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谈山水画创作

从中国绘画近两千年的历史来看,历代都有山水画名家出现。如果从他们的画迹题材来分析,可以归纳成两类画家。一类是专门拟写古人笔意,追求笔笔宋、元,崇尚古意,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论点,如元代赵孟頫、清代四王。另一类画家是以师法自然为主,崇尚以自然为师,走写生的道路,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张璪语)、“搜妙创真”(五代荆浩语)、“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语)的主张。这一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传统,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但在具体朝代的历史时期中,这一类画家不一定是主流,有时还是孤立的少数派。坚持这正确主张,需有艰苦奋斗的勇气。今天,“师法自然”这一观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当然都已不成问题。上次,我曾举过荆浩的例子,今天仍从荆浩谈起吧!荆浩隐居在太行山洪谷,那里有大片古松林,数十棵大小古松树,形态各异,“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荆浩《笔法记》)。这段记录,说明荆浩的写生态度是很严肃的。他十分刻苦勤奋,竟画了上万幅画稿,才自以为把古松树的“真容”表现出来。这种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能否有这种严肃认真、刻苦求进的精神,是创作取得成绩的先决条件。荆浩提出“搜妙创真”的主张,与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极为相似。荆浩在《笔法记》中解释“真”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当是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要求吧!

五代·荆浩《匡庐图》

清·石涛《王维诗意图》

山水画创作,有时是如何在写生画稿的基础上,加工提高的技术问题。我们从某地写生回来,画了很多写生稿,首先要从写生稿中挑选在意境、表现技法上都较成熟的一幅为基础。有时成熟的写生稿,本身就是创作稿。这得由你写生过程中,对主题、意境的领会深浅而定。如果构思成熟、意境表达已经充分,那么只需在形式笔墨上提炼加工就行了。构思不成熟,得面临意境深化的问题。一般的写生稿,多半是具体场景的记录,只达到荆浩所指的“似”。进一步就得在“似”的基础上,升华到“真”。它的先决条件,当是画家炽热的激情。情深意切是创作的灵魂,其次才是笔墨技巧。

在东北,我在镜泊湖住了十几天,完成了十几幅画稿,内心总有一种非画不可的感觉。有一天,安排我们去看著名的镜泊湖瀑布。我喜欢瀑布,瀑布也是我山水画创作中的偏爱。一听说去看瀑布,我心里十分激动。大约下午三时光景,在汽车上先听到瀑布水流的响声,到达后看到了气势磅礴的镜泊湖瀑布的雄姿。金色的太阳正射在瀑布上面,银花四溅,汹涌澎湃,犹如万匹白练凌空泻下,真是心为之悸,目为之眩。我目不暇接,手不揨挥,一连画了好几幅写生草图。第二天,我用一整天时间,完成《镜泊飞泉》的创作。这一幅用竖构图,飞泉从上而下,以“飞”的泻势,取强烈的动感,构成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这便是我看到镜泊湖瀑布的第一感受。激动的情思,必须通过笔墨倾泄在纸上。于是,我用粗犷的笔墨,表达飞瀑的动势。——瀑布下泻的动势,是无法用精雕细刻笔法描绘的;只有粗犷地用笔,才能表达水流的动感。后来,我又用横构图画了一幅,以表现镜泊湖的全景。瀑布只占画面三分之一,重点放在瀑布四周山岩的描写上。以重墨的山岩来烘托瀑布的水势,点缀以小人,反衬出瀑布的气势,同样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傅抱石《镜泊飞泉》

山水画创作,可以把许多内容相同的写生稿挂起来,仔细比较,选择自以为美的景物,集中后重新构图,将数图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加以提高,使之成为新的景观。我的《井冈山》一画,中景山岗取之于一幅写生稿,近景杉木林取之另一稿。我将两幅的优点自然结合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出井冈山特有山景的情趣。当然,有时选用三四幅写生稿,同样是可以的,但应根据主题内容构思的需要而定。

另一种方法,是在写生画稿的基础上,从意境、笔墨技巧、章法构图上加以充实、提高,使之成为一幅完美的山水画。意境的酝酿是最重要的。面对一幅画稿,我都要认真思索,从季节的春夏秋冬、从时间的早晨或晚间去选择,常是很重要的。某年秋天,我在南京玄武湖画了一幅写生稿,但我认为画成春景更能加深意境。于是,我强化了柳树的春意,创作成《初春》。我在东北写生时正是夏天,长白山的积雪已消融,原始森林充满一派葱茏生机,但为了表现东北的特征,便画成了一幅冬景,这就是我创作的《林海雪原》。除了季节、时间特征以外,气象条件也是山水画构思时考虑的因素。天气的变化,晴雨雪雾往往可以美化自然景物,增加画面的情趣。晴天可以使自然景物清朗明快,烟笼雾锁可以使自然景物朦胧空灵。我曾画过一幅《初夏之雾》的山水小品,原来只是一幅四川金刚坡普通山景写生,笔墨平淡,后来,我从强调季节气象特点着眼,加强笔墨浓淡对比,增加墨色层次,取得了苍茫幽深的艺术效果。至于雨景,那是我常喜欢画的。在四川生活时,我对雨景有特别感受。从我住处金刚坡去沙坪坝的山路上,有一处大竹林,平时走路经过觉得平淡无奇,并不入画,可是有一次途中遇雨,在山径上看那一片竹林,真是美极了。我顾不得雨淋湿身,站在林旁观察了很久。满怀创作的激情,我回到家中立即动笔创作,这就是很为大家赞赏的《万竿烟雨》。许多朋友喜欢我的雨景,美学专家宗白华先生曾说:“风风雨雨也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确实,山水画中的云雾烟雨的处理,是完全合乎美学原理的。

傅抱石《初夏之雾》

六法中有“经营位置”一法,山水画创作时必须要加以考虑。“经营位置”就是“章法”,或叫“构图”。创作过程中,构思、构图是不能分割的。一定的构思内容,必须有相适应的构图来体现。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画的构图有它本身的特点。章法贵求异,求变化,避免雷同。竖幅、横幅、长形、方形,多种形式可以在创作时尝试,从而选择与构思内容相适应的形式。

与章法密切相关的是透视问题。中国画有一套独特的表现空间关系的方法,这是山水画创作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写生画稿中,最容易出现的大毛病是以焦点透视的方法来写生。这对山、水、树、石等自然物,问题还不大,一旦遇到建筑物就容易出毛病。许多人写生建筑物时是根据焦点透视的规律来画的,其实中国画的透视不是焦点透视,也不是所谓的散点透视,而是“以大观小”之法。画家应站在一个理想空间全面地去观察景物,并根据需要移动位置变化观察角度,以取其全貌。中国画是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的,有必要注意的是,我们应以中国画所特有的透视方法去处理画面中的空间感问题。

傅抱石《初春》

构思、构图都已成熟,接着就是表现技法问题,即笔墨功夫问题。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擅长的一种技巧,应力求既成技巧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我们应该不惜牺牲其他一切来丰富自己的笔墨功夫。因为,画一树一石要做到纯熟而有自己的风格,决非偶然可得,必须历尽艰辛方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靠勤奋得来。因此,一幅成熟的画稿,要不止一遍地去画、去写,直到笔墨表现满意为止。技法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趋于完善。勤于实践,敢于实践;充实头脑中的库存,丰富胸中丘壑,都是一个山水画家所必备的条件。

另外,大家可能都会遇到“眼高手低”的问题。写生过程中,看到美丽的风景,但是“手”无力描绘出来。创作过程中,想象中美的景观,手却画不出来,或表现得很不充分,达不到理想的要求。这样,眼睛与手产生了不调和的矛盾,痛苦极了。我认为,这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矛盾,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分析见到的客观景物,何者是美,何者是丑,需靠眼睛去搜索,靠思维去分析,还会受画家本身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制约。美的东西触动了感情,想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创作激情——创作激情是我们赖以搞好创作的契机。对眼前的景物无动于衷,恐怕是很难画好创作的!手的动作存在一个熟练或不熟练的问题。手的熟练程度是靠技法训练和不断实践取得的。熟练的手,一下子就可以把眼睛所见“美”表现出来;不熟练的手,画来画去,始终不能完成“大脑的指令”。我们从事创作活动,不断地到风景优美的佳山胜水去写生、游览,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手的表现技巧。手的技巧靠不断地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审美情趣的提高则靠画家的自我修养和文化素质来充实。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以为,“眼高手低”是正常的,并不可怕;怕的是“眼低手不高,自我欣赏,无知狂妄”。陈师曾先生说:“中国国家成功的因素,第一是人口,第二是学问,第三是才情,第四是思想。具此四因素,乃能完善艺事。”我十分赞成他的论点。所以,提高山水画创作水平,不仅仅只是提高技巧问题,画家本身的素养看来更为重要。

总的说来,艺术创作是通过客观景物描写来表现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精神内涵。山水画创作,就是要做到化景物为情思。景物是客观存在,是实;情思是画家主观精神的东西,是虚。虚实结合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艺术应是一种创造,要把主观的意念,表现在客观景物描写的笔墨之中。画家所创造的境界,尽管取之自然,但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山、水、树、石,无一不是画家加以美化了的,那就构成新的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把一种感人的美,以笔墨表现出来,是山水画创作必须要做到的。 QVxhKP1PSir1I9Eh+/pSvbAU2YVgA3G1BMPfhI+w2lg+jMIhghAsz8mtHDh4B5U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