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者推荐

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它将带领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产品经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产品经理属于设计岗位,只需要收集需求、定义及设计产品、进行产品宣介等,但事实上,产品经理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是其影响用户的能力。

影响用户,从微观层面看,是通过合理设计、使用视觉元素,将产品经理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用户;从宏观层面看,是产品经理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需求来影响用户。

有些需求看似好用,实际并不适用于某些产品,强行实现只会降低产品的用户数据,甚至造成产品的失败。真正优秀的产品经理,具备证伪能力,能够从大海一样的需求池中过滤掉不适合的需求。

当然,需求不是“非黑即白”这样简单,在过滤掉伪需求后,剩下的需求也并非全都要做。什么需求有价值、什么需求价值高,产品经理需要一步步加深思考,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也为个人实现更大的价值。

在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中,要分析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可时间有限,一天最多24小时,这就逼着产品经理不断提升自己的效能,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输出最大价值的能力。

如果你也对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感到困惑,那么就来看看这本书吧,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产品小分队:蜂蜜乌龙茶

说实话,这可能是一本我不想推荐给别人的书。因为看到它的人越多,其他人与我的竞争力差距可能就越小。

这本书就像一本产品教科书,把产品经理平时接触到的一些概念、认知、问题做了拆解和分析,让复杂的理论变得具体、落地。在看的过程中,你会很想继续看下去,寻找自己可以实践的方法。而且,当在工作中开始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一些方法时,你还会回来翻看这本书,检查一下自己哪些地方可以继续实践和调整,不断优化。

下面从认知和实践两方面,我概述一下自己的收获。

收获一:突破了原有的认知

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突破和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让我对新的认知有了更加深刻和相对全面的理解。

1.要“兼容错误,追求正确”。有些事情在做出来之前,我们是不知道它的结果的。就像“薛定谔的猫”,在打开之前,我们无法证明结果是什么。规避错误,不代表我们最终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反而有可能因为花了大部分时间在规避错误上,从而失去了追求正确结果的机会。所以,我们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试错,在兼容错误的基础上,追求正确的结果。

2.应在意“产品”的结果,而不应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感到畏惧。基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我们服务于产品;产品反哺我们作为一名产品经理的价值。得到“产品的结果”是产品经理追求的目标,而“完美主义”“体验至上”等只是我们为了达到目标所使用的方法而已。产品经理可以不对所有的需求都全力以赴,可以不在所有的方面都事无巨细,但应从目标出发,寻找最优路径,然后达到它。

3.辩证看待“主人翁精神”。起初听到“主人翁精神”时,我还懵懵懂懂,后来就开始对自己提出要具有“主人翁精神”的要求,把产品当“自己的娃”,啥都想管。以至于当业务方提出一些诉求时,我经常会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需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直到看到这本书中对“主人翁精神”的解析后,我开始转变思路。其实,产品在实现过程中被划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每一部分对应的“主人翁”不同,这也意味着每个“主人翁”都有自己的“主人翁精神”。

很明显,我们不能阻止其他角色基于他们的角度提出需求,而应配合实现他们基于自身角度所提出的需求,并且基于我们作为产品经理的专业性来保障规则和逻辑的完善性,尽可能地确保产品上线后的效果。

收获二:获得了可落地的工作方式

每次看枯叶老师的文章,我都会想到“格物致知”一词。找到事物的本质,推演可行的方式。

1.视觉CST法则,将问题具体化,找到切入点,寻求解决方案。产品经理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能力是对用户行为进行影响。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影响呢?用户行为的产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兴趣、行为。我们要从不同的阶段切入来寻求解决方案。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细化问题可能存在的点,将问题具体化,从每个小点切入,寻求解决方案,思路就会变得清晰很多。

2.需求的价值是相对的,要判断需求优先级,首先要找对价值参考系。很多时候我们单独纠结一个需求有没有价值是很难得出结论的。需求的价值需要结合它实际所处的背景、阶段,以及从决策者的角度去判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当前最有参考价值的参考系,是产品经理需要不断修炼的一项能力。

3.需求可以按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需求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当前面说到产品经理不需要对每个需求都全力以赴的时候,我的观念已经被刷新了。之前一直觉得,作为产品经理,我有义务把产品的每个需求做好,各方面都要照顾到。但是,当明白“产品的结果”才是最终目标以后,我突然觉得很多事情其实可以不用纠结,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去做就可以了。

这本书给出了很具体的落地方式。我们可以搭建需求分析的策略库,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给出不同的分析策略。例如,对于响应其他业务方诉求的需求,就可以轻分析、重设计。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需求分析策略库,在日常工作中,应对需求的分析就会慢慢变得高效且精准。

产品小分队:Q

枯叶老师是我在产品路上的“游戏外挂”。从一个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的“工具人”,成长为能独立负责一条产品线、带领一个产品小组的核心骨干,枯叶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枯叶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1.具备一个老师的必备素养。枯叶老师非常擅长引导。向枯叶老师提问时,他不会直接给你答案,而是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给你足够的提示,一步一步地引导你找到答案。同时,枯叶老师很有耐心,即使你回答不上来,他也会一边给你答案,一边告诉你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同时,他还会帮助你过滤掉那些错误答案,并深入地讲清楚为什么那些是错误答案。因此,每当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和困扰时,我都能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2.用心做事,不投机取巧。枯叶老师做每件事情都非常用心。为了让公众号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他还专门找了工作室排版;为了让书的内容质量更高,他脱岗写作一年多。他从来不愿意使用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得行业知名度和利益。在他的世界观里,用心输出高质量的内容,永远是最高优先级。

枯叶老师带给我的一些思考

1.回归本质,深度思考。产品经理在接到任务后,第一件事情一定不是立即去画原型图,而是先思考为什么。如果想明白为什么做,在面对多个做法时,自然就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个。从枯叶老师身上我学到的是回归本质的思考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怎么评估效果?有什么后果?每个问题,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思考。

2.提高执行效率,把时间留给思考。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上分为两种类型:思考和执行。其中,思考对成长的价值远高于执行。如果只执行而思考不足,则是个机器人,成长极慢。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执行上耗费过多时间,就会导致思考的时间不足。但在初级阶段,执行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我们应该提高执行的效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思考,以获得更快的成长。那么如何提高执行效率呢?答案是使用自己顺手的工具、有意识地重复练习。

3.个人成长最重要。互联网行业的工作机会很多,但好机会稀缺,而且不容易遇到。但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个人成长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你的能力提升了,你想要的一切才会向你靠近。如果有幸加入一个好团队,遇到一个好项目,有一个专业能力强又愿意培养你的领导,那你应该好好珍惜。如果不那么幸运,进入了一个不够理想的环境,怨天尤人、自我放弃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除了寻找机会跳出去,你更应该抓住机会,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枯叶老师的书怎么样

第一次听到枯叶老师跟我说要写一本书时,我说:“这还不简单,你把公众号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删删改改就是一本书了。”但他完全不认同。他选择了成本最高、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脱岗。花费一年多心血,他重新设计书的主题、结构,撰写内容。

很荣幸,我是书稿的第一批读者。这本书体现了枯叶老师的严谨、克制和用心。书中的每个章节、每个论点,都有详细的论证过程,不是拼凑而成的生硬说教。这是一本经过严密论证,有体系、适用性很广的书。

这本书值得每个产品人阅读。

产品小分队:誓博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工作中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也别妄想一次就能找到答案,只有不停地追寻,才能一点点地进步。

阅读这本书时,我不停地回顾之前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希望它能换个角度解答我的困惑。我觉得它做到了。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很好地把问题提炼了出来,换个角度让我重新认识问题,甚至可以提前警示问题的出现。例如,当我苦恼没有时间把产品做精做细时,这本书通过讲述两位产品经理的不同工作方式来回答为什么你会觉得没有时间。

产品小分队:ivy

枯叶老师可以说是我作为产品经理的引路人。在老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用户、设计产品的能力,并开始尝试沉淀自己的方法论。

我读过市面上的一些产品书籍,个人认为,大部分产品书籍更多地像“武学秘籍”中的“心法”,如果没有经历作者的行业环境和项目背景,就很难读懂内容,或者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书中介绍的方法。

枯叶老师这本书更像“心法”与“招式”的结合,不同的章节像一个武学库,对某类问题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全书整体又连贯成产品方法论,为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愿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产品经理形成系统的产品思维、完整的产品技巧,去更好地创造价值。

产品小分队:家超

很荣幸能在正式出版前就把这本书捧在手里细细品读,不夸张地说,它像一位老师傅点醒了初入职场的我。这不是一本大部头的互联网产品百科全书,也不是提纲挈领、惜字如金的产品指南,它更像一位老师傅对产品之路的回望和总结,伴着敏锐的思考和真诚的建议。

用户是可以被影响的,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就是通过产品影响用户,产品经理的能力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们能影响多少用户、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只有理解并践行了这一点,产品经理才能算入了行。

然而,知易行难,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如何甄别需求的真伪,如何把这些正确的需求设计成功能,又如何提高需求的价值……每个环节都依赖完整的产品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方法论。

这本书以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为出发点,一一深度剖析并解答了这些问题,可以说构建了一套产品方法论和思考体系,帮助产品经理摆脱追求需求数量的怪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需求的正确率和价值。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因为专业,所以不同,真诚地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同行朋友们,希望你们在书中不仅能找到与产品工作相关的方法论,也能找到与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相关问题的答案。

产品小分队:相与

枯叶老师是一个特别用心的人。在阅读到第4讲“视觉CST法则”时,我非常震撼。老师将设计方法毫无保留地用文字分享出来。那一讲,我反复阅读了3遍。

书中的案例贴合实际的工作场景,能够将我直接带入场景去理解枯叶老师想要表达的观点,收获的设计方法也可以切实地在工作中落地应用。这些内容让我内观,校正自己的工作思维方式。

这本书帮助我们搭建底层设计思维,也指导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推进工作。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将书中的内容应用到工作中,给后续的职业生涯带来积极的影响。

未入行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提前搭建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方式。

产品小分队:禾木 Ro5xA1NlUJEOfHvGHHO1wqEADXycnS433/oyk/tXB/EjJeqtKxyuwviwWsy6p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