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在上述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本书关注旅游者与城市的“凝视”体验关系。旅游者为什么“凝视”城市,如何“凝视”城市,又在城市中“凝视”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却又晦暗不明。

(1)旅游者为什么选择城市

这一问题乍看上去似乎是旅游动机的重复性调查,但稍加推敲就会发现,这一问题的答案经常会被掩蔽在旅游动机的罗列中,旅游者前往城市旅游的心理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放松”“换个环境”“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等,研究者应该继续去思考“为什么这群旅游者选择城市而非乡村或者自然来体验”,因此旅游者“凝视”的城市是什么,选择此城市而非彼城市的原因有哪些,纵向与横向的双重分析组成了城市旅游研究相对完整的内容。

问题1:旅游城市是什么?

旅游者的核心诉求是愉悦,由此核心诉求衍生出的乡村旅游、荒野旅游、海滨旅游、城市旅游、背包旅游等各种旅游活动明显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区别正是源自“乡村”“荒野”“海滨”“城市”“背包”这些前缀名词的特殊性。没有对象的旅游不过是一片“虚无”。城市理所当然是城市旅游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城市本身包含多方面的内涵,但作为旅游者所理解的城市,它无疑更多地关注城市对旅游者呈现出什么。因此,在以往城市旅游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主要研究进入旅游者意识或者知行之域的“城市”是什么,即旅游研究中的“城市”这一概念的确切内涵到底是什么。

问题2:这种特殊的城市有哪些特性?

在旅游者意识或者知行之域中的城市有哪些特性?它不仅区别于乡村、自然或其他的社会空间,更区别于现实的物质城市。现有的有关物质城市的研究多是从城市的社会本质或城市的现实发展本质等角度来认识城市,而事实上这些本质的规定与旅游世界相去甚远,并不能解释城市在旅游者意识中呈现的特征。因此,本书在分析“旅游城市”感性本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停留在旅游者意识中的“旅游城市”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性。而对此共性的研究可以增进旅游学术共同体对于旅游城市问题的思考。

(2)旅游者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的体验意义是什么

本书对于城市“存在”的追问,所进一步指向的,是城市旅游的意义问题。以旅游者的“此在”和城市之“在”为所思的研究,既在实然层面涉及城市中何物存在,何物吸引旅游者,也在应然层面关乎旅游者和城市应当如何存在。在城市旅游者的“旅游凝视”中,城市旅游的意义才得以呈现,旅游者通过与城市的“凝视”互动,赋予城市以意义,从而合乎自己的旅游目的与旅游理想,以至于旅游者的整体生命意义。当旅游者反思为什么去城市时,他/她所关切的必然是其自身的存在意义。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作用下,城市才能转化为旅游者的情感和行为场,旅游者的生命与物质城市才能统一成一幅完整的画卷。因此,本书将深入关注城市意义在旅游世界中的呈现内容和呈现特征。

(3)旅游者如何去体验城市

本书从“旅游凝视”视角来分析城市旅游者如何“凝视”景观,城市的哪些景观可以成为旅游者的体验对象,以及旅游者与城市中的这些景观在“凝视”互动中表现出哪些特征。因此,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上,对于城市景观的类型、基本构成元素以及城市旅游者对景观的“凝视”特征等一系列问题的考察将进一步揭示城市旅游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价值

目前的城市理论并不讨论城市旅游现象(Harding & Blokland,2014),而以往的城市旅游研究也忽视了对城市旅游概念体系与基础理论问题的辨明和厘清,研究路径上总是将城市旅游简单理解为“发生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的总和”,认为采用直接对策研究便可解决相关实践问题。因此,现有的城市旅游研究和实践领域都停留在这种“望文生义”的层次上,没有意识到“城市”在旅游视野中的特殊性以及这种特殊性也需要深入分析才能探明其中的规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研究起点的问题错位和理论错位,城市旅游研究也自然莫衷一是。因此,本书对“旅游城市”“城市体验”以及“城市景观”等概念内涵的剖析与归正,将为城市旅游的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点,而这也正是城市旅游学术共同体实现理论自觉的唯一可能。

目前的城市旅游研究普遍以空间形态为前提,大部分没有从旅游者角度进行分析,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对城市旅游者给予关注,但是缺乏逻辑自明和合理可信的研究分析,也没能说明旅游者与城市在互动层面上究竟形成了怎样的关联,旅游者话语被忽视。而城市旅游体验研究的缺失,使得现有的许多研究在解释当前城市旅游现象时难免牵强附会,甚至自相矛盾,丧失了其应有的解释力。所以,通过考察一个学术意义鲜明但被普遍忽视的研究点,得到城市旅游者的欲望、情感、行为与结构等方面的深层认识,不仅有助于深化目前旅游体验研究成果,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而且可以进一步系统化地证实或证伪我们对于城市旅游的既有认识。从“城市”到“旅游城市”,从“城市感性”到“城市体验”,再到中介物--“城市景观”,本书对这些关键词的研究基本限定了城市旅游体验研究的内容与外延,并且明晰了城市旅游体验研究的学理逻辑和研究前景。城市旅游体验研究的理论生命力将被激活,与更宽泛的城市研究之间的路径将被贯通,这将为未来的城市旅游研究提供了清晰而又广阔的学术空间。

(2)实践价值

任何研究的最终落脚点都须首先观照实践,再用以指导实践。城市旅游在其开发实践过程中经常停留在打造城市中旅游“飞地(enclave)”的发展阶段上,城市旅游被认为不过是在城市中建设一些旅游设施或开发一些旅游项目,而在城市其他方面的规划和建设层面上基本不考虑其与旅游的联系,其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城市管理者、规划者对旅游者意识中的城市的相貌、特征、性格、结构等(城市的性格、品格和风格)没有清楚的认识。“千城一面”“文化荒漠”现象普遍存在,行政力量导向下城市的肢解以及城市旅游者的集体失语,使得现实中的城市旅游发展成了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无论是官方机构还是个体投资者,仍企图为城市旅游业的新供给论证合理性,将城市旅游者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强行推进自己的旅游利润目标。一哄而上、匆忙上马、无的放矢的建设热潮直接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当前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主流思潮中,城市旅游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要转变传统思维,不能仅依靠在城市中上项目、收门票、抓接待这样的“老套路”,而是要弄清楚城市旅游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没有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鉴于此,本书以发现“城市旅游”的内涵为起点,以城市旅游体验为着力点,以城市旅游相关理论的重构为节点,反思中国城市旅游实践中的问题与根源,寻找解决思路,这既是迎合新的旅游需求形势,也是从实际工作要求的角度对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最终从根本上转变中国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法,将城市旅游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实现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AGW1dhVgkx7osKUqeF2W0RO6GoFX8nJ/7yCZzzRBia5eK/dX/Z3ya5v1DYvoscO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