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折花簪花插花

插花,当然不一定非得是插于器皿,宽泛地说,也可以插于人身,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簪花、佩花,今人常说的戴花。狭义插花是广义插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对于插花的研究,大体有两个方向,一侧重于技艺,一侧重于文化。就近年的出版物而言,前者多而后者少。插花技艺在中国大陆沉寂多年之后,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欢迎,插花人材的培养便成为当务之急,迫切需要的自是技艺方面的普及读物。但在技艺的提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传统与内涵,也就是侧重于文化的诉求了。就像一个人的仪表,青春靓丽都是暂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气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说到传统,便有一个追源溯流的问题。关于插花的源头,众说纷纭,有人主张始于中国,有人认为始于印度,抑或埃及、希腊。实则西方插花与东方插花非出一源,风格两异,各成体系。这一点,我们将在《东西交融》一节中再讨论。即以中国插花而言,有人认为发轫于三国,有人主张开始于六朝,还有人提出肇端于上古。然而稍加分析,便可以发现,分歧的原因,是对于插花概念的界定不同。

明万历版画:《孔圣家语图·问礼老聃》。座间有瓶花,这当然是明人的设想,不会是春秋的事实

现代常说的插花,指折取一种或多种植物体的非根部分作为花材,经过技术修整和艺术设计,插入某种容器,形成新的观赏对象,以表达情感和意趣。它同盆景、园艺、雕塑、建筑等一样,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这是狭义的插花概念。广义的插花概念,则只以折花为基本要素,不必讲究造型,亦不必插于器皿,可以簪于头,佩于身。

可以说,狭义插花是广义插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一种文化探索,自应从广义插花出发。

折花而插,无疑应出于人类对花的热爱。而追溯人类爱花的心迹,人与花的初识初恋,又是在什么时候、因何而萌生的呢?

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植物学家,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理由。最有趣的是一位生殖崇拜专家,断言花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被当作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王尔德先生说出这句名言时,不知有没有想到,在把女人比作花之前,早有人因为希望具有花一样的繁殖能力,已先把女性胴体的某个部位,与繁衍后代有关的部位,比作花了。

然而,我永远不会淡忘的是,年轻时在苏北农村插队,和农民们一样,悉心关注的,是可供食用或能够结出可食果实的花。它们为我的疗饥梦提供着希望。那些徒供观赏的花,无论如何艳丽,往往被我们视而不见。柏拉图所寻求的“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对我们来说,很简单,就是于人的肚腹有益。

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人,尚且被饥饿逼到这种境地,我不禁要大胆地作一猜想,人类对花发生特别的眷顾,当可以追溯到远古,人还只能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获取植物果实的时代。负责采集果实的女性,在意识到花与果实的关系之后,在发现花与再次繁殖的关系之后,花因为有益于人的生命维系而被欣赏,被视为美好的象征。汉代班固等撰《白虎通》卷三上,在解释西岳华山得名的原因时说:“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以花象征收获,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外的种种高明理论,应该都是人在吃饱了肚皮之后,才揣摩出来的。

支持我这猜想的典籍,首先可以举出《诗经》。《诗经》里采之赠之的植物,荇菜,茆, ,藻,唐,萧,蓝,绿,芣苢,卷耳,薇,蕨,葑,菲,莫,桑,藚,蒹葭,杞,蓫,葍,芹,椒等,无论花、果、叶、草,它们的共同点是其貌不扬,皆非以色相示人者。而它们被人们歌之咏之,正是因为具有实用价值。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民歌流传的时代,主要在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但是古代的生活节奏缓慢,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中漂流的时间要漫长得多,所以其中一些民歌的产生,肯定还要更为久远。它们反映着先民朴素的审美观。虽然一些植物当时已被赋予某种寓意,借以引发叙事或感慨,但这里的采折、采集行为,仍属于生产劳作范畴,与插花妆饰无甚相干。

今天常见的鲜花,除了桃、木槿、荷、兰草等少数几种,几乎都没有进入诗人的视野。梅、李、木桃、木瓜等,被歌咏的则是果实。最容易被淆为鲜花的,是《郑风·溱洧》中的“赠之以勺药”,但早已有人指出,从开花时节看,那并不是与牡丹媲美的木芍药,而是名为辛夷、江蓠的一种香草,也称草芍药,是名副其实的药用植物。稍后的《离骚》中提到菊,“餐秋菊之落英”,也正是说它初开的花可以吃。明人李汝珍《镜花缘》中列出的百花,与《诗经》中植物相重叠的寥寥无几。这固然有地域限制的原因(《诗经》反映的主要是中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更大的可能,还是先民们艰于衣食,重实用而不及观赏。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已提出类似的疑问:“古人于花卉,似不着意。诗人所咏者,不过芣苢、卷耳、 、蘩之属,其于桃李、棠棣、芍药、菡萏,间一及之,至如梅、桂,则但取以为调和滋味之具,初不及其清香也。岂当时西北中原,无此二物,而所用者,皆其乾与实耶。”

这里又涉及到花种培育和引进的因素,在此不赘。

主张插花起源于三国的专家,举出的依据,是北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卷十九所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路晔为友,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曰:‘折花奉秦使(亦作“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陆凯是三国吴人。

1 徐启雄:《芣苢》诗意

2 李少文:《溱洧》诗意

3 清 萧云从《天问图·惊女》

这一说法显然难以成立。

因为,同样是折梅相赠,汉刘向《说苑》中已经记载了战国时发生的故事:“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越国的使者以一枝梅作为礼物献给梁王,梁国大臣不懂“礼轻情意重”的道理,于是打算羞辱他。这肯定早于陆凯赠梅。而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有双手捧起成束美丽鲜花以供神的描写:“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湘君》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采折芳洲上的杜若花,送给身边的姑娘;《大司命》中有“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折下神麻玉色的花,以赠远离的隐者;《山鬼》中又有“折芳馨兮遗所思”,采香花送给恋人。这些直接出于战国时期的文字,自是更强有力的例证,充分说明,早在战国时期,采折鲜花以赠人已不鲜见。

清 萧云从《九歌图·东皇太一》

清 萧云从《九歌图·湘君、湘夫人》

倘若采折花草赠人可以作为插花活动,那么,《诗经》中的“赠之以勺药”,无疑最早。稍后,《孟子·梁惠王上》有:“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以折枝比喻轻而易举的事。可见此时折花已经成为常事。产生于东汉的《古诗十九首》,其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也要早于三国。影响更广的是折柳。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伤春惜别、远怀征人的古乐曲因此命名《折杨柳》《折柳》,后又衍化为词牌《杨柳枝》。《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已寤歌于折柳,复行吟而采莲。”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折柳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标志性行为。

近代上海彩画包装纸:吴王采莲

清 萧云从《九歌图·山鬼》

然而,仅仅是折取花木枝叶以赠人,没有“插”的过程,能不能算作插花活动,是值得斟酌的。

插花,当然不一定非得是插于器皿,宽泛地说,也可以插于人身,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簪花、佩花,今人常说的戴花,像屈原笔下的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九歌·山鬼》),身披薜荔腰佩女罗;他在《离骚》中甚至描写自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采摘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在身上,或有些像今天的花环。屈原以此比喻品性高洁,他是不是真的会这样身上挂满了花,来一场鲜花秀,则不得而知。东晋葛洪《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刘邦宠妃的侍儿以佩兰为名,可证汉初人已以佩兰为美事。

现在能看到的古人簪花的最早直观形象,始于西汉,如洛阳八里台出土西汉彩绘人物砖上,有簪花三女。成都羊子山西汉墓出土的女陶俑,其发髻正中插着一朵硕大的菊花,周边簇拥着数朵小花。东汉时期,类似簪花陶俑发现更多,如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出土一枚高髻簪花女俑头,重庆化龙桥出土的献食女俑、杵舂女俑、持帚箕女俑。女性在日常劳作中,都头簪鲜花,说明这已成为女性习见的妆饰。陶俑是写实的,而花却因被强调而大得夸张,自然是出于观赏的需要。由实用性转向观赏性,标志着人与花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转折发生在国势强盛、社会经济繁荣、物质产品丰富的汉代,发生在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不是没有道理的。新疆约特干遗址出土公元一至三世纪(相当于东汉)的陶塑头像,额前有装饰一圈花环的。稍后的托库孜萨拉伊佛寺遗址出土泥塑头像,则是戴花的男子。簪花人物图案且已被用于家具装饰,尼雅遗址出土的公元三至四世纪的两枚拟人椅子腿,一男一女,帽额上都雕有四瓣花样。公元五世纪,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陇东石窟中,都出现了簪花佛教造像。

1 新疆出土的天人像。古人佩花于身,或即如此?

2 西汉画像砖

3 簪花三女俑

4 新疆出土椅子腿

5 北魏簪花菩萨

6 陇东石窟北魏簪花菩萨

东汉末年崔寔《四民月令》载:“京师立秋,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皆剪成花样戴之,形制不一。”立秋戴花已成风俗。《晋书·成恭杜皇后传》:“先是,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东晋成帝咸康七年(三四一年)三月,吴地女子忽都头簪白花,传说是为天上织女戴孝,却成了皇后去世的征兆。这是首见于正史的社会性簪花活动。这种看上去像素柰花的小白花,就是茉莉,柰是北方的叫法。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载:“耶悉茗花(即素馨)、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人怜其芳香,竞植之”,“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又指甲花,“彼人多折置襟袖间,盖资其芳馥尔”。作者归纳道:“凡草木之华者,春华者冬秀,夏华者春秀,秋华者夏秀,冬华者秋秀。其华竟岁,故妇女之首,四时未尝无花也。”南方妇女得天独厚,四季有花可簪。插花之美为社会所公认。南朝齐谢朓《咏落梅诗》:“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梅花簪头,足与翡翠媲美。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中,形容卫恒书法“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广州东汉墓出土舞女俑。高大发髻上满插珠翠花朵,在两汉绘画与雕塑中诚为少见。

马王堆出土帛画(摹本)

簪花之俗历久不衰,无论贵贱,也不分男女,不计老幼。只有所簪之花,随着时节而变化,如春季多簪牡丹、芍药、桃、杏等花,夏季多簪石榴、茉莉、素馨等,秋季多簪菊花、秋葵等,冬季多簪玉梅、雪柳、菩提叶等。这应该作为中国插花传统中重要的分支。对“人家的姑娘有花儿戴”的羡慕,“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的叮咛,“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恶讽,“戴花要戴大红花”的号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这种文化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时至今日,男性簪花的习俗虽已不流行,但每一个小姑娘都不会拒绝花团锦簇的妆扮。

簪花的一个遗憾,是花朵很快就会枯萎,长则一天,短则几个小时,必得另换新花,所以其他材料仿制的花钗开始流行。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女主人及三侍从,皆头簪花钗,而繁简有别。这种花钗与管束发髻的笄、珈不同,主要功能在于美观。

同样,正是为了能让插花较长久地保持鲜艳,六朝时期,以器皿为承载的插花活动,也已显露端倪。

曾有研究者提出,河北望都东汉源阳侯孙程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卷沿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六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态,是早期中国插花的图证。但多数研究者认为花是连根栽在盆泥中的,所以常被作为中国盆景史上的早期例证。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器皿插花活动,发生在南朝宋末年。据《南史》卷四十四《晋安王子懋传》记载:“晋安王子懋,字云昌,武帝第七子也,诸子中最为清恬有意,思廉让,好学。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

这段记载中提供出关于插花的信息,有这样几点:一是以往所供莲花,多是无水干供的,所以和簪花、佩花一样,很快就会枯萎。二是众僧不但有“欲华不萎”的明确追求,而且已经懂得用器皿盛水浸渍花茎,可以使花较长时间不萎。三是水插莲花新生根须的事情,必不多见,所以才会特别为人传诵。这也就说明,有意识的插花活动,在当时还属初萌状态,而类似的神化宣传,肯定又会促成器皿盛水插花供佛的流行。寺僧所用的铜罂,是一种卷口广腹的铜器,造型类似印度的贤瓶。

南朝画像砖:手持莲蕊侍女

印度贤瓶

佛经中经常提到的贤瓶,又称德瓶、满瓶,意指能生善福、满足所愿之瓶。常用来盛香、药、宝物供奉佛前,也可以用来插花。现在印度还制作大理石胎以各种宝石镶 花卉的贤瓶。

对于我来说,《晋安王子懋传》中的记载还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就是事件发生的地点,就在我长期生活的南京。

南朝齐晋安王萧子懋,是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武帝萧赜的第七个儿子。据《南齐书》卷四十,萧子懋在延兴元年(四九四年)被害,年二十三岁,其七岁当在南朝宋顺帝升明二年(四七八年)。时萧道成、萧赜父子已完全掌控朝中大权,正在做取而代之的最后准备,萧赜任侍中领军将军,不久又加督京畿诸军事,其家宅妻子自然是在都城建康(今南京)。供佛的寺庙,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了。第二年四月,宋顺帝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

这也是引起我对插花文化发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同样在南朝齐,已经出现了插放仿制鲜花的情况。事见《南齐书》卷四十《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世祖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启,进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子良按佛经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齐武帝萧赜病危时,召儿子萧子良进皇宫陪伴,萧子良让僧人在窗外诵佛经,萧赜居然就梦见了优昙钵花。优昙钵花,完整的音译是优昙钵罗花,简称昙花,号称三千年一开花。成语“昙花一现”即源出于此。但佛经中的昙花属无花果类,而不是今人所说的仙人掌类。萧子良便命人按佛经上的描述,用铜制作了这种难得一见的花,插在皇帝御床的四角。这是永明十一年(四九三年)的事,距前述萧子懋故事,仅仅十五年,可见插花活动发展之一斑。

器皿插花的早期形态既是佛前供花,其首先流行于“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建康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j5+qWhlo88z+7t25/MgzQR3BLKfdptbJ+njBPisemPXEI9n5DLq7OUGj76n8sE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