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重新审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价值

2020年8月28日至9月4日,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队的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围绕“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主题,在山西、河北两省开展监督性调研。这次调研不仅增强了委员履职的责任担当,而且把握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方法论。通过对山西、河北两省5市13县(区)的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价值。

长城重在彰显国家文化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人文景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世界认识中国最直观的“金名片”,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有效载体,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长城彰显的不只是区域性文化或地域性文化,而是一种国家文化。这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随全国政协调研的一大收获是改变了对长城主要发挥防御功能的传统认知。从朔州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建造,到大同左云摩天岭长城马市楼,再到张家口的张库大道,都是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印证,折射出长城内外商贸往来、文化互鉴、民族交融、中外交流的历史痕迹,这种交往、交流、交融的本质就是文化融合。从这个意义上,文化融合正是长城精神的文化内核,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因此,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必须站在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化长城遗产保护,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向世界讲好长城故事和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把握国家公园本质属性中强化长城保护

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长城保护。从国家公园的属性看,它至少具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必须具有国家公园自然状况的天然性和原始性,它强调天然景观;二是必须具有国家公园景观资源的稀缺性和独特性,它强调典型性和不可替代。这两大特征为我们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方向和坐标。

从长城普查情况看,历代长城总长度21196.18千米,包括10053段墙体,1762段壕堑,烽火台、敌台、马面、城楼、水关、铺房等单体建筑29507座,关隘、城堡2210座,挡马墙、品字窖、壕沟等相关设施189处,涉及15省(自治区、直辖市)108个设区市及404个县域,从战国到明代历史跨度长,遗存遗迹遗址点多面广,用传统保护的理念或简单保护的方式,显然不能适应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要求。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在调研中反复强调“规划引领、守好底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施策、精准保护,适度修复、多元展示,挖掘内涵、融合发展”,这五句话四十个字,特别强调了保护第一的重要性,既明确了保护什么,也指出了怎么样保护,既是对国家公园鲜明特征的系统诠释,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国家工程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在“国家”二字,具有国家属性,属于国家行为。必须立足人类文明和世界遗产的高度,跳出文物看长城,跳出旅游看长城,跳出长城看长城。只有把握国家文化、国家公园、国家工程中这个“国家”的主题词,才能更加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时代价值。

既然是国家工程,那么就必须由国家来主导。无论是长城保护,还是公园建设,都必须由国家统筹资源,统一规划,也包括建立健全国家财政的投入机制,不能“国家牌,地方造”。要加快国家层面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单项立法,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政策体系,特别是打通部门之间的利益藩篱和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信息互通、权责互联。在国家统筹和统一规划的框架下,鼓励和保障地方创新和社会参与,紧扣主旋律,唱好“地方戏”。

加快制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负面清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首先要明确禁止性规定和限制性规定,尤其要明确哪些东西不能搞。

一是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因地方政绩冲动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因政府的短期行为牺牲长远利益。长城博物馆建设要统筹谋划、统一规划、专业策划,不要“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数字长城再现工程要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不能“画地为牢”,重复建设,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二是不能见物不见人。在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僻地带和一般保护区内,要控制建筑物改建、翻建、添建和复建,让长城遗存遗迹遗址尽可能保持原貌和自然状况。对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不搞大拆大建,更不搞搬迁重建。既要有长城景色,又要有乡村底色。在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保留原住房、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中见人见物见精神。

三是不能过度商业化,不能让长城文化成为所谓旅游开发的牺牲品。

我的建议是坚持“三少三多”:一是少搞一些博物馆,多建一些遗址公园;二是少搞一些旅游景区,多建一些美丽乡村;三是少搞一些建筑复建,多建一些数字再现。

把“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纳入总体规划战略布局之中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要有长度,而且要有宽度和厚度。长城沿线、长城内外、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得天独厚、不可多得的天然资源。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不仅要强化对长城遗存、遗址、遗迹的普查、研究、规划、建设、保护、利用,更重要的是要把“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总体规划战略布局之中。把长城脚下的传统村落找出来、保下来、串起来,促进传统村落、长城文化、公园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城乡融合相结合,让长城文化传承有载体,让长城公园建设有功能。让长城国家公园建设惠及于民,让人民群众在长城的保护、传承和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

“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亮点和品牌,也是对游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旅居于“长城人家”,既能品味长城意蕴,又可感知时代变化。每一个长城人家的故事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每一个长城故事的背后都闪耀着文化的灵光和精神的不朽。

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是继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的一次国际体育盛会。冬奥会的最大功能,就是激活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而最具中华优秀文化特征的就是长城文化。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深度挖掘长城文化的冬奥遗产价值,牵手冬奥会,打响长城牌。

一是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把京张协同办冬奥这一重大标志性活动的整个过程“串起来”,把散落在京张大地、长城内外的一颗颗珍珠、把散落在中华大地的文化珍宝和文化遗产,串成一条条价值连城的项链展现在世界面前。

二是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抓手,让长城文化这张中华民族的“金名片”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这个世界舞台上“亮起来”。要加快集中实施一批文旅融合标志性工程,依托长城沿线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建设国家北方步道,开展以长城周边塞外风光为特色的生态文化游,推动从三亿中国人上冰雪到三亿外国人登长城。

三是加快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让“长城脚下的美丽乡村”随着“长城脚下的冬奥会”的举办“火起来”。对传统村落植入冬奥元素,谋划和打造一批冬奥特色小镇、冬奥特色民宿,推动京张两地古老长城传统村落变成一座座美丽的永不落幕的冬奥文化博物馆,让冬奥友人、世界游客走进来、住下来、讲出来,在长城文化旅游的融合中倾听长城故事,感知中国文化,打开世界认识中国的新窗口。

(本文系作者在2020中国长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八达岭长城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全文刊发于《中国政协》2020年第12期) PQpw2bcsS0o0QxMjFRb15SZN2qOK5qUE7kcbuPR/dHYg+IdAVhune/z1Mxk9Co8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