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蚕、桑、丝织的全面发展
——周代

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我国蚕桑丝织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朝廷设置有管理蚕桑丝织的机构和官吏,“桑虞”主管植桑 [6] ,“典丝”主管进贡丝及丝织品的收售与分配,“典妇功”掌教导督促宫中妇女纺织,“㡛人”专管“湅丝”“湅帛”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楚、宋、鲁等地方诸侯国都各设置有“工尹”或“工正”,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在周代,官营的蚕桑丝织业占有极重要地位。“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 民间的家庭丝织业也十分普遍 ,可能还出现了民间丝织业作坊,在长沙出土的褐地矩纹锦上盖有朱印,锦边缘镶的黄色绢上,有墨书“女五氏”字样,可能是丝织业作坊或织工姓氏的标记

《诗经》中提及的丝织品生产地域有秦(陕西西、甘肃东)、豳(陕西)、唐(山西、河南)、郑(河南)、庸(河南汲县)、卫(河南、河北)、曹(山东曹县、定陶)、鲁(山东曲阜)。较之于《尚书·禹贡》时代,新增加了甘肃、陕西和山西地区。

周代的蚕桑丝织生产,在《诗经》“风”“雅”“颂”的不少篇章中都有叙述,《豳风·七月》描述得尤为具体全面,几乎包括了种桑、养蚕、缫丝、纺织、染色、成衣的全过程。

在周代,丝织品的种类显著增多,锦的出现更是丝织技术的重大成就。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在山东、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织锦和刺绣已很普遍。齐国都城临淄生产的罗、纨、绮、缟,工艺精美,色泽绚丽,产量颇多,供应各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河南襄邑(今睢县)是另一丝织中心,以生产各种锦著称。

周、秦之际(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丝绸的使用,已普及到民间富豪,周衰至桓文以后,出现了“富者木土被文锦,犬马余肉粟”的情况 [7] 。至于王侯贵族,则更奢侈,“(齐)襄公陈妾数百,食必梁肉,衣必文绣” “秦时奢泰,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渡,以象牵牛,后宫列女,万有余人,妇人之气,上冲于天,缣帐绮帷,木衣绨绣,土被朱紫”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丝织品产量之大。 ERTjHOame5luMnn0/u8mzkEbkXV9+gwrIcsKxtGxIQ4cK1MbBszso0YZ/MbBNH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