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古代简史

“孟加拉”(Bangla)一词的确切语源不详,但一般认为是从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这一地区定居的操达罗毗荼语的一个名为“孟加”(Bang或Banga)的部落而来的。还有一些学者推测,“孟加拉”一词来源于意为太阳神的南方语词“邦加”(Bonga),后又逐渐演变为“文伽”(Vanga)。在后来的发展中,孟加拉语中“V”的发音与“B”同一,因此,“Vanga”变成“Banga”也就顺理成章了。

根据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至4世纪的印度古代梵语史诗《摩诃婆罗多》以及“往世书”和《诃利世系》,文伽是文伽王国的创立者瓦利的一个养子。古国文伽在今孟加拉东部和中部,即贾木纳河与博多河之间的地区。其名亦曾见于《法句经》( Dharma - sutra ),该经认为从那里归来的雅利安人要为赎罪而纳贡献祭。印度德干地区的拉什特拉库塔王朝(753~973)戈文达三世于805年镌刻的一处铭文提到“文伽拉”(Vangala),并提到达摩波罗(Dharmapala)为文伽拉国王。

在西孟加拉各地曾经发现史前石制工具。使用这些工具的人有可能一万年前即在此地定居。他们有可能操南方语或澳亚诸语言,类似于今天孟加拉的一些少数民族所讲的语言。后来,一些似乎操达罗毗荼语系和藏缅语系语言的民族在孟加拉定居。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发现证明,在公元前一千纪之初甚至更早,孟加拉的某些地区即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文明。这些遗迹主要分布在河畔,其中还有一处从事贸易的小镇的废墟。

根据《摩诃婆罗多》的记载,古代孟加拉为若干部落和王国所割据。耆那教经典表明,孟加拉的文伽王国和鸯伽国(Anga)都是印度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到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利安文化已经从印度河流域向东传播并成为北印度大部分地区的主体文化。

从公元前4世纪后期起,这一地区的历史变得比较明晰起来。亚历山大大帝在于公元前330年征服波斯帝国之后,于公元前327~前325年远征印度,但因为风闻难陀王朝的军队实力强大而不敢贸然东进。据说难陀王朝庞大的步兵有4000匹训练有素的战象和战马,使已为酷暑和给养缺乏所困的入侵者知难而退,而且再未卷土重来。在孔雀王朝统治时期,阿育王于公元前262年信仰佛教之后,对孟加拉地区的宗教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7世纪造访之时,尽管存在与印度教的激烈冲突,佛教依然流行于孟加拉地区。

到4世纪,笈多帝国将孟加拉纳入自己的版图。6世纪后期,笈多帝国封臣设赏迦(Sasanka)趁王朝衰落之机在孟加拉建立高达王国,曾与著名的戒日王争雄并终为其所败。经历百年混乱之后,瞿波罗于750年建立波罗王朝(Pala Dynasty)。9世纪,波罗王朝达到鼎盛时期。波罗诸王虔信佛教,提倡佛学。波罗王朝还鼓励对外弘扬佛法与文化,一代高僧阿底峡即曾应邀到西藏传教译经,于1054年病逝于前藏聂塘。波罗王朝将近四个世纪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孟加拉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孟加拉民族的荣耀和对外影响在这一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西藏外,波罗王朝还将大乘佛教传入不丹和缅甸。波罗王朝还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文化上对它们产生了影响。今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的一些佛教雕刻和建筑风格都体现和见证着这种影响。在这一时期,孟加拉的民族特征开始形成,孟加拉语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产生并发展。

12世纪中叶,来自德干的毗阇耶犀那推翻波罗王朝,建立犀那王朝(Sena Dynasty)。1158年,巴拉拉·犀那继位,开始在孟加拉推行种姓制度。其子落讫瑟曼那·犀那于1178年即位,后因遭到突厥穆斯林的突袭而逃往东孟加拉。其后代继续与入侵者斗争,一直坚持到13世纪中叶。犀那王朝促使印度教的复兴,并且扶植梵语文学。落讫瑟曼那·犀那的宫廷诗人胜天的梵语抒情长诗《牧童歌》,被认为既是古典梵语文学的回光返照,又是孟加拉语文学的开端。它对牧童黑天与牧女罗陀爱情生活的描写,对中世纪孟加拉语文学的影响极大。它激发的对黑天和罗陀的崇拜,构成了中古时期孟加拉语文学的一个中心主题。 jOu+EvjQ8bm8aPRaPFaVY8FYkTA03kswOrRPTU4TnhY2hEV9Ilgej6GzVS6lIxx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