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禅宗思想在当代的传播

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禅文化不仅仅用来提高修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而且能圆满回答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蕴含着拯救文明危机的智慧,牵涉整个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禅宗看来,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应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出自《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解决以生死痛苦为主的人生烦恼痛苦。人类文明的终极归宿应是使每个人都达到永享极乐的涅槃境地,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运用一超直入如来地、简而灵的禅法,直接从自我调心入手,由自主其心而达主宰世界,由自净其心而实现自身生命的提升、圆满。因此,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教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有我们成佛的依据。自性就是佛性本身,它不离开觉性,并且本来就是清净的。如果它不清净,又怎能成为成佛的依据呢?既然每个人都有菩提自性,这个自性又本自清净,那么我们就可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菩提自性就是你的佛性,只要直下了解了这个心,就能成佛。

确定文明发展方向须以清澈的慧眼审视人类自身的需要、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及现实生活的价值、自身与外界的关系,抓住人存在的根本矛盾而设计解决方案,确定文明的出发点与归宿。禅文化正是从这里入手,首先反思人生的根本矛盾。以佛陀慧眼如实观察,发现人有生老病死等痛苦,与人本性常乐的需求相违背,此乃人存在的根本矛盾。正视这一矛盾并予以解决,应为文明的出发点,令全人类乃至一切众生都解脱诸苦,获得暂时的人天安乐和究竟的常乐我净成佛之乐,应是文明的终极归宿。深察人生苦乐,可见依赖物质条件而生、由官能刺激所得之乐都是粗劣短暂的,实质是苦。欲图以满足物质欲望而获永恒幸福,犹如饮咸水止渴,永远不得满足与安宁。满足常乐的需求,要从自心的净化、智能化着手。这是禅文化所确定的基本路线。因此,历代禅师都能淡泊物欲,背尘合觉。如大梅法常禅师诗偈云:“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而返观近现代西方文明,正好背道而驰,逐物役心,其在短短300年内造成的恶果,恰恰做了佛法的反证。在人类文明危机的十字路口,深思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深思禅文化对人生根本矛盾的揭示及解决方案,体悟四圣谛的甚深妙理,对于文明反思中的现代人来说,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维摩经》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禅文化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立场,依报(国土、环境)正报(根身)不二,希望生存环境风调雨顺、富乐理想,关键在于心灵环保。同时,大乘号召菩萨掌握工巧明技术和医方明等五明之学,丰富和便利物质生活,但要以净化人心为本。就人际关系而言,佛法力倡众生平等,人与人之间应以慈悲喜舍为怀,视众生为过去世父母、未来诸佛,极度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禅文化进而倡导心与心的交流。比如我们见到一个久别的亲人,跟他握手或拥抱的时候,那一瞬间我们是失语的,很高兴,却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只能说:“我太高兴了。”当人的生理、心理感觉达到极致状态时,都是无法言传的,说出来的也非常有限。所以说,语言很难把人最深层的感受表述出来,它传达不出我们身心的最大快乐。而禅是一种用心去感受的方式,“会心一笑”就是如此。两个有距离的人的沟通的方式叫作“交流”,更陌生一点的叫作谈判,而达到高级的状态就不需要说话了。太虚禅师按禅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将禅分成五个阶段:“依教修心禅、悟心成佛禅、越佛祖师禅、越祖分灯禅和宋元明清禅。”都是为了力破世间一切丑恶现象的渊薮,即对假我、幻我、小我的错误执着,破萨迦耶见,提供给人类一套消除我执、明心见性的解脱大道——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般若智慧、如实观照,当下契入真如自性。唯识学中讲八识心王,前五识是感性认识,第六意识是理性认识,第七末那识是悟性认识,第八阿赖耶识是自性认识。无明就是识,觉悟便是智。因此六祖开示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见于《六祖法宝坛经·般若品第二》)如来禅以及佛教各宗所修的禅观,都是从第六意识起修,从闻思修上来修,所以是转识成智。而祖师禅从第八阿赖耶识,即自性认识上起修,从心的本体起修,所以是即心成智。这是一套以开显自性宝藏为导的、实现池田大作所说的“人的革命”的极佳教化体系,对于根治现代文明以小我的我执为中心,向外扩张占有、贪得无厌的病根,具有积极价值,犹如对症良药,歧路明灯。

科学文化对人生问题与宇宙奥秘的探究解决,至今尚处在零析碎割、见部分而失全体、治标不治本的幼稚阶段,学科越分越细,知识愈演愈繁,社会、人心问题反而越来越多,关键在于缺乏一种从根本上、整体上观察、解决问题的大智慧。而禅文化之所长,正在于从根本上、整体上着眼,掌握解决人生问题的诀窍和打开宇宙奥秘总机关的钥匙——就是对真如、诸法实相的契证。从这个层面上,人类文明的终极目的几乎不可能从穷究物质、征服自然的二元论的外向的途径中得到解决,向外追逐的结果必然是人类的自我毁灭。这无疑是对西方文明基本精神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否定。物质文明可由科技去创造,而人的信仰危机和精神的委顿却无法由高科技来弥补。禅文化使人不沦为科技的奴隶,而是以科技为人类的整体幸福服务。因此,充分挖掘禅文化的价值以及促进禅文化在当下的广泛传播,对于解决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空虚抑郁的精神孤独之间形成的二律背反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太虚禅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宗是佛教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开出的奇葩,禅文化,特别是六祖慧能大师所建立的南宗禅顿教法门及其思想体系,是佛教中国化的鲜明标志。因此,禅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刻的意义。禅文化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谋求人类的福祉,追求人类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具有独特的智慧超越优势。 6YtQbJwFuvXvWxmkr/P7c90Oru/xE3SCZtEb5z9OivKUlOQrOEPz2Y+dTlXL0A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