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此刻,你正拿着这本书,也许你只是随意浏览,或者你已经拥有了它,无论怎样,我都认为是一种缘分,你不会无缘无故地遇见这本书。请允许我向你表达我的敬意,感激你我之间这样的缘分,让我有机会同你分享一些在亲子关系以及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体验。

这本书源于我在“武志红心理”App上的一个音频课程,有许多朋友询问课程能否编辑成书,为此我整理了课程文稿,修改、凝练并添加新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你。

这本书,不是关于知识的传递,不是教导你应该如何行事的技巧训练,也不是帮助你变得更成功、更幸福之类的励志书籍。我只是想展现一些生命的不同角度,让我们有机会一起去看看,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究竟在过着怎样的生活,以及我们可以做出怎样不同的选择。

书中应用了诸多心理学派的练习,但我无意给你任何知识的累积,而意在使你发现自身的智慧。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向内看,观察、检视并了解自己。要时常问自己:我此刻正在经历什么、体验什么,我此刻好吗?

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和无数人一样,经历着生命中的无数挑战、困难与彷徨,努力与现实对抗。我曾是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也曾在婚姻的旅程中,体尝各种滋味。

在痛苦中,在生命的低谷,我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乡,带着孩子来到深圳。有时候,痛苦会引领我们去到想去的地方。痛苦逼迫着我开始探索自己,寻找生命种种的答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痛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焦虑?

我们对自己往往一无所知,对他人的了解,也常常是盲人摸象、断章取义。就连我们的孩子,有时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我们会发现自己并不真的了解他们。

也许,每个孩子都恨过自己的父母,父母也都对自己的孩子失望过。正如对待生活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一次次抱有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还好,我们都不曾真的放弃。

曾经我很恨我的父亲,差不多十年没给他打过电话。直到一天,父亲给我发来一条信息,那条信息里,充满了他的反思,充满了一个父亲的爱和歉意。看到信息之后,我抱头痛哭,似乎所有的怨恨、不满和愤怒,都在那一瞬间得以化解。

最终,我们会从那些恨意中解脱出来,发现爱与宽恕的道路。从过去的故事中,学会接受、学会臣服,也学会感激、学会放过。

每个人都听过也能说出很多道理,这些道理,有些时候可能有助于我们,有些时候又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所以,这本书不是给你讲道理,而是一份邀请,一份让我们向内去体验的邀请。

现在,你有一个机会,通过这本书的指引去沉思自己的生命,就像看电影一样,反观自己的人生。当我们观察那个对象时,那个对象就得以改变。智慧来自我们自身的体悟,来自我们对自身的观察和了解。

如果你能诚实地面对自己,这将会是一份很好的指引。书籍本身不会对你有所帮助,真正的帮助来自你对自己的敞开、向自己的深入。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你作为孩子。觉察你与父母的关系,你在父母身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是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生命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去觉察我们在其中的各种模式与习惯,更重要的,是发掘出我们自身的智慧。

第二部分,是关于你作为父母。如果你已经成家并且养育了孩子,这部分内容会指引你看到从孩子降生到现在你给予孩子的种种,其中哪些是自动化的模式,哪些是可以重新学习并选择的方式。此后,你的生命会在这样的关系中得以成长、转化,你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你还未生养孩子,那么可以想象你有一个孩子,或者想象有一个小时候的自己,这对你依然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部分,是关于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而为人,抛开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作为自己,我们也会面临种种状况。我们可以向自己靠近,温柔地对待自己,对自己充满疼惜和关怀。我们有一个机会真正“生出”自己,那些在父母身上、在外界未曾得到的东西,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完成自我的蜕变与重生。

在阅读的旅程中,我可能会不断提醒你留意自己,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感受和想法。这样的提醒,并不是说你不够好,事实上,我总是认为每个人都已经尽力在这世间做到了最好。无论别人是否让我们满意,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我都相信,每个人真的已经尽力了。

希望这本书可以协助你面对自己而非逃开。当然,这确实需要一些勇气。而我认为,你已经准备好了。

我希望你读得慢一些,不必急于看完这本书。你可以每天看一节,在固定的时间里阅读和练习,一个月后,你的内在就会变得不同,会在很多方面得以转化。

对此,你需要做出一个决定。是的,很多时候改变我们的,只是一个决定而已。而这个决定,必须由你自己来做。

希望这本书可以真的帮到你,而不是买完后被束之高阁。它是一门深入自己的课程,在这门课程里,你是自己的老师。书中提到的“课程”二字就由此而来。当然,无论你做出何种决定,我都尊重你的选择。无论我说得多好,那也只是关于我的。而我,在乎你,在乎你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所学习,在乎你是否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祝愿你有一个圆满的旅程。

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李德军先生在整体框架和每一节的课后练习上,为我提供的许多宝贵意见。

最后,感谢与我一起带领“一念之转”课程的搭档,也是我的闺密乐乐,继《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后,再次为我的书起名。也要感谢武志红老师和他的团队的信任和邀请,正是因为他们的邀请,才有这本书的出现。 e/d2OnMyTFuIQzgNKmNDw0dvV/eJ62yOAPTmnsvffuytaStoq2Sh0hOWBQKTCfO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