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小米:无界,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其实很难有人知道2007年刚刚离开金山的雷军的状态。说不清有多少次,他是单曲循环听着吴奇隆的《一路顺风》这首歌睡去的。他也没有想到,离开这家公司就像告别一段旧日恋情一样。那种千言万语在心头却最终陷入沉默的心情成为一种日常。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整个世界好像都沉寂了下来,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但是,对一个过去16年每天都在业务一线冲锋陷阵的人来说,安静成了一种莫大的折磨。另外,曾经每天都关注他的媒体在一夜之间仿佛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落寞。

2020年,雷军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快40岁时的某一天早上醒来,突然感觉“一事无成”,其实指的就是这段时间。

在这段过渡期里,雷军经常背着背包、拿着手杖出去徒步,有很多个夜晚在迪厅和酒吧度过,做各种以前他没有做过的事情。很多人都见过雷军在商业决策中极其理性的样子,即便是市场上已经“刺刀见红”,他也很少表露出情绪和压力。但是,在离开金山的这段日子里,他的感性短暂地爆发了。其实,他的内心也有着摇滚青年的那一面。

2007年,38岁的雷军远非“一事无成”,在离开金山后他依然是金山的主要股东,同时也保留了金山副董事长的职位。另外,出售卓越网给他带来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财富,让他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而比这些都重要的是,他的商业洞见一直没有停止增长。

雷军目睹了产业大潮从软件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过渡,感受到了金山在一路抗争路上的步履维艰,他开始理解,其实很长时间以来,金山都是在盐碱地里种庄稼,虽然勤奋,但总是在逆风飞行,一家企业只有跟上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后来著名的“风口论”形成的思考过程。

其实从2004年年底开始,雷军就开始在自己看好的领域里出手做一些天使投资了,例如拉卡拉就是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从那时起,他就喜欢跟一些投资界的年轻人打交道,和他们一起讨论资本对产业的助推力量。比如当晨兴资本的投资经理刘芹来到北京时,雷军会让自己的司机去接他,然后两个人兴致勃勃地讨论行业趋势直到深更半夜。有时候,雷军会对金山的一些战略做痛定思痛的复盘,也会谈起卓越网在融资时遭遇的种种困境,这成为他立志要把所有的投融资环节全部搞通、搞懂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刘芹在完全不懂刹车、完全不会控制平衡的情况下,被雷军带到了一条满是障碍的“野雪道”上,开始了他的滑雪生涯。在刘芹的这场滑雪“首秀”里,他摔了50多个跟头,耳边不断传来雷军的高声呐喊:“不要怕……往下冲……转弯!”可以说,这段滑雪时光滋养了两个年轻天使投资人的友谊,也让刘芹看到了雷军性格里极具冒险精神的那一面。后来,滑雪场上的友谊延续到了天使投资的实际操作领域,两人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媒体崛起的大背景下,一起投资了UCWeb(UC浏览器)、YY(欢聚时代)、拉卡拉等十多个案子,其中不少都获得了数倍的回报。在这股天使投资的热潮里,雷军看到了大量的创业者和他们的事业生死与共的决心,内心的火种被再次点燃了。

在雷军离开金山的2007年,大洋彼岸发生的两件大事带给了他极大的震撼,苹果手机和安卓系统在这一年先后发布,它们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人们用多点触控屏一气呵成地在屏幕上控制滚动列表时,像是感受到了新的魔法一样兴奋不已。而程序开发者的狂欢也随即到来,当众多开发者争先恐后地进入了iOS(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和安卓的开发者平台时,移动领域的革命已经若隐若现。一些敏感的科技工作者判断,未来5~10年,所有带CPU的产品都会开始无界化的进程,也就是说,未来PC端的程序都将可以直接放到手机端使用,而10年之后,趋势会使电子产品智能化。这意味着,在互联网革命之后,一个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幕正在暗处慢慢拉开。

雷军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成一个狂热的手机爱好者的。他会第一时间购买所有厂商出品的手机,体验不同的操作系统带来的不同使用感受。有时候和同行一起在路边吃个马兰拉面的时间里,他也会两眼放光地从随身背着的黑色尼龙双肩包里取出好几部手机,兴致勃勃地告诉别人:“这部是iPhone(苹果手机),这部是HTC(宏达),这个是Google G1(谷歌G1)!”

那一年,他买过20部第一代苹果手机送人,然后告诉身边的朋友:“你得去这个新大陆里体会体会。”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雷军的商业思维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和朋友谈话的时候,他不再愁眉不展地回顾过去,而总是眉飞色舞地抛出一个问题:5年、10年之后,中国市场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从2007年开始,雷军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他不再使用电脑,所有的操作都在手机上完成。在当时运营商无法提供很高的带宽速度时,手机上网并不能带来特别美好的体验。但是雷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界”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金山的“情伤”渐渐成了过去时,雷军在两年多的天使投资人生涯中,反思和复盘了自己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此时,他对趋势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过去数年的积累。2009年下半年,在积蓄了一年多的能量之后,他感觉到,自己再次下场创业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2010年4月,在海淀区中关村的银谷大厦807室里,雷军带领着他的一个小团队在喝光了一锅小米粥之后,正式开启了再次创业的旅程。他给这家新成立的公司起了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小米。在很多人眼中,这次创业是一个非常胆大妄为的想法。当同时代的创业公司都希望在移动端抢夺流量入口时,他希望再造一个全新的移动端,然后为其赋予最易用的软件系统,最后将这一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上出售,形成“硬件+软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商业闭环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潜台词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业愿景,小米希望通过互联网对流通渠道进行改革,从而改变中国的制造业,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而进军手机制造业,也成了雷军创业生涯中最大胆的一个壮举。

可以说,在2010—2011年这创业第一年的过程中,雷军逐渐意识到了创建这个商业模式实属勇气可嘉。在这一年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困难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那就是当一个新的手机品牌希望躬身入局时,制造业上下游的供应链体系都会对此抱有深刻的怀疑。因此,不被供应商认可,连一个螺丝钉的供应商也不愿意接小米的订单,这一度成为关乎这家公司生死存亡的问题。在这一年里,雷军多次亲自飞到台湾地区,和诸多供应商一一见面沟通,以便争取他们的理解。2011年3月,在日本发生海啸仅仅两周之后,他冒着核辐射的危险亲赴位于大阪的夏普总部,和屏幕供应商亲自沟通交流。在当时飞往日本的航班上,除了小米的三名创始人,别无他人。

当张旋龙和求伯君2011年5月再次邀请雷军回归金山时,雷军其实刚刚从夏普手中拿到第一批两个月的屏幕委托生产合同,整个小米手机的供应链也还在艰难跑通的过程中。而小米手机1当时还只是一张设计图纸,离它走下英华达公司的生产线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用“焦头烂额”来形容这段时间的雷军毫不为过。 YDvbO8e49JTSRLeU4CMiUpw0fCxv2UEF9DlCpOP0vm70hfYuLK2g+xF5lgVu0P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