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史上的黄金一代选秀,1984、1996、2003。
事后想起来,1984年出了迈克尔·乔丹、“大梦”奥拉朱旺、斯托克顿与巴克利们。合计七个常规赛MVP、十个得分王、九个助攻王、三个篮板王、三个盖帽王、八个总决赛MVP。乔丹与“大梦”算是统治了20世纪90年代,斯托克顿则是NBA史上助攻与抢断之王。
但对中国球迷而言,可能有些古早了:毕竟,没多少国内球迷,真切地看过乔丹与“大梦”的少年时。等我们开始通过转播熟悉他们时,他们已经各自扬名立万了。
1996年出了科比、艾弗森、雷·阿伦、斯蒂夫·纳什、马布里……以及虽然没人在意:本·华莱士,也是1996年进NBA的。
只论荣誉,其实出了邓肯与比卢普斯的1997年、出了德克、皮尔斯与卡特的1998年也够漂亮。但为什么是1996届格外夺目呢?大概因为这一年出的,不只是科比、艾弗森、纳什这几位MVP,还有雷·阿伦与华莱士这样分别将远射与防守臻于极限的球员。
那也是NBA电视转播在国内全面铺开的岁月。没多少篮球迷敢说自己是看着乔丹长大的,但“看着科比和‘AI’打球长大的”,怕是多得多。一如尼克·杨描述过的,他太小了,没看过乔丹打球,“科比就是我们的乔丹。”
再之后,便是2003一代了。
勒布朗、韦德、安东尼、波什、大卫·韦斯特、科克·辛里奇……以及如“大本”一样常被人遗忘但扎实获得荣誉的哈斯勒姆。
2003届的不同在于?
比起1996届绽放的个性——科比、“AI”、纳什、阿伦们各自的不同,2003届要早熟得多。
韦德在三年级就带队夺冠,勒布朗更是年少老成,早早地获得了一切荣誉,并打出了统治级表现。韦斯特与辛里奇也仿佛从来没有青涩过。大概2003届唯一显得永远少年烂漫的,是“甜瓜”吧?但他也是在三年级就成为联盟顶尖得分手了。
比起1996届那性格碰撞出来的争议,2003届的天才们,似乎更早地明白该怎么打篮球。韦德没有像科比似的跟“鲨鱼”闹争议,勒布朗也从来没有像“AI”那样对抗整个NBA旧有文化。
但与此同时,2003届有自己的路。
以勒布朗·詹姆斯为首,2003届的天才们,似乎更乐意主宰自己的命运。勒布朗离开骑士又归来,“甜瓜”离开掘金去纽约,韦斯特在步行者担当更衣室大佬,辛里奇年纪轻轻就成了公牛队长,韦德三年级时就让“鲨鱼”让出了统治的宝座。
他们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认定的成功之路去—野心勃勃地,实事求是地,追求成功。
以及,如果说1996一代是电视转播的高峰,那2003一代经历的,是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优缺点被格外放大,他们的一言一行与每个技术动作,都面对更积极的讨论。他们的命运与评价,也更瞬息万变。他们比前辈要经历更多的高峰与更多的低谷,在这个大家都急不可耐的时代,在他们各自比前辈更长久的职业生涯。
这就是2003一代:前所未有的细节,前所未有的争议,都被他们经历了。
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