一段时间,太多的变化扑面而来,让我像被冻住了一样难以动弹,好不容易刚往前迈出几步,又有新的状况出现。

在这些卡住的时刻,我反复体会着这样一种经验: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认识自己、回归内心并保持清醒和觉察是一件十分重要,却又如此充满挑战的事。这种挑战往往并非事情上的困难,而是当内心世界遭遇波动时,我们尝试对真实世界发起的定义或控制,以及这种注定徒劳的尝试所带来的消耗。

我渐渐明白,真正的正念不是在静态封闭的环境中练习,而是让自己置身于尘世之间。真正的答案不是在脑海之中,而在走入人海和生活。

身处这个嘈杂的世界,我们每天在真实和虚拟的生活中往返、体验、沉沦而又不断醒来。我无法期待自己一劳永逸地从卡顿中走出,也不可能掌控生活的全部剧情。正如此刻、下一刻、再下一刻,我都在这条河流之中。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试着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方式,无论是一本书、一个产品、一次散步,还是吃一顿饭、喝一杯水、做一次冥想,放松下来。从此刻开始,我们一起踏上这趟认识自我、回归内心的旅程。

郎启旭 潮汐App创始人 OQYyp6BCKR5SPf8YEKdNbl8mbaujRPTRVbvkqk5//m6N0II+NKdxlw0baVfMB0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