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研究思路与脉络

(一)研究思路

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税制领域的争鸣入手,基于金融业税收的背景与意义,从金融创造价值的线索出发,按照“税基等价”的原则,厘清金融税收的制度框架。同时,进一步对中外金融税制进行比较,提出金融业税制的效应分析和价值框架。最后,立足于金融税制在流转、交易、资产清算处置等价值链各环节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我国金融税收制度的税收目标。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时代背景,分析我国的金融税制目标选择,并就改进路径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二)研究脉络与线索

围绕三条基本线索进行展开,以问题导向原则,试图从理论、实践、国际比较的视角来推进。

第一条线索:理论辩理。一方面,把握金融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立足于现代税收理论的基本原则。由此进行归纳演绎,在对金融业税制宏观和微观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囊括成本原则、税收中性原则、简化征管原则、政策导向原则、调控并重原则,涉及内外各类要素的金融业税制的价值分析框架,为后续的评价和求解提供理论支柱。

第二条线索:国际比较。通过对中外金融税制的比较,梳理了各国金融税制的基本情况,并围绕金融业税制的重点,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和比较,为后面完善我国金融业税制制度提供铺垫。通过对190多个国家金融增值税的梳理发现,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一,体现在税制设计上也各有不同,很难求解唯一的最优解,在设计金融业税制的过程中,需更多兼顾金融与产业、增长与转型、减税与财政收入等多重目标间的平衡。

第三条线索:问题导向。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管、信托、交易所等金融行业的微观税收行为出发,并兼顾税收征管的视角。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思路,对金融业税制的抵扣、交易、跨境、处置、征管五个环节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梳理,综合运用案例研究、调研测算和实证模型等综合分析工具,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问题所在。 0TuG80mkayVW9aOgNr52lEnCm0rBjxln7GII5RGbZyS1oJKqajlWPEW2e64jbs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