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诗”的腔调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刘半农的诗,与他照片对应十分相衬,王维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半农先生也的确是按照这样的古典情怀践行自我的。刘半农的功力,在于将摄影的诗性吻合在照片的观看中,不过诗腔外露了。

诗的腔调,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文化摄影人的主流声音吧。

譬如,郎静山的集锦照片,诗腔过于浓郁,恍若抒情中心主义的徐志摩,飘飘荡荡,洋洋洒洒。

吴中行的那些常州郊外小景,却是戴望舒般的“雨巷”,“凄清,又惆怅”,“凄婉迷茫”。

张印泉的照片,让我记起了朱自清评说李金发诗的一段话:“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和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陈万里的照片颇似郁达夫的旧体诗,虽数量不多,却精壮顿挫,哀婉浏亮。

这两天,在网络看到一些拍摄旧时杭州的照片,是当年黑白影社的郭锡麒拍摄的。看着这些照片,令人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之感。后来一查,却是卞之琳的诗句。

观看陈复礼的照片,如同轻声诵读席慕蓉的诗,诗云:“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一个小女人轻贱着自己。

简庆福的照片,就只能是汪国真了。

而在今天,还有一些画意摄影的追随者,或者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做画意摄影,可能还以为是在做当代艺术。事实是,那样的一些照片,也就踟蹰于余秀华的格调之间。他们的理想,无非也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而已…… v8enkVTtu54733c+lBM7gQ3iyR9Up//s4ieL97GJgxlmOQjIMISjLpHPgbx0ML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