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课

擦去保护色,活出真实的自己
从不一致走向表里一致

知识讲解

你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有人问你:“你最近怎么样,还好吗?”

你的内心有个声音在说“我不太好”,不知道为什么嘴上却说“我挺好的”。

或者,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别人送你一样礼物后,问:“你喜欢吗?”

你的内心的感觉是“丑死了”却不敢说出来,而是回应对方说:“我好喜欢啊!”

上述情况就是我们将在本课中探讨的不一致沟通现象。

你可能会想,这个现象不是很平常吗?这对沟通会有很大影响吗?

《劝学》中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小现象”(或“小问题”)经过不断积累都会成为“大现象”(或“大问题”)。

那么,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沟通,经过积累会产生什么大问题呢?你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你与一个朋友本来关系不错,但是在经过几次不舒服的沟通以后,关系渐渐疏远,最后形同陌路;

●你和某个亲人之间,因为几次不顺畅的沟通而产生了误解,渐渐地,误解越来越深,彼此的争吵也越来越多。

如果你经历过关系恶化,那说明你经历过因为不一致沟通而积累出的大问题了。

不一致沟通为什么会在积累后造成关系恶化呢?这两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相互作用的呢?我们可以拿夫妻之间沟通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为例。

丈夫:今年结婚纪念日,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

妻子:你看着安排就行(心里想的是,我希望你能够送我玫瑰花,可是我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即便我不开口,你也应该知道的呀)。

结果,到了结婚纪念日那天,丈夫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就是没有准备玫瑰花。

妻子一看没有玫瑰花非常不高兴,心想:虽然有一顿丰盛的晚餐,但这丰盛的晚餐在别的节日也有啊,结婚纪念日不就是应该有玫瑰花吗?

丈夫看到妻子看起来不开心,自己也感到很不舒服,心想:明明都已经问你了,你说让我安排就行,结果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安排,你还不高兴,你有什么需求就不能明说吗?

这样一来,原本可以促进夫妻感情的结婚纪念日,却让双方都很不开心。

如果这样的不开心持续积累,夫妻之间就会对对方产生误解。

妻子:我丈夫太不懂我了,这么多年了,连我的一点小心思都猜不到。

丈夫:我与妻子的相处太难了,她总是不明说心里所想,还指望我能猜到。我又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能猜到呢?

更多生活上的不一致沟通会导致这些想法越来越坚固、难以撼动,然后让彼此都觉得这就是“真正的现实”,因此最终导致了关系恶化。

不一致沟通主要会带来以下危害:

●让沟通双方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达是割裂的,最终彼此的主观感受无法得到对方的理解;

●没有这种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方式,让彼此的主观感受得到满足;

●当彼此的主观感受长期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使得关系恶化。

美国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正是在多年的咨询中发现了这种不一致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因此非常重视沟通中的不一致现象。这些不一致常常和困扰来访者的问题存在某种关联,尤其是人与人在关系上的问题。

关于我们生命中大量存在的问题(包括不一致)以及如何走出问题,萨提亚提出了一个关于生命过程的理论解释——三度诞生理论。

第一度诞生

第一度诞生,即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合的那一刻,那个最强壮、游得最快的精子有机会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激活了生命力,创造了一个生命力的呈现形式,萨提亚模式认为, 人与这个生命力一起创造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结合的状态象征着每个人都来自同样的起源,所有人类的生命力都是互相联结的。因此,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价值,人人平等,并且拥有相同的生命力。

第二度诞生

第二度诞生,即个人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人世间,出生以后,来到了一个已经存在的家庭系统,生存与否完全依赖主要的照顾者。萨提亚模式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生下来就与父母建立了求生存的关系,在婴幼儿时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为了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适应父母亲所经营的原生家庭的文化,遵守家庭规则。因此, 我们都会学习到求生存的姿态和最佳的生存法则,拥有应对现实世界的能力,从而让自己得以生存,所谓的“面具”和“保护色”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为什么保护色在这个时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为什么这在我们长大成人后又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许多问题?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需要适应的环境是父母,父母构成了我们全部的天与地,如何与父母好好相处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并重视父母所在乎的一切,成了在这个原生家庭中生活的基本功课。只有能够完成好这个基本功课,父母才不会时常对我们产生剧烈的情绪。

没有剧烈的情绪,就意味着能够风平浪静、安安稳稳地过一天;反之,这一天都不好过。

因此,我们努力学习着了解父母的各种要求,不同的父母又有着不同的要求。

●“哭什么哭,憋回去。”这让我们形成了情绪性表达不一致。

●“这些话不该在这儿说,回家再说。”这让我们形成了场合性表达不一致。

●“这些话跟谁都不能说。”这让我们形成了对象性表达不一致。

●“话得说一半,不能毫无保留。”这让我们形成了隐藏性表达不一致。

各种不一致模式就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成了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的保护色,帮助我们更容易被父母接纳。然而,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需要适应的环境就不再只是父母了,而是整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

之前形成的不一致模式会僵化地存在于我们的沟通方式中,成为一种默认状态。这些默认状态导致了各种关系恶化,我们往往不知道这是因它们而导致的,从而想不到去改变。这样一来,人际关系无法获得改善,生活也陷入了无尽的矛盾、冲突和苦恼中。

还好,第三度诞生能让我们的生活有机会摆脱第二度诞生后成长过程中所留下的种种问题。

第三度诞生

第三度诞生,即人为了成为一个成熟、完整的人而有了新的自我意识,包含觉察和欣赏。察觉什么?欣赏什么?察觉和欣赏我们如何管理、理解、滋养和发现成为一个人的奇迹。

第三度诞生的本质是,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概念,有意识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成长。 重新为自己的生命做决定,保留成长过程中适合自己的信念或生存法则,丢弃不适合的,真正脱离父母,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然而,这样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文化的影响。

萨提亚说, 察觉是改变的开始,体验让改变发生。

要想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就必须通过察觉来改变。

这也是本书的目标, 即通过基于萨提亚治疗模式而设计的察觉功课和练习,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彻底实现第三度诞生,让生活更加幸福。

在第三度诞生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变: 从不一致走向表里一致。 什么是表里一致?表里一致又要如何实现呢?

表里一致就是主观感受和客观表达一致,让沟通对象能够通过客观表达,准确地了解自己主观感受的真实状态。让沟通帮助彼此产生真正的理解,并基于这份理解提升关系的品质。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能很有难度。既然一致性沟通既可以提升关系的质量,又可以达到有效的沟通,那么为什么实践起来难度很高呢?让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些干扰。

从文化角度来看,社会文化(尤其是亚洲文化)中有许多既有的观念教导我们不要一致表达。比如,“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别人会带来危险”,或者“直接表达内心感受意味着幼稚”等。

从利弊角度来看,我们常常认为有所保留会更加有利,全盘托出则容易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经常在表达的时候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所保留。

从人性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倾向于维持现状,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维持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常常是趋于不一致的。因为我们的父母并非完人,他们也不是心理学家,在家庭教育中难免会让我们形成许多不一致的沟通模式,维持既有沟通模式能够让我们产生一定的安全感。

从期待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更懂自己,即便自己不说出来,对方也能读懂自己的内心想法。当然,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大多数人依然有这样的期待,认为只有那样的人才是真正在乎自己的人,这样的模式在亲密关系中很常见。

因此,出于以上及尚未提及的一些原因,想要实现一致性沟通确实存在着重重障碍。

话虽如此,但第三度诞生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无法通向的目的地。萨提亚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明白什么是表里一致,更能让我们做到一致性沟通。

在详细介绍这套方法之前,不妨先来看看一致性沟通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以下是一个名叫“小新”(化名)的女性来访者的自述。小新离婚了,离婚时和婆家及前夫闹得很不愉快,但是又很想念孩子,总会因为探望孩子而与前夫发生冲突。案例中,小新描述了自己迈向一致性沟通的心路历程,以及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对她生活的影响。

我和丽娃老师认识近三年了,也一直在跟着老师学习。昨天,也就是上星期日,发生了一件让我感到很棘手的事情。

本来上星期二和前夫约好昨天与孩子见面的,于是我昨天一直在等他的电话。下午,我给他发了一条信息,想确认我们还要不要见面。过去两年多,他总会以各种名义不让我见孩子,虽然每个星期我都会联系前夫,但是我每年只能见到孩子10次左右。常常我给他发了好几条信息他都不回,语音通话也不接,电话关机,我甚至怀疑他已经把我加入黑名单了,一想到这些我就感到特别生气!

同时,我还脑补了很多稍后要是见到他时骂他的话。可是,就在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我需要冷静下来等一等,如果我还是用以前惯用的方式,那么我还是无法改善我们的关系,于是我想到了丽娃老师,便给老师发了一条信息,问她:“我现在是要到前婆婆家见孩子,还是就这样再也不联系了?”老师回复我:“你是不是很想见孩子?那就去见见。”我又回复说:“这次我要争夺抚养权,不想总是这样承受思念之苦。”

我开启了非黑即白的极端想法,拿着给孩子买的玩具和衣服就打车过去了。在车上,我一直对自己说,冷静,再等一等、再等一等,就像等一场雨下完。

下车时,正好看到前夫拿着给孩子买的文具回来,我刚想冲上去质问他,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一致性、一致性……

他看见我,皱了皱眉。我平和地对他说:“咱们约好的见面,你还记得吗?我一直在等你的消息,但联系不上你。我好久没见到孩子了,想见见他。”

也许是这一次我的平静影响到他了,本以为他又要说他之前总爱说的那句“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是我不同意你就不能见孩子”,但这次他皱皱眉后跟我说:“我手机丢了,刚买了部手机,补了张卡。”

我那颗将要“迎战”的心,因为一直默念“冷静、再等一等、一致性……”而变得不那么焦虑。听到他的解释,我忽然有一种雨后晴天的感觉,甚至还对他笑了笑。

上楼后,我见到了前婆婆和二姨(前婆婆的妹妹),我问了问孩子最近的情况。即便是面对她们的指责,我也能以比较平静的方式来回应了。

前婆婆说:“你这头发颜色太难看了,不如以前好看……孩子小时候也不知道你是怎么带的,他的牙都是黑的。”

我说:“孩子有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很着急。我还专门问了牙医,说因为他的乳牙长得太快,牙龈的发育没跟上,换牙时多加注意,只要他恒牙长得好,以后就没问题了。”

二姨说:“现在他刚长起来的两颗牙都凸出来了,前几天还带他去医院磨了磨。”

我说:“你们带他去医院辛苦了,照顾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可以让他吃一些稍微硬的东西,让旧的牙齿快点脱落。”

几轮下来,她们对我再也没有用指责的语气,还和我说了说孩子其他方面的情况。

这次,由于和他们的沟通方式与之前不同了,大家对我的态度和沟通方式也大不相同,我感到了一直卡着的部分松动了些(我因为婆媳关系不好而与前夫离婚,他一直站在他妈妈那边,不愿意听我解释),这次前夫也很中立地说了一些话。

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爱的流动,从老师流向我——我一直在努力练习一致性沟通——又流向家人。家人给了我不一样的反馈,然后又流回到我这里,暖暖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我觉得那是身体的“流动”源源不断冒出来的、很澎湃的感觉。那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价值感,可以觉察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并能表达出来,真是太好了!当与自己联结时,也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

那种关系从“卡住一动不动”到“流动”的这三年时间,让我改变了一些固有观念和价值体系。这让生活越来越滋养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幸福,感谢遇见萨提亚模式,也感谢老师多年的陪伴。

这就是一致性沟通的强大力量,它可以迅速改善因关系恶化而导致的种种问题,而且几乎是在运用一致性沟通的当下,就能让人体验到那种强大的力量。

操作方法

玛利亚·葛莫莉(Maria Gomori)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的合著者之一,也是萨提亚模式最早的合作教学者。

有人问玛利亚·葛莫莉,什么是一致性以及如何做到一致性?以下这段对话还原了这个问答过程。

问:什么是一致性?

玛利亚·葛莫莉:在萨提亚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一致性沟通。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真实。当我做到一致性的时候,我可以觉察我的感觉和想法,我可以选择是否与他人分享,我永远都可以选择与决定如何与人联结,我不会骗自己,假装成不是自己的那个人。

问:如何做到一致性?

玛利亚·葛莫莉:首先就是要与自己一致。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承认;当我难过的时候,我接纳;当我害怕的时候,我可以和我觉得重要的人说我的害怕。也就是说,我不会也不需要隐藏我的情绪。但我们在家庭里,都学到不要一致性,因为在多数的家庭中,父母都害怕分享自己,所以孩子学到了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成为一种求生存的方式,因此没有办法实现一致性。

接下来,将详述如何与自己一致。

第1步:接触与承认

接触,就是接触自己的感觉、情绪和想法。

当因为发生了什么事而感受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时,可以稍微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感觉到什么样的情绪?我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训练成要时时刻刻关注外部世界,因而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这导致大多数人缺乏对内心世界的觉察能力。

对于这些人来说,之所以无法做到表里一致,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里”,故无法让自己的“表”与“里”一致。

想要做到表里一致,最根本的条件就是接触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然而,有的人对此感到容易,有的人则对此感到无比困难——因为后者对情绪感受非常陌生,不清楚自己在过去的什么时间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感受。

要想突破这个困难,身体线索(即伴随情绪感受的出现而发生的身体感觉变化)是关键。那些善于觉察自己情绪感受的人,其实就是善于觉察自己的身体线索。

有些人在接触和发现感觉与身体线索之后,会否认它们的存在。这就像是给感受加上了一个坚硬的外壳,虽然可以触摸,却难以触及其里。因此,承认感受的存在也是非常重要的,承认会让感受保持它原本的样子,而不是带着厚厚的外壳。

通过一段时间基于身体线索探索情绪感受的练习,可以非常有效地拉近自己和情绪感受的距离,从而做到接触。

第2步:接纳

接触与承认感受、情绪和想法之后,就是接纳。

要做到接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进行这样的自我对话:

●是的,此时此刻我……

●是的,我在这件事情上感到……

接纳真实感受的难点不在于接纳积极情感,而在于大多数人习惯于否定消极情感。比如:“我没有不开心。”“我没有生气。”“我没有嫉妒。”因为很多人似乎都认为,有消极情绪就意味着自己过得不好或存在某种问题,所以极力否定自己的消极情绪。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消极情绪蕴含的巨大价值。

其实, 消极情绪并非一定要摒弃的垃圾,而是宝藏。 消极情绪就像一个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测量外在世界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我们的内心世界。如果不符合,消极情绪的具体类型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偏差的内容是什么方向的。比如,愤怒往往代表着有某件事物侵犯了我们的边界,焦虑代表着我们认为自己的准备不够充分等。 如果我们能够接纳消极情绪,就能去开采里面的宝藏,并将这种消极情绪蕴含的信息运用到一致性表达中。

第3步:表达

正如玛利亚·葛莫莉所述,“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情绪”。因此, 我们需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当然,我们在表达之前还是可以思考要如何表达,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

表达真实感受并非不经措辞的横冲直撞,而是将真实感受融入表达内容中,还要以兼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彼此的舒适度的方式措辞,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一致性沟通效果。

今日功课

请按照下面的指导开始练习。在回答以下问题的过程中,尽量运用直觉来操作。

第1步:写下一个你之前没有一致性沟通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你的主观感受是什么?你的客观表达是什么?这里的不一致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2步:如果当时可以用一致性沟通,该如何表达?

(1)接触与承认:当时你有什么身体线索?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2)接纳:是否存在某些想法、渴望或期待?阻碍你接纳这份真实感受的是什么?你为什么想否定它?在你摆脱这些否定之后,你感觉到了什么?

(3)表达:如何将你的真实感受融入表达中?什么样的措辞能够兼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彼此的舒适度?

第3步:如果你能够做到这样的一致性沟通,那么沟通效果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可以运用不同的事例,重复这个过程5~10次,直到你觉得你已经熟练掌握了一致性沟通的方法。然后,你就需要在实际的沟通中大量地尝试运用了,直到你可以下意识地使用一致性沟通,就说明你彻底完成了自己沟通方式的全新蜕变。

经过以上练习,你应该能够了解不一致沟通的巨大危害,并能朝着一致性沟通的方向练习了。第2课将介绍不一致沟通的方式,以让我们更加具体地了解我们日常沟通中发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03nDRmpOyB6wRbX2i2lguEgAr1ByTnVdEwU01Jv8LZGl/lWL09RBF6SNNd0yS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