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夯和周大炮是牛屎凹远近闻名的两个大能人。
郭老夯和周大炮都身怀绝技,各领着一班子泥瓦匠打天下。
郭老夯凭的是一把四百斤重、虎头响环的祖传大铜夯和那一手打夯的绝活;周大炮凭的是那祖传的龙捆铁杆三眼连环震天炮和那一手燃放铁炮的绝招。两人各有所长,但干的却是一个营生,同行是冤家,郭、周两姓便成了世代的仇人。
别的不说,且说在牛屎凹的一次对阵。
牛屎凹村子大街上,门面相对的两家盖新房,正巧请了两家的班子。街东郭老夯,街西周大炮。这分明是一台对唱的大戏,开工的头日,便惊动了四村的乡邻,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看稀罕,整个街筒子都拥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砰”的一声炮响,街东锣鼓响器齐鸣,街东开夯了。六十多岁,结实魁梧,身穿白衣白裤,腰扎大红宽腰带的郭老夯霍地站起,端起东家敬上的一海碗酒一饮而尽,将身子猛一矬,一步跨前,伸手揭开蒙着红布的大夯,把定夯把,一打手势,腾地跃来八个和他同样装束的精壮小伙,抓起那夯绳,“吼嘿”一声,八抬大夯抬起来。“夯宅——”,唱起那开夯歌。
大夯起哟
吼嘿
拉起来哟
吼嘿
哟嗬嘿啊
哟嗬嘿
拉起了夯
吼嘿
夯东家宅
东家的福哟
福东海
…………
他们拉起那大夯,如同在舞龙灯,又像是在扭秧歌。随着老夯的手势,大夯被抛起落下,铜环频频振动,哗哗作响,犹如大夯夯打在碎玉上。夯手们或进或退,或转身或抬腿,步调一致,节奏自然,曲调和谐,那大夯和人已成一体,红腰带随夯飘动,一招一式,起落得当,轻松自如。
打夯要唱打夯歌,郭老夯领唱的夯歌别具功夫。他悠悠然地随意唱个调儿都能将人引入一个奇妙的境界,或许是他的嗓音奇特,粗细、长短、厚重、浓浊、尖急……高高低低无不具备,更何况他还能将河北梆子、河南豫剧、山东大鼓、黄梅小调,以及生、旦、净、末、丑之类角色的腔调随意相串,夹杂其间,南腔北调,变幻莫测。夯手们随着老夯领唱曲调的变化而相和,整个夯歌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忽而柔韧缠绵,忽而急切果断,忽而雄壮,忽而悲烈,波澜起伏,铿锵跌宕,浑厚自然。
一曲歌了,大夯落定,人群中一片喝彩,再看那郭老夯,虽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连粗气都不喘。
老夯简直是神而不是人,人们正围着老夯啧啧赞叹,突然有人喊:“快看,周大炮露绝招了!”人们急掉头向街西看去,只见,一个驼背弯腰、歪嘴黑脸的秃顶老头儿,嘴衔火绳,双手拿了三杆三眼铁炮慢慢悠悠地向空场子中间走去。
“快闪开,慢了刺瞎眼睛!”
人们轰地向后退去。说时迟,那时快,没等人们回过头就听得砰砰一阵乱响,大地震得发抖,土墙震得尘土飞扬,树叶子哗哗直落。一时间场子中烟雾弥漫,火药味刺鼻,却不见了周大炮的人影儿。人们都屏着呼吸,心揪成了一把,等烟雾散了,看见那驼背老头儿双膝呈半跪状,宛若一尊雕像般斜身立在那里,他两腿弯各夹了一杆铁炮,两只手里一手拿杆铁炮,一手持火绳。没等人们反应过来,那驼背老头儿又来了个就地前滚翻,霍地站起,昂然而去。
周大炮一炮震得人们脑袋轰轰鸣叫,吓得人们魂不附体,心怦怦跳着还没回过神来,忽又听到街东锣鼓齐鸣,郭老夯又把定夯把,猛地放开嗓门,吼起了那更加红火的祝神歌。
这祝神歌的曲调更加热烈奔放,节奏更加急切紧凑,夯手舞夯更加潇洒,人们只见那大夯忽上忽下,红腰带右闪左闪,夯手们围着大夯旋风般转,也分不清楚天和地。正看到眼花缭乱时,忽见大夯猛地被抛到半空,郭老夯扑地倒地,一屁股坐在大夯下面,大夯对直他砸下来,人们急忙闭眼,就听得“砰”的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
“哎呀,娘呀,郭老夯完了!”
人们魂飞魄散,哪里敢睁眼。睁眼看时,郭老夯早已站起,正掸身上的尘土呢。原来那夯朝他砸时,他的两腿早已叉开,大夯正稳稳地落在两腿中间的空地上。
而那炮则是周大炮放的,炮声准准儿正打在节骨眼上。
真是不谋而合,契在天机啊!
沸腾了的人群突然一片肃静,郭老夯和周大炮也不禁愕然——正是这一炮打碎了郭、周两姓的世代恩仇,打开了郭老夯和周大炮郁结在心头的顽石。之后,郭、周成了亲家——周大炮的女儿周小花嫁给了郭老夯的儿子郭小柱。
婚礼是由贵贵爷爷主持的,那天,郭老夯和周大炮都喝了个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