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救赎之队

2006年总决赛过后,美国国家队总经理杰里·科朗吉洛对约什·霍华德发出了邀约,希望他能够加入国家队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朗吉洛相中的是约什·霍华德的防守能力,除了这位小牛球员外,他还邀请了灰熊的肖恩·巴蒂尔和马刺的布鲁斯·鲍文。

约什拒绝了这份邀请,理由是他要回家乡北卡罗来纳州去举办青少年篮球集训营。

但这样的邀约还是相当值得关注,毕竟无论是约什、巴蒂尔还是鲍文,在当时都并非全明星,这一点在以往美国“梦之队”组建时是非常罕见的。

科朗吉洛的思路非常清晰:他要组建的是一支真正的球队,而非临时由大牌球星们组成的旅游观光团。

毕竟,距离1992年美国男篮以“梦之队”的雄姿横扫世界篮球,让对方球员奉若偶像而非对手的时代已经过去太远了。

实际上,美国男篮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了。那一年卡特飞跃法国中锋的“世纪之扣”成了美国队最后一块遮羞布。他们在小组赛以85:76战胜了立陶宛,这是NBA球员参加国际大赛以来第一次赢球分差在10分以内,而到了半决赛中双方再次相遇,立陶宛当家后卫贾斯科维休斯最后一秒错失三分绝杀,这才让美国国家队逃过一劫,而卡特跪地祈祷的镜头却被人们有意无意淡忘了。

这一年国家队涉险过关并没有给美国人足够的警示,在2002年家门口举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世锦赛上,美国人终于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科比、奥尼尔、加内特这些顶级球星都拒绝为国效力,当时尚在巅峰的雷·阿伦和基德虽然承诺参赛,却因伤无法出战。最终这支由二流球星组成的美国队,仅仅拿到了第六名。

这也直接导致美国必须参加2003年的美洲锦标赛才能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入场券。2002年的惨痛失利多少激发了美国球星们的斗志,艾弗森、麦迪、卡特、邓肯、基德、雷·阿伦等大牌球星都参加了这届美洲锦标赛,连老将卡尔·马龙也应邀出山,当然,最终他因为受伤被肯扬·马丁顶替了,不过也可见诸君的拳拳爱国之心了。

结果当然是,横扫美洲球队拿到入场券不在话下。只不过,临到真的要奔赴希腊的档口,12名参与美洲锦标赛的国家队成员有9人退出,大家的理由都比较充分,比如麦迪说自己要结婚,奥尼尔和基德受伤了,科比则要应付性侵案……主教练拉里·布朗倒是觉得无所谓:“还是有很多纯洁的孩子想要加入国家队的。”

纯洁的孩子就包括詹姆斯、安东尼和韦德,他们刚刚在NBA度过了自己的新秀赛季,在本该继续读大学的年纪,他们已经准备和邓肯、艾弗森、马布里们一起出发去征服世界。

然而,这支仓促组建的球队在雅典只收获了3场败局和一枚铜牌。3场失利是美国队在奥运会上输得最多的一次,他们小组赛第一场比赛就被波多黎各暴虐19分,这也创造了美国男篮奥运史上最大失利分差。当美国队在半决赛被阿根廷击败后,韦德在走向球队大巴的路上摔着自己的包,然后捡起来,再摔下去,“这是我从事体育工作以来最失望的一刻。我们到这里来不是来拿奖牌的,我们是来拿金牌的。在NBA我们也会输球,但我们知道永远还会有明天,但在这里,没有明天。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艾弗森说的话,在这里输球,比输掉总决赛还要痛苦。”

韦德说的大抵没错,毕竟美国人向来蔑视世锦赛冠军的称谓——“世界冠军(World Champion)”,NBA总冠军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World Champion”,奥运会则大为不同,毕竟他们在此前参加过的所有届奥运会中,只有两次让金牌旁落,现在是第三次。

最后的颁奖台上,头戴花冠的詹姆斯闭目仰头,“甜瓜”在他身旁犹如苦瓜,韦德也紧咬双唇,三个小孩面容清苦,如丧考妣,胸前铜牌无比刺眼。这支球队曾被称为“梦六队”,现在,另一个名字可能更能展现他们真正的风采:梦魇队。

2006年世锦赛,美国队任命“03三少”为联合队长。

这次挫败让美国篮球界大为震动,2005年菲尼克斯体育教父杰里·科朗吉洛接管了这支美国国家队。科朗吉洛的改革雷厉风行,先是雇用了NCAA名教头“老K”教练(杜克大学的主教练沙舍夫斯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NCAA玩法更接近国际篮联的规则,另一方面“老K”名声在外,擅长执教团队篮球和蛊惑人心。科朗吉洛的第二步是解散选拔委员会,建立一个大型美国队集训营,入选的球员一度多达42人,这一招是为了防止球员在临行前突然变卦,而最终选择谁出去,则由科朗吉洛本人说了算,这也免去了此前选拔委员会变成全明星投票的情况,毕竟最后一次选拔委员会投票的结果,是诞生了一支实际上没有控卫也没有射手的“梦魇队”。

现在,科朗吉洛要做的事情就是游说球员,让这帮球星相信自己为国效力和在NBA挣大钱同样重要。这件事情倒没那么难做到,毕竟2004年惨案仍历历在目,尤其是“03一代”三位小朋友,还总希望一雪前耻。这一次美国队也拥有了一个三年规划,科朗吉洛要求这些球员承诺将为参加2006年男篮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好准备、参与集训,于是他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国家队,拥有一整套训练计划和更多的练习赛,而不再像以往一样在大赛开始前才把人选好,闭门打两场友谊赛了事。

这批球员首先迎来的是2006年日本举办的男篮世锦赛,这一次出发的时候,韦德、詹姆斯和安东尼被任命为球队联合队长。这支球队的名单如下:

整个名单中出现了5名“03一代”球员,只不过如果一年时间就能让美国队卷土重来,搞得那么兴师动众岂非毫无必要?这支国家队在半决赛上输给了希腊,最终同样只拿到一枚铜牌。

不过,这就是最后一次了。

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才是他们真正展示集训效果的舞台,而这一次果然没有再次出现大牌临时退队的情况,不仅如此,还有另外一些大佬加入了球队,其中就包括科比。

2008年美国男子篮球国家队名单如下:

科比也许和其他年轻球星略有不同,30岁的他刚刚拿到生涯唯一一个常规赛MVP,也刚刚结束了漫长的孤军作战之旅,他在这一年得到了加索尔的辅佐,率领湖人重返总决赛舞台。但科比在国际赛场上还是个新人,从他的表现来看,无论是国家荣誉还是个人荣辱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科比在哪里都还是那个科比,“老K”教练形容的:“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对面站着的是什么人,科比就是要干。”

科比在2007年追随美国队参加了美洲锦标赛,首战面对委内瑞拉,球队领先40分时,他还对一个不知名的小球员实施全场紧逼。对于科比来说,他不在乎对面到底是谁,也不在乎领先还是落后,只要上场,他的目标就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干爆你。直到北京奥运会男篮决赛最后时刻投进那个致命的3+1并伸出一根手指让全场闭嘴时,你可能才真正意识到:是的,科比是个杀手,所有的欲望仅仅源自篮球本身。

这样的人做领袖,球队就很难散。

但这支球队的核心和基础依然是“03一代”的年轻人们,詹姆斯、韦德、安东尼虽然年轻,却已经为国家队出战过两次国际大赛,最重要的是,这两次他们全都折戟而归,他们三个人,是这支球队里对那种羞辱感受最深刻的,所以无论是从美国篮球荣耀的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这三个人显然是最饥渴的,这也是韦德在2008年膝伤初愈阶段,依然义无反顾选择出战的原因。

当然,在2006年输过一回的波什同样感同身受,“那次失败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很尴尬,但是说实在的,有时候你就需要这种刺激才能搞出点事儿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身上背负的东西要比科比更复杂,科朗吉洛事后说自己在训练营中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救赎。”

没错,这支球队是“梦八队”,但真正属于它的名字是“救赎之队”。

韦德担当的是第六人的角色,却是球队得分王,场均19分钟内能够拿下16分,在老K教练看来,韦德就是2008年美国队打法的一个缩影。进攻助教德安东尼的理念是尽可能抓转换,又有谁比“闪电侠”更适合下快攻的任务呢?在最关键的决赛中,韦德拿下全队最高的27分和4次抢断。

2008年8月22日,美国男篮对阵阿根廷男篮的半决赛,韦德在进球后倒地。

而在老将普林斯眼中,波什才是这支国家队最重要的球员,因为球队正印中锋霍华德对于国际中锋球员的射程难以适应,防守挡拆时不免挣扎,而波什打中锋的时候,美国队可以在防守挡拆时直接换人,整体轮换更为灵活。

安东尼就不必多说,奥运会向来是他的福地,很多年后人们会在这样一个话题上争论不休,究竟是“奥运瓜”更强,还是“帽衫瓜”更狠,而这届比赛不过是“甜瓜”成为美国男篮历史传奇的一个起点。

现在,球队还剩下最后一个领袖:24岁的詹姆斯。老将基德是这支美国队的队长,但他更多在球队扮演着场上教练的角色,科比是毋庸置疑的球队第一人,但他在这支球队里的意义并非只有领袖和杀手两个角色那么简单,他是“96一代”最后也是最高的巅峰,和这样一个正在进行时的传奇共处一队,对于“03一代”乃至更年轻的球星们来说,无疑树立了一个最佳的目标,一个他们希望抵达甚至超越的目标。

此时的詹姆斯显然也在追逐者行列,看起来他和科比的距离更近一些,但比赛方式却和科比大为不同。科比的方式是站到场上,攻防两端全情投入,“以身作则”四个字可能是对他领导力的最佳诠释,人狠话不多,你看我怎么做的,你学着就行了。科比展示自己的领导力是从每一次训练中开始的,最早被他激发出斗志的人正是詹姆斯,波什回忆这两代巨星的竞争时说:“一切都是从这两个人开始的。一开始是科比表现得非常认真,然后詹姆斯也开始严肃起来,接下来所有人都跟着有了一种‘靠,那我也得玩真的了’的感觉。”

认真起来的詹姆斯会在球队训练前召集队友,告诉队友我们应该怎么打,他自己又会怎么打,而且他会解释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普林斯对此叹为观止:“以他的年龄能够有这样的领导力,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这支救赎之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让美国篮球夺回霸权,它的组建对NBA本身也影响深远。科朗吉洛在构建他的三年计划时就曾说过:“一旦球员们承诺参与这个长期计划,那么雪球将越滚越大,因为他们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

一点没错,“03一代”的三名顶级球员共同参加了两届奥运会和一届世锦赛,波什则参与了其中两届,很难想象他们会在漫长的夏天里仅仅在球场上碰个面然后就各自返回宾馆房间,当你发现詹姆斯、韦德、安东尼同时出行游玩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的友谊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詹姆斯在韦德大二赛季就曾经看过他代表马奎特大学对阵路易斯维尔大学的比赛。看到韦德在场上把对手打爆,詹姆斯的反应是:“哦,他将成为一个难题。”

当詹姆斯看到韦德在2003年NCAA全国锦标赛上面对肯塔基大学拿下三双时,他完全注意到了韦德:“哦,天啊,那家伙好强!”

进入联盟的前7年,詹姆斯说自己并不知道未来会和韦德成为队友,他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作为对手暗中互相促进,“从远处观察着对方。”

在场上和韦德交手时,詹姆斯就曾经感觉两个人将“命中注定在某一刻组队”,而当他们真正成为国家队队友后,詹姆斯才第一次感觉到和韦德成为队友比想象中更美好,“那份经历是如此地惊人,在我们同队的37天内,我们的化学反应简直爆表。”

很显然,这份更深入的交流,埋下了一颗自信可改变未来的种子,不仅仅是共同坐上一条小小的香蕉船那么简单

无论如何,科比和“03一代”们,最终在北京奥运会上证明了美国篮球仍在巅峰,他们在小组赛上场均赢对手32.2分,四分之一决赛赢了澳大利亚31分,半决赛赢了阿根廷20分,决赛险胜西班牙11分,虽然和1992年场均赢对手43.8分不可同日而语,但世界篮球确实较彼时已经发展了太多,这支梦之队也确实无愧“救赎”二字。

拿下金牌之后,詹姆斯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走向NBC电视台的解说员道格·柯林斯,后者曾经代表美国参加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那届决赛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展开,直到最后一秒,柯林斯用两次罚球帮助美国队反超1分。但就是这最后1秒,国际篮协秘书长连续两次要求现场记分员将时间拨回两秒,最终苏联上篮绝杀美国。

这次绝杀不仅让1972年美国男篮的奥运金牌旁落,也终结了他们此前奥运会63连胜的光辉历史,最终美国队拒绝上台领取银牌。在“救赎之队”出发奔赴北京之前,“老K”教练特意邀请柯林斯前来进行了一番演讲,大意就是说自己每次看到奥运会运动员上领奖台拿金牌奏国歌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的金牌被偷走了。

你当然可以想象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听到老柯林斯的演讲当作何反应,虽然他们要救赎的是美国队从2000年以后再未品尝冠军滋味的耻辱,却无意间被套上了更深刻的历史包袱,一种即将与世界为敌的感觉油然而生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这帮小伙子平时嘴里嚷嚷着要证明别人是错的,也只局限在“别人说我不会投篮?哼,那我就证明给他们看”这种篮球层面上,稍微深刻一点也就是“贫穷的黑人孩子也能创出一片天地”的民族主义,而现在戴上国家主义的帽子,格局顿时就大了许多。

2008年8月18日,美国男篮小组赛对阵德国队,詹姆斯在克里斯·卡曼的防守下扣篮。

2008年6月28日,美国男篮全队在出征前合影留念,其中“03一代”独占四元。

其实稍微想想就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当时美国国家队足够强大,譬如让比尔·沃顿之类的超级球员加入,又何至于和苏联战到最后一秒。再说,40年前的“不公平”,和美国队最近几年的连番受辱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你总不能觉得输给波多黎各19分也是别人黑哨吧?

无论科朗吉洛和柯林斯是不是在借历史做文章打鸡血,詹姆斯没有忘记这个故事,他将自己的金牌挂到了柯林斯的脖子上,其他球员也纷纷效仿。

这确实是詹姆斯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和他在18岁选秀夜面对镜头时憋回笑容时的表现别无二致——他从一开始,无论是生理、技术还是心理上,都足够成熟。 eTmycZPTwqyzaYYvTFbhIawFqySSep8pilWK5m7sobYg2rO385Hh+yfARX0ufA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