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7 燕长城

燕国是老牌的周朝姬姓诸侯国,但因为地处偏远,无论春秋还是战国时期,都基本无法参与到中原列国的斗争中,当然这里面也受其国力不强的因素所制约。燕国并没有忘记振兴图强,燕王哙甚至为了使国家强大,曾效法尧舜禅位,把王位禅让给了他深信不疑的“贤相”子之,导致国内大乱,混战不止,燕王哙等皆死,史称“子之之乱”。齐国趁机派兵武装干涉,在燕国境内大肆杀掠,使得燕国几近于亡国,后来百姓拥立燕王哙的儿子即位,这就是燕昭王。

对于与燕国接壤的强大的齐国,燕国其实是早有提防的,历史上燕国曾经修筑有南北两道长城,其中南长城就是为了保护都城燕下都和防范齐国而建。

《战国策》载,战国著名纵横家、时任秦相的张仪曾经来游说燕昭王:“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王所有也。”这里所说的长城指的即是燕国的南长城。因为张仪出使燕国是在燕昭王元年(前311年),所以可以推断南长城应该是在燕王哙时代就已经修筑了,也就是早已对齐国有所防范了。当然随着战国后期秦国一再重创赵国,兵锋已近燕境,而赵国打不过秦国,就不断地从燕国身上掠夺资源,燕南长城也就肩负起了防御秦、赵的任务。

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文献记载,燕南长城起于今河北省易县西北太行山下,经易县南境,入徐水、安新北境至雄县东北,折向南经文安至大城县西境,止于子牙河。这一线长城多沿易水而筑,城墙与堤防相连,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因而也被称为“易水长城”。《大清一统志》则记载易水长城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易县向东南经定兴、徐水、安新、文安、任丘之间,达于文安县东南,长五百余里。这一线沿途尚可见许多夯土残垣的遗迹,较长者绵延数里,残高从2米至6米者参差不齐,并有许多大小城障遗址,但破坏十分严重。

燕国北部疆域与东胡相邻,多年袭扰不断,掠夺人口、牲畜和各种物资,使燕国头疼不已。在掠入东胡的人里有一位叫秦开的,最终却成为东胡的克星。秦开通过努力获取了东胡的信任,也透彻地了解了东胡的底细。待他逃回燕国后,被任命为将,率军一举击破东胡,并一路追击,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一直杀入辽宁省中部,为燕国夺取了千余里的土地。秦开还在新拓展的疆域上修筑长城,这便是燕国的北长城。后来跟随荆轲去刺杀秦王赢政的少年勇士秦舞阳就是秦开的孙子。

《史记·匈奴列传》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后子孙稍骄虐,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

以史书记载来看,并没有燕北长城的确切修造时间,但根据秦舞阳随荆轲入秦的时间推算,秦开大致也是燕国晚期的将领,开疆破胡并修筑长城,也基本上是战国时期最后的一道长城了。

燕北长城的遗址大致从今河北省张家口、宣化一带,向东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独石,再拐往河北省围场北面继续向东,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到达辽宁省朝阳市境内,翻越医巫闾山,过辽河,折而向南进入朝鲜国境内,抵达清川江北岸而止,长达2400余里。由于年代久远,燕北长城大多已经化为一丘碎石土埂,湮灭在崇山峻岭和荆棘林丛里,不为人所识。如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帝在围场境内射猎时发现了一段数百里的古长城遗址,并因此立《古长城说》碑,当时乾隆认为“夫(秦)蒙恬起临洮而属之辽东者,今其城犹存,乃去此数百里而南……”把南面的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混淆,却不知脚下的古长城为何时之物。其实这未知的燕北长城后来正是被秦朝所利用,成为秦朝万里长城的一部分。 IRFgVecQiPy43OSKDxXYG0q/SpXgrSb1wsun2vFTdNlVKzoNRJd0OO3e/qGq0q6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