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结论

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加以分析。大多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和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采用了流通(交换)观。从这种观点看,资本主义经济就是竞争活动失调的不断积累,这些活动的区分有赖于每个工厂及其不同的技术装备生产出来的商品。这种方式想要强调过程,强调让分散的经济协调一致并确保需求(在一定限制下)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相对价格、劳动和收入的分配极为重要。这种研究有可能扩展到为什么“看不见的手”会失败、不均衡和危机会出现。这些问题值得详加探讨,也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某些重要方面。然而不幸的是,它们无法导向对生产方式的分析。这是个严重缺陷,因为资本主义和其他生产方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工人和生产资料拥有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劳动方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最重要的主张之一就是:如果仅限于对流通或分配的分析而忽略生产领域,那么,资本主义最重要的某些特征就仍未被揭示出来(参见第三章)。

与之相比,强调以交换为代价的生产,这种分析有时候利用了随机的均衡条件,以便聚焦于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握货币的重要性,很难把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很难把握价值分析的历史局限。相应地,与竞争、技术变革、资本转移以及不同社会阶级充满冲突的关系有关的含义都模糊不清了(参见第五章)。

这些缺点表明,价值分析应当考虑生产和交换这二者,应当考虑生产和交换领域的中介以及不同的分析水平。绕过某些中介以关注资本主义的这个方面而非那个方面,有时候是恰当的。但是,这里面有风险,这使人很难认识到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把重要的结构或趋势引入分析中。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只能诉诸偶然,或者不加批判地把无关的研究插入价值分析里面。这很像折中主义,很难成功。


[1] 马克思解释了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关系( Grundrisse ,pp.88-99 and Marx 1974,p.38);还可以参见Engels(1998,pp.238-239)。

[2] 参见 Capital 1(p.482), Theories of Surplus Value 1(pp.78,409)和 Theories of Surplus Value 3(p.272)。

[3] 参见Weeks(1990,p.8)。对马克思来说,“工场手工业分工以生产资料集中在一个资本家手中为前提;社会分工则以生产资料分散在许多互不依赖的商品生产者中间为前提。在工场手工业中,保持比例数或比例的铁的规律使一定数量的工人从事一定的职能;而在商品生产者及其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的分配上,偶然性和任意性发挥着自己的杂乱无章的作用……在工厂内部的分工中预先地、有计划地起作用的规则,在社会内部的分工中只是在事后作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自然必然性起着作用,这种自然必然性只能在市场价格的晴雨表式的变动中觉察出来,并克服着商品生产者的无规则的任意行动。工场手工业分工的前提是资本家对于只是作为他所拥有的总机构的各个肢体的人们享有绝对的权威;社会分工则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正如在动物界中一切反对一切的战争多少是一切物种的生存条件一样”( Capital 1,pp.476-477)。还可以参见pp.439-441,464-465,1019, Capital 3(p.172), Theories of Surplus Value 3(p.378), Contribution (pp.321-322)和 Grundrisse (p.709)。

[4] 参见Aglietta(1979,pp.41-44)和Foley(1982)。对于另一种观点,即聚焦于总产量的观点,参见Shaikh(1991,p.78)。马克思并未明确区分总产量和净产量,例如,可参见 Capital 1(pp.162-163,297)和 Theories of Surplus Value 2(pp.414,416,538)。 yry5inX6KYKT6F6Ytv+X8xxcq3vTPaXt4DQEXGjzfQ71TUKheNuuHfPbnC0Qwz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