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 言

河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它们或是静谧,或是汹涌,或是高歌,或是低语,在平原上徜徉,在山谷中蜿蜒,折射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瑰丽,更是人类绚烂的文明篇章。在这大大小小流域中生活的人们,伴河流而生、伴河流而长,代代生存繁衍,在历史上留下自我的印记。如今,河流承载的梦还在流淌,它关乎自然生态,关乎人类命运,关乎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而中华文明则是起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之所以四大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是因为流域提供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有利的灌溉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创造出了伟大而古老的文明。

在世界范围内,承载人类梦想的河流包括: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澜沧江-湄公河、刚果河、黑龙江、勒拿河和莱茵河等。这些河流灌溉了流域地区的土地,滋养了当地的人民,同时孕育了今天的地球文明。例如,尼罗河位于非洲东北部,发源于赤道南部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全长 6 670 千米,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大河,世界著名的古埃及文明便诞生在此流域。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沿河两岸。我国的长江全长 6 300 多千米,流域面积 180 万平方千米,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是世界第一大水利水电工程。而从历史角度看,长江流域孕育了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的长江流域文化,也包含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

流域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伴随人类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农业文明(也称为黄色文明)发展阶段。其间,流域的利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农业社会的生产需求,用水集中在农业灌溉、家庭用水及交通运输等方面,人们对流域资源的利用不多,此时水供给远远大于水需求。在这一阶段,流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哺育了流域文明的河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的早期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第二阶段为工业文明(也称为黑色文明)发展阶段。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被工业社会取代,人们的目光开始聚焦于流域水利资源的充分利用。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及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需求,流域不得不过度承载。水坝和工厂建设成为一股热潮,这是该时期流域开发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一系列流域环境生态问题日渐凸显。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使得用水需求增加,水供给难以满足用水需求,用水缺口不断扩大;流域生态功能急剧下降,污染频发,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流域发展遭遇瓶颈。

第三阶段为 20 世纪中后期的流域治理的现代文明(也称为绿色文明)发展阶段。面对流域过度开发导致的重重危机,人们开始反思,重新定位人类与流域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一味索取、忽略生态平衡的开发模式显然不可取,无视自然规律的过度开发不仅会阻碍流域经济的常态运行,而且会给整个流域的健康发展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至此,流域开发路径开始转向。如果说之前的流域开发侧重于人类的需求,那么此后的开发则更加关注流域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发展,流域开始被当作人类和谐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出现在人们的管治蓝图之中。以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为例,在联邦政府流域管理机构的主导下,跨地区、跨部门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水质和环保法案相继通过,利益各方通力协作、积极参与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流域发展也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如何科学治理污染严重的流域、促进人与流域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要议题。本丛书拟从国内外流域管理案例、流域经济案例、流域管理法规、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视角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流域经济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重庆工商大学 文传浩
2020 年 6 月 20 日 FTjz8EP0AGM2AOzW12tPF1tYVCJOBa4xRKxEuSs1T5omTFhJXBNMyoU7LJNkvRV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