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城市在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城市旅游已经成为“遍及全球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旅游形式”(Ashworth& Page,2011)。然而,在实际的城市旅游开发中,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开发者一直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资本力量充斥着城市旅游空间的生产过程,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城市旅游发展的进程和方向,引发了很多现实问题。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城市旅游的研究成果偏向于政府管理层面的对策性研究和地理学意义上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重视行政话语而忽视城市旅游者话语。本书以城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旅游凝视”的新理论框架作为分析工具,对“旅游城市”“城市体验”“城市景观”等概念的内涵做出新的判断和诠释。通过理论思辨概念之间的脉络和通路,以及扎根理论分析深度访谈材料和网络游记,深入研究城市旅游者“凝视”城市的起点、过程和目标,并探索“旅游凝视”各个环节呈现出的特征。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介绍“旅游凝视”,对“旅游凝视”的概念与理论演变进行梳理,厘清这一概念与“视觉”“权力”等隐喻的区别和联系,提出“旅游凝视”的真正内涵,关注“从物到意”的特殊过程,重构“旅游凝视”在逻辑、目的、起点、对象、主体五个维度的内涵。其次,简单梳理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城市本质主义的历史演变,剖析当代城市意识的启蒙,提出“旅游城市”并非现实中的物质城市,而是由于“旅游凝视”而存在于旅游者意识之中的感性城市,是知觉与情感在第一时间交融后的产物。同时,对城市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强调城市的“感性”维度。再次,以“城市旅游者的意义世界”为主题展开,研究旅游者与城市之间的体验关系。本书从访谈和游记文本中,归纳出四类意义范畴:日常生活的彼岸、身体快感的极致、审美体验的多元以及生命的自我认同。同时,这些意义范畴围绕着意象、场所、情感、地方、超越等范畴呈现出正在变化的特征。最后,将“城市景观”与传统的物质景观相区分,重新锁定旅游者的体验意识。游记文本的扎根理论分析向我们揭示了城市旅游景观在“旅游凝视”中的生成与发展机制。

本书以旅游者微观视角来研究城市旅游,有别于以往城市旅游研究中泛滥的宏观或中观的研究视角以及对策性的研究旨趣。“旅游凝视”视角的介入,既厘清了旅游体验过程中从感知到生成意义世界的过程,也彰显了旅游的本质在于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从“旅游视角”切入,并结合符号学、美学、哲学等相关学科成熟和系统的理论,“旅游城市”“城市体验”“城市景观”等概念都具有了与既有研究截然不同的内涵,跨学科的优势还有助于对城市旅游行为进行系统的解析。对城市旅游者“凝视”行为的研究,从实践上看,是中国城市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需要;从理论上看,可以丰富旅游体验研究,填补理论空白。

关键词:城市旅游;旅游凝视;旅游城市;城市体验;城市景观 NYZ2VMjhHqSqMwyQ2avJrlaKFG5QiYaBuTiwrGbdNvPVvqVCGT5FLmhS3RIZSN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