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郭帆导演的工作室观看《流浪地球》样片的时候,我与一群科学家、作家和教师们坐在一起,从各自的视角解读这部电影,并畅想其教育价值。在电影中,人类已经奔向浩瀚宇宙;而现实里,对“星辰大海”的进一步探索还寄望于年轻一代的努力。作为一位中学老师,我深知在青少年阶段培养科学兴趣的重要性。
在物理教学中,我参与过很多次科普活动,最难忘的就是2013年6月担任“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教师的经历。那一次与航天事业的全面接触也让我意识到,推动学生立志探索太空奥秘是一种使命。从那时起,我就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入航天、宇宙、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元素,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中学时代尽可能多地接触未知、开阔思维。要实现这一点,一种做法就是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科普知识,将学生的思维从有限的教学内容中拓展出去。
身为老师,我有必要为学生精心准备适合的读物——有广度但不能冗长,有专业性但不能晦涩,有趣味性又要贴近课堂,这本《给忙碌青少年讲天体物理》是很好的选择。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给忙碌青少年讲天体物理》既能满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又与其他课外书有所不同。它是天体物理学的入门读物,但更像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一个对宇宙产生兴趣的孩子,长大后踏上科学之路,最后成为天文学专家。高深的概念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化繁为简,非常贴近青少年的认知基础;全书几乎没有物理公式,却能将一个个宇宙概念融会进青少年的心扉。此外,本书循序渐进的写作风格和将抽象与实际相关联的教育理念也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启发。
“热爱”是本书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热爱科学、热爱困境、热爱某个行星或元素,热爱科学的读者,一定会与作者产生共情。激发青少年对探索未知的热爱,以至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是一本书推动青少年进步的最高境界。
相较于简单了解天体物理学的知识,作者更希望青少年能从宇宙视角看待万物、看待生命的价值,他以谦逊平和的语气倡导着包容和协同,这正是一种关爱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情怀。
总之,我希望青少年朋友们乐于翻开这本书并读完这本书,开卷有益,愿此书帮助你们打开探索宇宙、探索未知的大门!
宓奇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