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指导性原则和特色

生动有趣且相互关联

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曾说,小说不会像石子一样坠落到地上,而是像蜘蛛网一样紧紧地联结在生活的四角。好的教科书写作也要遵循一样的原则。作者们在各个层面都有机会将学者固有的严谨与权威,同在传递已有的关于生活困扰的知识时的温暖与同情融合起来。

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心理学能够加深我们对这些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扰的了解。它的原理适用于全世界和我们作为个体的每个人。因此,每个章节都以一个叫作“新闻中的心理学”的栏目开始,栏目中摘取了世界各地真实发生的新闻,包括:一个七十岁印度妇女分娩;一个成为植物人多年的病人有了复苏的迹象;强奸案中目击者的错误证词让一个无辜的人入狱多年;一个小男孩由于携带野营用具到学校而在“零容忍”的政策下被暂停学业;名人丑闻重新引发了关于性成瘾的争论;一名男子因感到愤怒和挫败而将飞机坠毁在奥斯汀(Austin)的国税局大楼里,炸死了自己和两名工作人员。

我们通过这些新闻来引入在相应章节中将要讨论的问题。在章节的末尾,我们会重新回顾这些新闻,并探讨已有概念与知识是如何阐明相应问题的。我们认为这样的设置有助于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确实“紧紧地联结在生活的四角”。

批判性地思考“批判性思维”

在一本教科书中,真正的批判性思维不能被简化为一组符合逻辑的问题、一个介绍特色的专栏,或是一个分析研究的公式;批判性思维必须被无缝地“编织”进行文叙述中去。我们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的重要方法是“三步走”:找到定义、进行举例、尝试练习。

第一步是定义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什么不是。第一章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八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将贯穿全书,作为我们评价研究和流行观点的准则。

第二步是举例说明这些基本原则在对具体的研究和流行观点进行评价时的应用。大多时候(并非所有),本书中的批判性思维讨论都由页边的一个灯泡图标+“对……进行批判性思考”来标识,这些标识作为批判性分析的指针,从而邀请读者参与讨论。

第三步是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我们提倡的思维方式。每个章节都包含快速测验,鼓励学生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复习。这些测验不只是对概念记忆效果的测试,它们能够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问题。其中有许多需要批判性思考的项目,我们再次用灯泡图标示意。这些项目鼓励学生反思研究结果的含义,并考虑心理原则应如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探索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中的新研究

涉及生物学研究的例子,见以下讨论:

基因和人格(pp. 49—54)

非编码DNA(pp. 49—50)

干细胞和新神经元(pp. 118—119)

精神分裂症(pp. 393—396)

性冲动和行为(pp. 479—481)

体重和体型(pp. 468—470)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现、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关于大脑的发现、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治疗心理障碍的药物的普及,已对我们理解人类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有助于人们对一些长期性问题进行干预。我们不可能仅在某一章中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因此,我们将在本书各相关话题中,比如,在我们讨论大脑、记忆、情绪、应激、儿童发展、老年化、心理疾病、人格和许多其他话题时,介绍来自生物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视文化与性别差异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之时,一些人认为将性别和文化研究纳入心理学的研究目标过于激进,认为这是对政治正确性的迎合,或认为这样立论肤浅,仅为追求风尚。当今,问题已不再是是否引入这些主题,而是如何做到最好。自始至终,我们都是把与讨论内容相关的性别和文化研究包括在正文内,而不是将它们淹没在其他不重要的地方。

关于如何对待性别问题的例子,见以下讨论:

大脑中的性别差异(pp. 136—137)

性别和情绪(pp. 444—445)

性别和英雄气概(pp. 348—349)

性别和跨性别者(pp. 91—93)

性行为的进化理论(pp. 481—482)

女性、男性的体重和饮食障碍(pp. 471—473)

近年来,很多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文化对我们生活各方面(从非言语行为到关于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深刻态度)的影响。因此,在整本书中我们引用了关于文化和民族的研究发现作为该话题的证据。此外,本书在第十章强调了心理学中的社会文化视角,并进一步讨论了民族优越感、偏见和跨文化的关系。在我们看来,文化的研究应该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了解为何种族或民族群体之间存在差异,以及为何没有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天性上更优越、更友善或更道德。因此,我们试图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到对文化的媒体报道中,从而避免来自民族优越感和刻板印象的双重诱惑。

关于如何对待文化问题的例子,见以下讨论:

文化对人格的影响(pp. 58—62)

民族优越感(pp. 351—352)

控制的文化和概念(pp. 335—337)

文化与心理障碍的诊断(pp. 370—375)

成瘾率和药物滥用(pp. 388—390)

对成就的态度(pp. 248—249)

面对争议

心理学总是充满了生动的、有时是令人愤怒的争议。我们认为学生不应逃避,正是这些辩论使得心理学变得如此有趣!本书坦率地阐述了心理学领域的争议,试图说明其原因并做出解答。

关于如何处理心理学中重要争议的例子,见以下讨论:

性行为的进化理论(pp. 484—485)

关于精神类药物的科学和法律争议(pp. 408—410)

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影响(pp. 55—56)

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pp. 406—408)

科学家与从业者的差距(pp. 420—422)

“神经学美容”和神经伦理学(pp. 139—140)

应用与主动学习:参与进来

关于学习的最主要的发现之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像和尚坐着念经那样,而是应该主动地实践新技能、编码新材料。在本书中,我们始终牢记这一点,通过下列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每章节中“参与进来”的练习为主动学习提供了有趣的形式。它们包括快速演示、小研究或帮助学生认识课本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练习,并让学生对结果和意义加以讨论。

“学以致用”部分,是本书的另一特色,阐述关于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心理学研究的实际意义。对于这一部分,出于对批判性思考的关注,我们选择的是与多数学生相关、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主题。

“你将会学到”由一组学习目标组成,涵盖本章中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本书还带有独立成册的“ 概念地图 ”,系统地绘制了材料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每章两页,一目了然。教师和学生都发现了这种呈现材料的方式对于学习有很大帮助。这些概念地图以段落的形式呈现,因此学生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复习材料。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学习而设计的其他教学特性包括一个 随正文流动的术语表 ,在出现术语的页面上给加粗了的术语进行定义,以便参考和学习;“ 关键术语 ”,则是在每章的结尾处列出关键的术语,并给出该术语出现的页码 ;以及每章的末尾会有“ 本章总结 ”,用于概括前文提及的内容和概念。

最后,通过讲述每章开篇故事的“ 新闻中的心理学 ”和每章结尾的“ 回顾新闻中的心理学 ”专栏塑造框架效应,这样的 回顾 方式有利于材料的整合,这样可以向学生展示他们之前阅读过的材料如何帮助他们理解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类事件、谜团。 63G5OLaaCsNeSvd4bTgcbX5yX7YqoaLkulporvO/EKtfVkJJyPzeuYEjK6p8bHp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