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黑龙江城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城乡区域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尚待有序形成。加强“三供”供给的绿色化,门站(供气站)、加气站、城镇燃气管网等布局不够合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仍需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需加大力度继续推进。

(二)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存量较大

截至2019年11月底,黑龙江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项目220个、503万平方米、5.9万户,哈尔滨、佳木斯、黑河分别改造92万平方米、13.76万平方米、48.93万平方米。虽然黑龙江省人均住房面积水平并不低,但存量旧房面临改善居住功能、更换配套设施的艰巨任务。目前,黑龙江仍存在大量老旧小区,多建成于2000年以前,配套设施不全、公共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而黑龙江受供热期较长、低气温等不可抗拒因素影响,目前面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以及受到资金筹措渠道较少等因素困扰,棚户区和老旧小区存量仍然较大。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重要机遇期、窗口期,在此期间,黑龙江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抓住了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升。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的现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思想,或建设项目受制于管理者观念影响等问题,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仍然存在。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后,缺乏针对性的管理与养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资不足,投融资比例低。大部分居民居住条件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小康水平,但还有部分住房的设施与功能不完善,少数居民居住过于拥挤,部分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不便利。

(四)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不断推进信息化城市建设工作,强化机制建设,深化公开内容,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不断完善和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但由于传统重工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比较严重,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缺乏支撑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资金、人才的缺乏造成城市的自主研发能力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开展,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信息化手段利用不足,“信息孤岛”现象明显,信息壁垒、服务壁垒还未完全打通,尚不能支撑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管理及行业发展。由于资金和管理条件的限制,黑龙江省城镇住房建设的信息化在技术上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在管理上缺少完善的安全策略和规章制度,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络资源整合与后续资金投入上仍需加大力度。住房发展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五)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

“十三五”时期,在“三期叠加”大背景下,黑龙江房地产市场面临结构转型、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等的挑战。此外,黑龙江省住房保障机制还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落实等问题制约了保障房的后续管理和健康发展。供需矛盾问题仍然存在,配置出现区域性错位。黑龙江省各地市的存量住房还存在小区管理缺失、物业水平有待提升等相关问题。小区公建配套缺失或配备不齐全,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主体单一、服务内容匮乏。哈尔滨市首位度高,集聚效应明显,在商品住房销售、存量住房买卖、租赁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不均衡,住房供应量、库存量不均衡,住房市场活跃度不均衡。绿色居住建筑覆盖率仍较低,高水平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存在较大困难,使用普及率有待提升。 +KIwbXhOf6So6Ox5i/keZqp3ye0KyK2zb7M0Vepb34GKZkQdPQds46OKam/cAg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