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目前,党校图书馆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党校图书馆从业人员主观上对转型发展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满足现状、不愿改变的惰性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对外部形势的变化不关心、不敏感,不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创新性地推进工作,服务主动性和针对性不够,忽视读者需求的调研致使服务水平无法尽如人意等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部分党校对图书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经费短缺问题突出,人员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馆舍条件等硬件条件跟不上等客观问题也成为制约党校图书馆发展的短板。随着党校事业和图书馆事业的飞速发展,党校图书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党校图书馆伴随着党校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的“图书资料科”和红军的“流动图书馆”到西柏坡时期的“马列学院图书馆”,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党校建立起来的党校图书馆系统。可以说,党校图书馆与党校事业相携并进,在服务党校教学科研、服务党校教职员工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党校事业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与新需求时,党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步伐却迈得不够大,服务工作无法适应新潮流、新需求和新任务:首先,无法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新需求,造成读者到馆率和借阅率的下降;其次,没有建成系统内的共建共享平台,无法适应教学科研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最后,未能组织开展有效的文化活动,无法适应文化校园的新形势。总之,党校图书馆目前的发展未能跟上党校事业的发展,未能为党校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与保障。
2015 年 12 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党校姓党这一原则,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党校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对党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经费投入,健全党校经费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定期对各级党校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和考核,促进党校系统办学水平整体提高 。这些举措意味着党校事业又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迎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对党校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那么,党校图书馆作为服务保障部门就要跟得上形势,要服务有力、保障到位。在党校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找准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直面挑战、紧跟潮流、革旧鼎新、迎难而上,适应党中央和党校事业发展对党校图书馆提出的更高要求,服务于党校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为党校智库建设提供文献服务和信息保障,做好党校马克思主义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完成党校思想引领的战略任务添砖加瓦,是各级党校图书馆面临的战略性挑战,也是各级党校图书馆加速转型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
目前,我国各级党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资源建设单一化和分散化的问题。资源建设单一化主要表现为党校信息资源采购资金匮乏,传统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的发展不平衡,未能充分挖掘现有红色资源的价值,造成各级党校信息资源的更新滞后现象严重、利用率低的问题。资源建设分散化则主要表现为各地各级党校信息资源建设不平衡,有些偏远地区的县级党校的资源建设经费只是大城市省委党校经费的零头等现象屡见不鲜,党校资源建设各自为政,仅仅聚焦于党校自身的主业,尚未建立党校系统内部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党校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经费短缺、保障不足的问题。党校属于事业单位,其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经费。尽管《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党校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于 2016 年 5 月 18 日印发的《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也明确规定要“重视对党校图书馆事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图书馆经费逐年增加,加强对数字资源建设的经费投入”,但是《规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经费增长的比例和幅度,也没有对党校经费再次分配中图书馆所获得的比例进行保障。再加上信息资源尤其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价格逐年递增,也给党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在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经费短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党校信息资源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便是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前文提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服务的知识化和功能的智能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担当起信息资源整合的重任,整合分散和重复的资源,进一步开发知识内容,提供智能化的网络和服务平台,这一切都离不开对信息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然而,党校图书馆由于理念和技术能力方面的限制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重视不够,未能紧跟图书馆界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党校图书馆多数采用比较传统的资源采访方式,资源采访工作分别由采编部门、报刊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经费分配和资源选择上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对从不同公司购买的数据库也没有采用有效的整合和管理手段,极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也给用户使用资源带来了阻碍;另一方面,各个地方党校之间和全国党校系统内部都缺乏紧密的资源建设协作机制,各党校独立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往往出现多个党校重复购买一个数据库资源的现象,如CNKI、超星电子图书馆等数据库就存在多馆重复购买的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成为党校图书馆信息建设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在资源和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如何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制定信息资源发展规划,优化信息资源结构,突出党校资源特色,紧跟党校教学科研和智库建设需要,不断挖掘数字资源建设的新的增长点,依托“四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数据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数据库和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平台,发挥全国党校系统优势,为党校教学科研和智库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与资源保障是党校图书馆在建设本馆信息资源架构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使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数字阅读具有跳跃性、快餐式、碎片化的特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根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有 62.4%的成年国民通过微信进行阅读,每天的微信阅读时长为 26 分钟;有 33.8%的国民选择手机阅读;有 9.8%的国民选择网络在线阅读;还有 3.8%的国民选择在电子阅览器上阅读。这正说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阅读媒介,让阅读变得更加自由化、碎片化和浅层化;另一方面,阅读方式的变化在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同时也对阅读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信息交流中心、文化机构的实体空间的特征不会改变,但是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不断更新,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作为传统文献资料中心和知识服务窗口,过去党校图书馆的空间多以承载纸质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为主,藏、借、阅服务占据了各级党校图书馆的大量物理空间,空间布局主要以封闭和静态为主要特征,大量采用流通库、过刊库、期刊阅览室、密集书库等方式来分割图书馆的物理空间,空间布局仍然是以资源为中心,考虑资源的藏与用。然而随着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图书馆原有的空间布局必须被打破,新的空间布局必须在增强功能性和娱乐性的前提下强调党校的特色,比如开辟红色文献阅览专区等,形成信息物理空间,引入社会资源激活党校图书馆的空间潜能。如何对现有的空间进行功能升级,让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充分挖掘虚拟空间的潜力,将党校图书馆再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有吸引力、令人向往的精神空间,将是党校图书馆空间优化升级所面临的挑战。
《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党校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移动服务平台、网站、手册、展板等多种途径,主动宣传与推荐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该文件对党校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党校图书馆缺乏宣传推广的意识,宣传推广的策略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宣传方式单一,这样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面窄,宣传受众单一,这样无法全面宣传推广党校的功能、资源、服务和形象。
目前,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模式。所谓全媒体模式,就是指在具备传统媒体表现手段(如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如纸媒、广播媒体、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模式 。在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的宣传与推广正朝着多元化、立体化方向迈进。图书馆必须与社交媒体紧密相连,与传统媒体、出版单位等合作,与社会团体合作及与读者合作,将宣传推广工作经常化、规范化,让图书馆这扇永远打开的大门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
李贵云指出,在全媒体时代,过去仅仅凭借传统宣传手段和平台的单一的宣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党校图书馆的宣传推广的要求。党校图书馆必须打造全媒体平台,通过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宣传党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和服务,打造党校图书馆品牌,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合作,将党校图书馆的网络与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对接,发挥“面对面”的宣传推广作用,真正进入用户的日常视野,在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架起一道桥梁 。
党校图书馆要坚守党校特色,坚守文化传承,系统地梳理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红色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通过借鉴互联网思维,善用“互联网+”模式建立由集成App、新媒体服务平台和短信通道等多元化宣传方式组成的“掌上图书馆”,宣传推广自己的资源、服务和文化,发挥自身在党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党校图书馆宣传推广的使命和职责,也是党校图书馆宣传和推广所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服务方式在历经信息资源中心阶段和信息交流模式阶段后,进入了用户中心阶段,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向着用户需求靠拢。这就要求图书馆本着用户至上原则树立服务意识,重视用户研究,明确信息用户的类型、需求、信息行为和规律 。党校图书馆在工作中并未能重视用户研究,主要表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匮乏,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党校图书馆”和“用户”为关键词和篇名进行检索,只出现了 8 篇文章,其时间跨度从 2001 年到 2006年;而将“党校图书馆”换成“图书馆”,与“用户”进行联合检索,可以查到3 000余篇文章,其时间跨度从 1983 年到 2017 年。由此可见,党校图书馆对用户研究的关注起步晚且缺乏持续性。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和服务功能单一,局限于党政文献期刊的搜集借阅和党政学术数据库采购和维护,馆员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服务创新和资源建构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读者需求,导致读者流失严重,馆员学科边缘化、“去职业化”等窘况 。这就导致党校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服务必然缺乏针对性,难以让用户满意,也就造成了到馆率、借阅率的下降。
随着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方式的冲击,用户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流通、咨询等服务了。新的用户需求要求党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变传统的被动等候式服务为创新的主动嵌入式服务。党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将从过去那种以文献借还为主的“文献传递”转变为对读者进行知识援助和信息认知能力培养的“知识传递” 。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必须改变固有思路,走出图书馆,紧密联系党校教研人员,成为用户与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之间的桥梁,为用户提供翔实可用的参考资料和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实现党校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读者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变化的。如何把握日新月异的读者需求,开创读者服务的创新模式,以人为本,强化需求导向,建设可持续、全方位、方便快捷的知识推送体系,多渠道、多层次为用户提供“能用、管用、好用”的“知识套餐”,是党校图书馆服务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
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已经证明,图书馆单打独斗式的资源建设模式是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泛在化的信息和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手段都是使用户逐渐远离传统图书馆的原因,这就要求图书馆既要加强行业内合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又要加强社会化合作,借助社会资源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
我国目前的党校图书馆系统之间属于垂直管理,上级党校图书馆与下级党校图书馆之间并无工作从属关系,平级党校各自为政。上级党校图书馆对下级党校图书馆的工作只能提出建议和意见,无法统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另外,我国党校之间的资源分布极为不均衡,有些党校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有些偏远地区的县级党校则因为各种原因而资源更新不及时,这更加凸显了党校之间资源共建共享的迫切性。
因为缺乏有效的合作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各个党校之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我国的党校图书馆工作一直以来都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缺乏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全国党校图书馆要树立全国党校一盘棋的思想,加强联系,协调发展,形成全国党校图书馆纵横相连、全面参与的转型发展大局,要加强图书馆业界及其他单位的信息共享与业界合作,推进以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为中心的合作共赢。在此背景下,如何一方面引进来(通过建立以中共中央党校为统筹,以专题数据库为核心,以统一建设标准为基础,以联合建设为形式和目标的全国党校系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提高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以用促建、边建边享,真正发挥各级党校数字资源的重要价值),一方面走出去(联合社会各部门的资源与力量,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活动,让党校的资源流动起来,活起来),是各级党校图书馆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图书馆事业已经迈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作为图书馆系统的一部分,党校图书馆也必须紧跟这个趋势,朝着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印发的《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党校图书馆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读者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爱护馆藏文献及设施设备,维护网络信息安全。该工作规程的发布,表明党校图书馆的法制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发挥党校图书馆功能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应该加快推进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逐步完善涉及全国党校图书馆合作项目的各类制度规范,增强系统内合作的规范性与可持续性。各级党校图书馆也要结合本馆情况,开展建章立制、优化流程、规范管理的工作,确保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落实。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行之有效的制度是推动工作的最有力保证。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是党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党校图书馆工作不断朝着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前进,要求党校图书馆必须在优化各项工作流程的同时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一套符合党校图书馆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体系,严格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管理责任追究制,实施科学管理,制定相应的具体工作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关注图书馆事业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进展,紧跟图书馆界法制化的步伐完善党校图书馆立法立规,不断推进党校图书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建设。这是党校图书馆法制化和规范化面临的挑战。
著名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说过,一个图书馆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图书馆的工作者。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的改革、建设和服务创新都离不开图书馆员。图书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是图书馆实现其功能的主要践行者,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发挥 。因此,图书馆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提高图书馆员的能力,培养和造就读者满意的图书馆员队伍是图书馆的长期任务。
党的十九大以后,党校图书馆发展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方面,党校图书馆正在积极将现代技术融合进传统优势,搭建数字资源平台和媒体服务体系,推进文献开发和古籍保护工作,力争实现文化职能和服务功能的深度转型;另一方面,党校图书馆日渐成为以知识资源形式向广大党校学工人员提供理论武装和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导航员的时代已经到来。党校图书馆只有确立“人才强馆”的战略,多渠道引进图书馆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才能在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时立于不败之地。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党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彭蓓蕾曾指出,党校图书馆专业出身的图书馆员相对较少,继续教育不够,造成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水平偏低 。周蕾指出,党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能力、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服务意识 。孙丹阳指出,党校图书馆必须有计划地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提高综合素质,掌握多学科知识,成为既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又掌握图书情报信息服务的现代化手段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党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党校图书馆要遵循图书馆人才成长规律,实施人才强馆战略,完善图书馆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多渠道引进图书馆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这是党校图书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党校图书馆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时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肩负着服务党校教学科研,引领思想建设的重任。在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面临着从“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从“被动式等候”向“嵌入式服务”,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方向进行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和课题。如何迎接这些挑战,是党校图书馆在工作中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