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习惯上会将其归结为“不用心”“不努力”“太懒”,甚至是“太笨”。传统的应对策略就是补课、刷题。但现实中,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补课,一直补到高中,为什么学习成绩始终没有进步?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我发现,究其根本,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其学习系统的漏洞造成的(详见第一章)。如同我们吃五谷杂粮,身体有时会生病一样;孩子们学习各科知识、各类技能,他们的学习系统也可能像“生病”一样出现问题,最终表现为成绩不佳。

如果孩子身体生病,家长们会让孩子赶紧休息,带孩子去医院,请专业医师看诊,并遵循医嘱吃药、打针、手术。待身体恢复之后,才会让孩子去学习或是完成其他任务,不会让孩子带着身体上的疾病去做事。但是,当孩子学习系统“生病”时,着急的家长却常常要求孩子上更多的课、刷更多的题,让孩子带“病”超负荷学习。这既对孩子不公平,也没有实际效果。

孩子学习有问题,需要优先帮助他们治疗学习系统上的“疾病”,拥有“健康”的学习系统,成绩才会优秀。

学习系统理论缘起

说到学习,我好像这一辈子都在做和它相关的事情。早年时,我努力钻研如何让自己学好各门功课、考出优异成绩,那时我的感悟主要集中在学习方法上。

1985年我上高一,担任班级化学课代表,偶然的一些锻炼机会让我思路大开。化学老师李纯钢是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师大毕业生,我们俩相处得非常好,他经常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任务。

有一次,李老师对我说:“少卫,过几天化学月考。我忙不过来,你能不能帮我出张考试卷子?”我先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后来才发现出题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我翻遍当时能找到的所有资料,好不容易才拼凑出这辈子第一张自己命题的考卷。然后,从刻蜡版、印刷到发卷,直至最后的判卷、誊写分数,都是我的工作。令我意外的是,李老师对我的工作非常满意,很快他又给我安排了几次类似的任务,甚至还让我去别的班级代他讲过两次课。

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学习视角和以前不同了。不自觉地超越了纯粹解题的学生角度,我习惯了从教师和出题者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给这个条件?要考什么原理或公式?”把这些体验变成一种学习方法,我称之为“出题法”。再遇到错题,不仅满足于会做,我要求自己能够在此基础上给自己出一道更难的题目。有时,为了出一道难题,我会像拼拆积木一样,把已知条件变成未知条件,把可以求得的具体数值变成可以消掉无需求得的,等等。

凭借奇特的“出题法”,我的学习状态变得与众不同,各科成绩也一路高歌猛进。1988年,我如愿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1990年,我开始真正深入地研究学习。当时我在读本科,正在学习计算机、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中、高考家教辅导,赚点生活费。那时的大学生家教经常要进行全科辅导,因此,一方面我在各个学科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我不知不觉地开始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某些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奇葩”问题,这让我对学习产生了诸多新的见解,比如: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把专家思维研究清楚,用计算机来实现;那么,针对那些学得不太好的学生是否也可以参考人工智能的设计思路,在他们的头脑中训练并实现专家思维呢?在本书第一章中,我提到了一位“比”不清楚的孩子,他经常把“甲比乙快”这类的减法算式前后搞混,用传统的眼光看,似乎是因为马虎的原因。受到机器学习模型的启发,我深入思考他搞混的内在机制,发现并解决了他的逻辑问题,这让他的数学成绩从常年的十几分、二十分提升至及格线。这一案例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表面看到的马虎问题,背后可能隐含了学生逻辑能力和程序意识的不足。

由于我的学习方法独特、教学知行合一,经我辅导过的学生,各科成绩突飞猛进,很快我成为了家长们口中的金牌家教。同时,有机会解决学生的各类奇特学习问题,让我感到非常兴奋,越难解决的问题越让我痴迷。面临研究生专业选择时,相比去研究机器如何学习,我更愿意去研究人如何学习。于是,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师从著名心理学家俞国良教授,专注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在这之后的学习研究中,我把本科阶段所学的人工智能和研究生阶段所研究的学习困难这两个领域联系在一起,发展出了学习系统模型和学习治疗理论。

2005年,我研究的学习系统相关理论首次成型。最初以《学法兵书》网课的形式呈现,在北京四中网校开始讲授。该课程全面讲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感受、学习的角度、学习的效率、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运筹等内容,从学习的系统论(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适应力)角度来整体分析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定位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之处,快速提升考试成绩。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学法之上开始进一步思考,寻找更为规律、更加简洁的学习之道,并于2010年开始在北京交大附中、八一学校、理工附中等学校开设《学道课》,帮助学生从大脑的内存、数据库、学习操作系统、学科应用程序等方面,分析自身不同程度的学习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收集、分析、决策、执行等角度有效升级自身学习的核心能力系统,真正实现跨学科学习,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此时,我的学习治疗理论不仅能够帮助学困生有效解决学习问题,而且对于优秀学生的能力提升同样有着显著的效果。

2015—2017年,在担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期间,我继续发展学习治疗理论研究,提出了包括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决策和程序定制五大模块的学习系统模型。我又带领专业教研团队,对清华大学106名学生的学习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出他们的共性特征,最后形成了“积极学习系统模型”。期间,我应邀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技术、娱乐、设计)北京论坛做了主题为“人工智能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的演讲,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在构建学习系统模型、开展学习治疗实践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又一个学生经过专业的学习系统建构和学习治疗,从厌学变为爱学,从学困生变为正常学生,从优等生升级为清北生,我更加坚定学习治疗理论的正确性,也更加坚定我的教育主张——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理工科思维方式和科学实践方法来改进发展相对滞后的教育。

2018—2021年,我相继担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H+Lab)副主任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继续贯彻自己的教育主张,坚持以AI思维促进人脑智能开发的思想,运用AI思维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及作业改革;同时,积极将学习科学技术运用到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中,研发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各类学习问题的输入输出工具和学习评价系统,其中,学习智能舱、学习智能笔等有关应用技术在国内外都是非常领先的。同时,我与腾讯教育合作开发了学习科学师训平台(微信小程序),有力地推动了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治疗师培训完美落地实施。

图为学习智能舱(左)与学习科学师训平台小程序(右)

本书大纲

本书是我二十多年来从事学习研究,完成近3万小时学习治疗个案的经验总结。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我将详细介绍学习治疗理论的由来、理论的核心内容,并通过36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对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开展学习治疗、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治疗师等内容。本书选取的学生案例涵盖中小学各类常见学习问题,既可以为学校教师、课外辅导机构老师等教育从业者提供教学参考,也可以为各位家长朋友提供家庭教育指南。

第一章介绍了学习治疗理论的由来及其核心内容。学习治疗理论的形成始于我对马虎现象的深入研究,在这期间我接触了上百个马虎粗心的个案,同时也深受心理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的启发。理论框架形成后,我又以此对清华大学学生进行了深入调研,一方面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总结理想学习系统模型,为教学实践、个案咨询提供参考依据。

从第二章起,我将带领各位读者朋友一起,逐一回顾这36篇案例节选,以此介绍和展现如何应用学习治疗理论,帮助孩子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例如,除了马虎,孩子写作业拖沓的现象在过往的个案咨询中也尤为典型。孩子的写作业拖延有哪些成因,又该怎样进行学习治疗和干预?我在第二章的四篇精选案例中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与解答。

第三章至第五章集中列举了家长容易出现的典型教育问题。其中第三、第四章主要针对父母;而第五章则主要针对隔代家长。重点指出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如何管理自身情绪,避免哪些教育误区,以及如何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的早期学习。

第六章至第八章则记录了孩子在具体的学科学习中,存在哪些多元而典型的问题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其中涵盖了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内驱力不足、偏科、学习努力但进步缓慢等问题。

第九章介绍了两个我经手的特别案例。这是两位罹患阿斯伯格症的男孩,有着不尽相同的症状表现:前者主要与学校里的同学和老师存在交往障碍;后者除了人际关系问题,还存在行为模式刻板化、运动笨拙、语言障碍等问题。这章主要讲述如何对他们进行分析诊断,并和家长一同引导孩子走出困境。

最后,在结尾的第十章中,奉上几篇初三到高三学龄段的典型案例:当学习治疗师走入孩子的灵魂深处,孩子的价值决策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他们又将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本书能为有志于学习治疗事业的同仁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资料。

特别声明:经与《学习治疗手记》相关案主和监护人充分沟通,出于对个案隐私的保护,在本书中隐去了案主的相关身份及特征信息。书中的所有姓名或昵称,均非真实姓名。如有重名,纯属巧合。 s30qIQtC9yyCWD3PLR3bBw9cPHmL1JYfGpSe+mft/9BT3pFEZsSpKplvX23pzMq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