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不断提升。2020年,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提升15位至全球第31位,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世界银行年度报告《营商环境报告》( Doing Business )自2002年正式推出后,现已覆盖190个经济体,成为全球央行官方决策依据及国际跨境投资(FDI)的重要指南。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从1979年开始就对每个国家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是目前国际上从事竞争力评价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它通过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综合因素考评,推出一年一度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的竞争力排名以全球竞争力指数为基础。这一指数包括制度、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稳定性等12个竞争力要素,同时对国际投资流动形成重要指引。
在国家日益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运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以及整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标准体系,使用国际权威标准开展营商环境评估,能够更清晰、更高效、更国际化地向全球投资者展现地方招商引资优势和竞争力现状,并促进当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0年4月,蓝迪国际智库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沿线(共建)国家对外开放指标体系研究》,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实际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构造了一整套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研发对了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也为各地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导入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自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中国2020年的排名是其所创下的最好的纪录,但是中国与欧美传统发达国家或地区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营商环境改革仍是核心工作之一。中国要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球竞争中确立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极大地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滚动推出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批国家营商环境示范区。营商环境改革,重在精准、实效,既要对准市场主体需求,也要契合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定位。在每一个地方政府的工作中,通过提供土地、金融、税收、人才以及产业等营商环境政策和条件,积极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产业,培育世界级、国家级的优质企业和良好的产业生态,将成为其“十四五”期间的核心工作内容。同时,对于优质企业而言,选择具有优质的营商环境的地区作为合作伙伴,也成为其企业战略的重点内容。蓝迪平台利用多年来积累形成的政府、企业、国际和研究四大网络,将最好的产业、企业资源与优质的地方政府资源对接起来,积极促进产业导入,从而形成资源集聚和促进发展的双重效应,创造新的价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