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又一个具有空间属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完善了中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整体框架,为解决中国特定区域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战略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黄河流域岁岁安澜,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意蕴。

一 保卫黄河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

自古以来,黄河水旱灾害频发、危困深重。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持续治理,黄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发生显著变化。但受制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这一区域依然存在许多突出困难和问题:“地上悬河”之势构成洪水威胁,生态环境脆弱状况没有根本扭转,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欠发达地区面积广阔,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不高。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黄河的部分干流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迫切需要加以保护。

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是一条自然条件复杂、河情极其特殊的河流。今天的黄河依然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理任务最为艰巨、管理保护难度最大的河流,防洪与滩区发展的矛盾亟待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建设亟须加强,涉河经济活动仍须规范等,治黄工作任重道远、行无止境。最突出的问题是泥沙洪灾隐患依然长期存在。“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了黄河水流之湍急;“九曲黄河万里沙”,意味着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因为黄河经过黄土高坡,黄河流域出现常年的黄沙,这是它的名字由来,也是带来隐患的重要表现。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上存在很多沿岸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泥沙带来了更大的洪灾隐患,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黄河地上悬河有800公里,尽管对某些地段的居民进行了迁徙,但是仍然有上百万人生活在洪水的威胁之中。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洪水来临之时将威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一条资源性缺水河流,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流域水资源利用和保障形势非常严峻。2018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462.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971.8立方米,降水量为682.5毫米。黄河流域九省区水资源总量为5900.4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9%。黄河流域9省区中,四川、山东、河南、陕西4省的降水量高于全国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050.3毫米、789.5毫米、755毫米、703毫米,其他5省区的降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甘肃、宁夏三省区的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分别为328.2毫米、371.9毫米、389.2毫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维持的最大制约和短板,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恰逢其时。

二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需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人类文明史所揭示的朴素真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皆证明,先污染再治理的代价太大,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决不能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明确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黄河流域的发展必然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做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防洪减灾和水沙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随着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推进,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面积最大,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的问题依然突出。上游五省区目前沙漠化面积约为86.9万平方公里,约占五省区陆域面积的1/3。流域九省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占九省区陆域总面积的1/4。2019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约为26.42万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33.25%,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汾河等支流污染问题严重,下游生态流量偏低,还有一些断流的支流,现在虽然做了保障但是水流极其有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比推进其他区域战略更具难度,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问题也相当复杂。因此,加大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长江经济带一样共抓大保护,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实践,这无疑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

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黄河宁,天下平”道尽了黄河安澜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从历史上看,国家统一,国力强盛,黄河就能得到比较有效的开发和治理,黄河的安宁则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华儿女的伟大目标和不懈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中彻底翻转过来,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万亿元人民币,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70%,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乘势而上,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黄河70多年的安澜、新中国7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即是“黄河宁,天下平”的最好证明。

可以说一部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部治国史。水是人类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治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一个发源于黄河流域、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大国,治理黄河是历朝历代安邦定国的应有之义。纵观历史,各个朝代均有大规模治理黄河的历史记载,当期及随后数十年间虽有收效,但其利难以泽被后世,治理的有效性也在持续衰减。所以,在中国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时期,为了取得连续的合意的黄河治理效果,不仅需要建立各种治理制度,还需要国家财政一直不断地投入,所以才有“盛世治河”一说,而且历史上各朝代的统治后期,黄河治理愈发成为财政投入的无底洞和滋生腐败的温柔乡,因此黄河在历史上也长期处于治、淤、决、改的无解循环中。当然,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宝贵治黄经验与智慧以及相关典籍记载,都是我们回看审视黄河流域的过去今生并据此判断其未来前进方向的有益借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深入实施,古老黄河与中华民族一起进入了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 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战略需要

黄河上游的高原和山区是我国历史上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典型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难啃的“硬骨头”。黄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几乎生活着全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很多又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等叠加,中下游地区也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繁荣发展的战略需要。黄河流域的沿黄九省区人口密集,尤其是河南、山东、陕西等都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收入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

社会稳定既是人们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社会心理,引发社会不满情绪的滋生蔓延,影响人心所向,容易生成社会不稳定的心理温床。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快速发展,黄河流域总体上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是流域内部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基础不牢固,已脱贫群众致富水平不高,脱贫可持续性不强,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还有不少深度贫困群体的脱贫主要依靠特惠政策扶持,一旦扶贫政策退出,保持收入持续增长、稳定脱贫任务艰巨。黄河上游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及中游的内蒙古和陕西等地属于欠发达地区,黄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有汉、回、藏、蒙古、东乡、土、撒拉、保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10%左右。实施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且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葛剑雄:《黄河与中华文明》,中华书局,2020。

陈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思考要点》,《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第1期。

张廉、段庆林、王林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蒋文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蕴》,《新民晚报》2020年5月11日。

郭志远:《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16日。 PcDizQwoMICXCATauvIAM2IOLVzVt7EMxKU5HD5ycZby+mRLdjwudKd5D2r9QN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