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我国海外投资历史性转变

一、我国海外投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至2000年,第二阶段是国家确定了“走出去”战略以后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第三阶段是国际金融危机后至2016年,第四阶段是2017年以后。按照历年对外投资的流量,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业务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定义为初始探索期、稳步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和规范优化期(见图2-1)。

(一)初始探索期(2000年以前)

中国对外开放以后,开始尝试性地对外直接投资。外贸公司凭借自身的外贸特许经营许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利用国际经济合作与对外经济援助业务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先行者。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尚不具备明显的对外投资优势,加之外汇短缺,国家主要偏重于对外引资,并不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因此海外投资少。

图2-1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四个阶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985年以后,为发挥对外投资对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推动作用,先后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审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198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快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趋势逐步增强,这一时期,对外投资主体多为贸易型企业,主要是建立海外的销售体系,以新建方式为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中国的对外投资总体流量小,存量更小。中国于2002年建立了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以2002年为例,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有27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为299亿美元。

(二)稳步发展期(2001—2008年)

2001年,“走出去”战略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中国GDP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定、高速、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开始逐步将海外市场纳入自身发展的版图,海外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

同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秩序接轨创造了高效、透明的国际环境。在此之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速明显加快,纷纷寻求海外市场。除出口贸易外,海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发展。

这一阶段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更多的是以获取资源和市场为主,采矿和能源行业投资逐步增多,占对外投资比例较大;从投资主体看,以中央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为主;投资形式多样,行业分布广泛,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投资额的大部分。部分大型企业专业化、规模化的海外经营,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看,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规模稳步提升,且年增长率较高。但这一阶段企业投资的规模依然较小,三分之二的企业投资额小于500万美元。受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部分海外资产价格走低的影响,这一阶段部分年份对外投资大幅增长,以2008年为例,当年中国对外投资为559.1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11%,是这一阶段增长最快的年份。

总体来看,稳步发展期虽然对外投资流量增长较快,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流量依然较低,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为1839.7亿美元。

(三)快速发展期(2009—2016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资本纷纷进入国际市场,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201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利用外资,成为资本净流出国。这一阶段,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速,投资存量不断提升。

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在“走出去”总体战略方面不断强化和鼓励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深化境外投资的管理改革,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一个便利化的环境。二是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发展。三是企业实力不断提升,重视海外市场开拓,对外投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在投资模式以及风险应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016年,中国的对外投资流量为1961.5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位。对外投资存量有了很大提升,世界排名第六位。

(四)规范优化期(2017年至今)

从2017年开始,针对海外投资部分项目资产质量不佳、盈利能力不强、投资回报率偏低、决策缺乏规范和非理性投资等问题,相关部门加强政策调控,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7年1月至2019年对外投资相关文件见表2-1。

表2-1 2017年以来对外投资相关文件

续表

通过对相关文件的解读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在肯定成绩、鼓励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对海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外部风险的同时,开始关注对国内的影响(内部风险);在关注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关注投资效益和质量。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外投资受政策监管影响,全年流量约为1582.9亿美元,是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出现的首次回调,对外投资基本回归至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宜的水平,非理性投资得到初步遏制。随着监管政策的深入实施,境外投资的流向、结构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跨界并购、非主业投资更加理性审慎,对外投资进入规范优化期。

二、我国海外投资发展特点

(一)海外投资规模大而不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投资流量从500亿美元到突破千亿美元用了5年,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500亿美元,2013年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8.4亿美元;投资存量从千亿美元到突破万亿美元仅用了8年,2007年突破千亿美元,为1179.1亿美元,2015年投资存量首次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978.6亿美元。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多年巨额贸易顺差、充足的外汇储备等因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369.1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流量占全球比重达10.4%。截至2019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1988.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全球对外投资存量的6.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列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荷兰。2010—2019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和流量情况见表2-2。

表2-2 2010—2019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虽然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投资绩效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际上,通常采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OND——其数值由一国对外投资流量占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的份额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份额的比值来表示)衡量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OND等于1,表明该国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达到世界平均水平;OND大于1,则该国或地区绩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OND小于1,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析2008—2019年我国对外投资绩效指数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虽然在逐年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中国的OND为0.54,2018年为0.88,而美国2017年的OND为1。可以说,中国是对外投资大国,而不是对外投资强国。2008—2019年中国对外投资绩效指数具体数据见表2-3。

表2-3 2008—2019年中国对外投资绩效指数

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除了对外投资绩效指数外,企业的跨国化指数也是衡量一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指标。在评价传统的跨国公司国际化水平时,普遍使用的标准由两个指标体系构成:一是海外经营指标体系,包括海外营业额指数(海外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海外采购与生产指数(海外采购额与生产额占总采购额与生产额的比例)、海外直接投资指数(海外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例)、海外技术转让指数(海外技术贸易额占总技术贸易额的比例)等主要定量评价指标。二是管理职能的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包括跨国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协调力、当地市场的适应力、聘用外籍管理人员的状况、财务管理上的控制力等主要定性评价指标。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采用跨国化指数来综合评价企业国际化程度,并确定了跨国化指数的计算方法,见公式(2-1),跨国化指数越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就越高。

2019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跨国公司榜单,榜单中100家跨国公司中仅有6家跨国化指数超过50%,低于30%的企业数量达78家,总体上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不高。2019年中国跨国企业资产排名前十企业及其跨国化指数见表2-4。

表2-4 2019年中国跨国企业资产排名前十企业及其跨国化指数

续表

(二)企业类型投资结构深刻变化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外投资主体逐步从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转变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发展。在对外投资业务开展的初始阶段,国有企业是海外投资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投资所占的比重持续降低。《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443.5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50.1%,非国有企业占49.9%。2006—2019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构成情况见图2-2。

2019年,中央企业和单位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为27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地方企业为897.4亿美元,同比下降8.7%,占全国非金融类流量的76.7%;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北京、江苏、天津、福建、河南、海南列2019年地方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十,合计723.8亿美元。非公经济控股境内主体2019年对外非金融类投资58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占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50.3%;公有经济控股对外投资为5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比为49.7%。

图2-2 2006—2019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外投资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积极关注高技术和新兴行业,通过投资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从投资流量行业分布上看,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金融、批发零售四个行业投资占比超七成,流向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电力生产、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长。

从投资存量行业分布上看,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零售、金融、信息传输、制造和采矿六大领域存量规模均超过千亿美元,总规模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4.6%。以上数据显示,虽然部分领域的存量投资规模依然较大,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已经从资源能源领域逐步拓展到制造业及围绕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的海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中国企业的投资方式也更加灵活,兼并、收购、交叉换股等投资方式被普遍采用,但不同年份波动较大。2019年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467起,涉及68个国家或地区,实际交易总额为342.8亿美元,同比下降53.8%。2008—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情况见表2-5。

表2-5 2008—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三、我国成为全球投资大国对世界有积极意义

自2016年以来,中国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流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球前三,2019年对外投资存量为1.8万亿美元,存量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位,从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投资大国。

(一)我国成为投资大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GDP之和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41.4%,客观上来看,虽然中国与美国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升,中国成为全球跨境投资大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快,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8月7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的署名文章指出,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进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高于中高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按照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中国已经处在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近年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输出国,对外投资连续7年位列全球前三,对外投资存量已经稳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第二,中国工业基础扎实,拥有全产业链布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已经建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这是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基础;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为制造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生产技术和能力迅速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为满足巨大的制造业产能供需,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和产业布局成为可能,跨境投资成为必然。

第三,中国资金能力为对外投资提供了条件。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外汇储备屡创新高,大量外汇为对外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

第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国对外投资提供了契机。一段时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积极的投资政策、便捷的人员交流、畅通的国际资本流动都为中国的对外投资提供了便利。

第五,国家政策支持对外投资。中国持续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监管部门不断放开企业对外投资的管制,从审批到核准,再到备案,企业对外投资审批便利化程度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对外投资。同时,国家加大对外投资扶持力度,持续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信贷扶持政策,加大对外投资业务引导,促进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第六,企业需求与能力的提高成为对外投资的原动力。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原材料供给的稳定性和扩大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亟须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这也促进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二)对外投资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对外投资是企业全球配置资源、产业布局、靠近生产,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对外投资可以全球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矿产等资源需求大,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可以缓解资源不足对经济发展和生产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外投资可以获得全球市场、人力资源、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输出部分产能,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空间。

二是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升本国竞争力。对外投资可以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获得先进技术,与先进企业联合开发、聘请高端技术人才等方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海外市场也对企业的服务和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进而促进技术进步。

三是对外投资可以带动外贸发展、扩大本国经济规模。对外投资不同于对外贸易,其靠近市场、就地生产的特点对国内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对外投资既可以扩大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改善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还可以优化对外贸易方式。

四是对外投资可以增进国家互动、提升国家影响力。对外投资涉及东道国的产业、劳工、法律、税收,涉及我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相关协定,以及机构协调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外投资,可以增进两国间企业、政府和相关组织间的互动,对加强国家间合作关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作为资本输出国,则对于提升本国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中国对外投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净资本输出国,这是中国资本寻求全球机会的需要,更是资本吸收国主动谋求发展的需要。

第一,中国对外投资促进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是一国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全球配置资源和产业布局的同时,既可以直接提高东道国经济收入,还可以将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拉入全球供应链,助力东道国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

第二,促进相关国家改善营商环境。资本吸收国希望获得外部建设资金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将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同时,资本吸收国利用中国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其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可以不断提升其吸引外资的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第三,中国与更多发展中国家投资互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积极互动,优势互补,对提升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动力、改善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与我国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有力地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2qfPLY0vgZFtd3x+Vv5ZJkCZ/UcxWqEils7+iQxfLwS5CarvQqAnytHfrJLVP16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