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林扫地僧,南通锅炉工

猫三老师,在我们公众号“杨毅侃球”上的作者名叫“锅炉上的猫”,作者简介里的第一句是:可能是中国最懂篮球的锅炉工。自他成为我们“杨侃”的固定专栏作家,我们后台收到的最常见问题之一便是:猫三真是锅炉工吗?事实上,这也是当初殳海把他推荐给我,在加了微信之后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你真是个锅炉工吗?

自从得到他肯定的答复,我的脑海里便升腾起一幅神奇的画面。巨大的锅炉,打开小阀门,能看见里面烈焰飞腾。只见一黑胖子,二目如电,力能扛鼎,单手持一把铁铲,从边上煤堆里铲上一铲,填入火焰之中。忽而又回到锅炉旁的一张小桌前,奋笔疾书,须臾之间,惊世文章,一气呵成。写完了,把笔一扔,还得抄起一个酒壶来,痛饮几口,然后仰天大笑什么的。后来猫老师跟我说,人家是南通本地大国企,现在的锅炉也不烧蜂窝煤了。虽然也得值夜班,但就按几个电钮就行了,不用填煤,也不用放声大笑,以免保安抓他。但这并未阻挡和改变,我心里对猫老师的传奇想象。

猫老师的文章,在我们“杨侃”上非常受欢迎。很多时候,他写的比我自己写的还受欢迎。皆因猫老师那路子,就像他锅炉工的名号一样,实在是民间传奇,世间孤本。现在都是自媒体时代了,平台又多,谁都能写文章。有时候你手机收着一推送,标题惊世骇俗,你打开一看,就想砸手机,但是你砸不着那作者。虽然自媒体账号成千上万,但是你仔细看,高质量作品的作者,绝大多数,99.99%,或多或少都有传统媒体的从业经历,至少都经过训练,有起码的运笔的尺寸和规矩。在体育媒体行业里,那0.01%的孤本,就是猫老师。他那种意气的飞腾,想象的跳跃,“随时开车”的即兴,自造词汇的奇绝,一看就是没被框过的,没被拦着过。敢使他进过一家传统媒体,像我们一样当年干过报纸,他早就被编辑打死了—编辑要是不打死他,编辑就得被总编打死。那你现在再看猫老师,他可能规矩得多,也能写好文章,但不会有随便拿一篇文章在案前,就让你觉得里面随时有一些古怪的东西飞出来,那种奇妙的期待感。

这让我想起,大约16年前,我在初创的《篮球先锋报》任副总编。我们的建队思路,就是招网络上写东西写得好的年轻人。有一天,有一个叫潘谨勤的小伙子来面试。跟我和苏群老师正聊着,另一个来面试的小伙子进来了,站在边上听小潘说了几句话,突然大叫:“哎呀!难道说你就是厉无咎!”小潘回头一看他,脸都红了,冲过去一把抓住他的手:“难道说你就是长生剑客!”

二位“大侠”见面的动人情景,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后来小潘在“先锋报”工作了很多年,网络时代到来后去了腾讯。我们“先锋黄埔一期”的段旭,也是网络写手出身,后来跟我去了《体坛周报》;胖胖的殳海,也是写BBS出来的,在《体坛周报》工作了很多年。他们都是出身网络,但后来经过严格训练和打磨的传统媒体工作者。所以你看他们的好,有规矩,有界限,有章可循。直到今天,我还是认为,要在报纸上印成铅字的文章,就得是那样的。天下之大,江湖之小。干这行有名号的人,绝大多数是受过训练,有过出身的。我目力所及里,唯一一个化外高手,从未入传统媒体江湖的世外高人,就是猫老师。久居南通,从未入局。但也多亏他没入局,才有这样野蛮生长出来的道行。

猫老师的文章,博闻强记,常常在历史尘烟的细节里随意穿梭,游刃有余。那种游刃的充裕感,仿佛刀在牛身上游走,随意剜割,常常让人觉得他只写出了他肚子里十分之一的存货。哪怕看完他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还想往下读。这回好了,猫老师终于自己出书了,一下就铺陈开几十万字的世界。这本书的主题,是“2003白金一代”。那一代的故事,各位耳熟能详。但同样的故事框架,在猫老师奇妙的笔下娓娓道来,一是细节的丰富,二是他横推八马倒,倒曳九牛回的草莽笔力,让你即便看过,也像没看过那么新鲜。你仿佛见过那些招式,但又不甚规矩,可内力醇厚,笔锋漫漫,妙趣无边。正所谓,武林有少林扫地僧,篮球有南通锅炉工。

说句老北京话:这本书,您算买着了。

深夜之间,老读者灯下观此书,看到妙处,深会其意,不由长叹一声:喵。

杨毅 AfoAp03ay1zplJNkGViGPcqMeIHxTeM/G3zFMHM6h64+o0P+OLFfKBwjzUKFmy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