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重战:兵者,国之大事

孙武在开篇提出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即战争是国家大事,事关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能不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这一段话开宗明义,表述了孙武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也是他撰著整部兵书的出发点。

孙武生活的春秋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乱世,各诸侯国之间利益复杂、斗争激烈,国与国之间互相讨伐兼并,战争是常有的事。国家打了胜仗,就获得了土地、人口以及贡赋等;打了败仗,就要接受奴役、掠夺,甚至遭到亡国之灾。据《鲁史》记载,仅在242年间,列国间的军事行动就达到483次。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共有148国,到末年,只存周、鲁、齐、晋、楚、宋、郑、卫、秦、吴、越11国。还有些极小的国家,侥幸存在,寥寥无几。以孙武身处的吴国为例,为了与楚国争霸,从公元前584年到公元前514年的70年间,吴、楚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从公元前512年到公元前506年,吴、楚又在淮水以南、大别山以东的边境地区进行了6年的车轮战。最后在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中,吴国举全军之力一举攻入楚国都城,给楚国以重创,实现了霸业。这一仗被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重要性,但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这种认识只是朦胧、偏颇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当时用战争胜败作为判断国君好坏的标准。想取得战争胜利因而进行一些政治改良的,就算贤君。不准备战争,专门虐民奢侈的,就是坏君。例如楚康王即位五年,自称没有北伐,怕死后见不得祖宗。晋大夫叔向批评晋国军备废弛,民穷政暴快要衰亡。还有国内遭遇天灾,就说发动战争可以免祸,例如卫国大旱,大夫宁速主张伐邢等。封建领主间充满着矛盾,对外紧张,内部关系比较缓和;反之,对外缓和,内部关系就会紧张。所谓“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所以统治阶级喜欢发动侵略战争。东周列国之间斗争尚且如此激烈,对诸如狄、夷、戎等其他民族,更是多靠战争征服。

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孙武并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本质是政治的继续,但他揭示了战争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即在任何情况下,战争关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存亡、人民的生死。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赵国与秦国对赌国运的一场大战。结果赵国被秦国打败,40余万赵军被活埋在太行山的峡谷里,赵国随即失去了与秦国相抗衡的实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巴比伦之所以没有流传下来,也是因为歌舞升平,输掉了战争,被亚述人一把火烧成废墟,最古老的文明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国防大学马骏教授曾讲道,毛泽东有句话讲得透彻,谁也不想退出历史舞台。既然不想退出历史舞台,就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于君主而言,打赢战争就有了一切,打不赢战争,他的生命也不一定能够保障。所以对于统治者来讲,都不敢不把战争当回事,即便国家再穷,也要养兵打仗。对国家统治来讲,解决挨打问题要比解决挨饿问题重要。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的朝代,但却害怕打仗,重文抑武,军事力量衰弱,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俩都被金兵掳走,百般羞辱,到死也没放回来。正所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昔日一国之君颜面扫地,国土被践踏,人民被残杀,真是何等屈辱!

由于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以及战争胜负对政治的影响力特别巨大,所以战争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新中国的成立正是在经受了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基础上实现的,新中国的发展也与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密不可分,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非常困难。这时候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带领16个国家的联军,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在仁川登陆向三十八度线逼近。形势迫在眉睫,毛泽东为什么坚持要出兵朝鲜?我们想不想打?不想!不打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唇亡齿寒,如果朝鲜被吞灭,“联合国军”兵临鸭绿江,我们国家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彭德怀提出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设。毛泽东十分认可,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所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又打了三年。但这一仗,不仅巩固了新生政权,改善了东北亚安全形势,还树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军事强国地位,打出了到现在为止都能看得到的战略空间,威震世界。

在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家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最终还是要靠武力解决。所以,对于战争,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慎重对待。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战争观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和国家形成才出现的,是与阶级社会相伴相生的一种特殊社会历史现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国家、阶级、民族、宗教等集团间对抗性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历史上,各种原因引发的战争连绵不断,极大地影响着历史发展进程。只要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存在矛盾,战争作为政治的继续,就不会消亡。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虽然维护和平的力量在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新的发展,各种国际力量围绕权力和权益再分配的斗争趋于激烈,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活跃,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世界依然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放眼全球,战争时刻都在进行中。从2010年至今,美国联合盟友先后发动了对利比亚、叙利亚的军事打击;俄罗斯出于国家安全和利益考虑,也发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派出联合部队参加叙利亚战争;由于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原因,中东、南亚、东非等热点地区武装冲突更是持续不断,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常态。

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太空和网络空间成为各方战略竞争新的制高点,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世界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加紧推进军事转型,重塑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对国际政治军事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军事安全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头顶。《孙子兵法》开篇关于“兵者,国之大事”的告诫,犹如警钟长鸣,提醒我们要十分重视战争,时刻不忘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时刻不忘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经济技术及武器装备的暂时落后,而是和平麻痹带来的国防意识淡化,思想观念落后,并导致发展上的停滞不前。因为越是相对和平时期,人们的国防意识越容易淡化,对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地位越容易轻视,军事思想越容易落后,也正是这种和平时期意识的淡化、认识的不足、思想的落后,往往埋下战时惨败的祸根。历史告诉我们,被和平打败的国家远超过被战争打败的国家。

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安全、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等国家利益不受侵犯,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oNr21ijuxuw85frj3tICyO6lZrqP0Gta2qA3XlZVC8yEbG6kBQT4zSByd4JxIV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