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交互关系的内涵

多主体交互关系是指具有独立行为的各主体在协同过程中呈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模式,可以看作主体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方式与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自组织协同模式。多主体彼此间通过资源、知识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促使多主体间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结构。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交互关系反映了在协同过程中多主体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的程度。

多主体交互关系产生于主体相互协作的过程中,最终使整体具备新的结构和功能。创新主体及其关系构成的多主体系统是交互关系产生的客体基础;协同效应是多主体交互关系运行的功能目标;交互关系网络是多主体经由交互关系所呈现出的形态特征。多主体交互关系取决于主体之间的联结方式和互动过程。其中,主体间的联结方式体现静态结构特征;互动过程则是动态整合过程。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结是创新相关的知识、信息等资源的重要来源,而主体之间的互动则是建立在联结基础之上的知识转移和交互学习的过程。多主体协同实现技术创新不仅与主体间的静态联结关系有关,还要依靠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产生协同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书从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系统构成、多主体协同功能以及多主体交互关系维度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交互关系的内涵进行分析。

2.3.1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系统构成

“系统(System)”一词来源于希腊文systēma。从中文字面看,“系”指关系、联系,“统”指有机统一,“系统”则指有机联系和统一。多主体系统是由一组分别担任不同角色的主体在一定关系作用下耦合而成的整体。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系统是指由工程项目多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关系构成的,在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策划、设计、实施和协调,进而形成的相互配合、联系紧密的整体。

多主体系统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包括若干层次的动态复杂系统。系统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活动构成整体活动,从而产生系统整体功能目标。在多主体系统中,每个主体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设计目标,多主体之间需要进行交互和协作。系统结构是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总称 [161]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系统结构由参与创新的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两部分构成。

1.创新主体

创新主体是指创新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包括具有创新能力的、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制造业企业一般通过投资科研直接研发创新 [143] ,而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不能由单独个体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众多专业背景建设主体参与,经过多个阶段的研发、实践工作完成。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各个阶段创新任务的差异性导致技术创新涉及众多参与主体。本书将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识别创新、技术方案设计、实施创新、技术推广4个主要环节。与这4个环节联系最紧密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总承包商、科研单位、咨询单位、供应商、分包商、政府部门、监理单位。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创新,不同的创新需求导致技术创新各阶段参与主体有所差异。随着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会出现原创新主体退出和新创新主体加入的现象,各阶段创新主体的功能和角色也会有所不同。由于项目实施阶段产生的技术创新需求具有不可预见性,不同阶段的创新主体难以准确界定,本书只列出创新构想产生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技术创新参与主体,见表2-7。

表2-7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参与主体

不同阶段所涉及的创新主体在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例如,设计单位、总承包商、分包商作为技术导入者,将外部先进技术进行导入和转化;供应商是主要技术供应者,根据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需求为之提供新材料、新设备或技术服务;科研单位作为技术支持者,通过开展基础性或专门性研究为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技术支持;业主或者受业主委托的总承包商作为倡导者,为技术创新投入资金,对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全过程进行管理,并享有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带来的回报。

2.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基础。由于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伴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因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依附于工程项目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网络结构特性,即由建设供应链主导的网络关系。这种网络关系承载着项目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等。因此,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实质上是利用建设供应链主导的项目组织网络关系实施创新行为。多主体协同过程是供应链整合的过程,是创新主体利用供应链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进行知识整合从而实现创新的过程。

项目组织之间的关系形式既有正式合约形式,也有非正式合约形式。其中,正式合约形式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间所形成的交易联系,如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委托其进行方案设计,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完成工程施工,与设备制造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购买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种材料资源;总承包商将工程非主体部分包给分包商,向材料设备供应商采购材料、租赁设备,以及与科研单位间在共同参与的技术合作或转让过程中形成技术交易联系。传统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易联系具有明显界限,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在项目临时性团队中,总承包商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交易联系是非市场机制的 [23] ,其关注的重点是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传统的合约联系是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基本关系。由于工程任务之间具有高度依赖性,存在施工单位之间的项目相衔接或者关联项目同时段施工的特点,要在执行相互依赖任务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沟通。所以,除了正式合约形式下的交易关系外,主体之间还存在非正式合约形式的供需关系、协作配合关系,如设计单位向总承包商(分包商)提供设计方案的供需关系,以及分包商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等。

2.3.2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及其功能

协同的英文表述包括Synergy、Collaboration、Cooperate with等,中文表述有“合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协商”(Negotiation)等与“协同”极为相似的几个概念。Ansoff在 Corporate Strategy 提出协同(Synergy)概念,认为协同是各独立组成部分汇总后的整体表现,其核心是创造个体不能实现的价值 [87] 。协同学奠基人Haken(1971)提出协同理论,指出协同是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同步协调、相互合作等协同行为产生超过子系统单独作用的联合作用,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149] 。一般意义上,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简单地说,协同是指具备不同资源的多个个体协调一致完成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协同概念的外延涵盖了主体间的合作(Cooperation)、互动(Interaction)与整合(Integration),协同是以上行为整合的最终结果。合作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配合,创新主体通过协调配合完成创新任务;互动是通过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影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是以知识、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的传递和扩散为基础;整合是一种一体化的过程,突破多主体间的壁垒,实现多方资源集合。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协同是围绕技术创新目标,多主体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其核心思想是“整合”与“互动”:“整合”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达成一体化的过程,主体间知识、资源、行动等要素彼此衔接,实现合作过程的连贯性与一致性;“互动”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间动态学习的过程,多主体间通过互惠知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 [90] 实现多主体合作行为匹配。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之间通过整合、互动实现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使整个多主体系统产生整体效应,即协同效应。该效应实现了个体不能实现的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目标。协同效应作用下的新型多主体架构能够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之间的协作能力加强,各行为主体能够彼此传递信息并以获得的信息为基础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协同效应具体如下。

1.互动整合效应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于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由于工程任务的高度相互依赖性,致使技术创新与前向和后向技术相互依赖。执行相联任务的主体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彼此合作、相互影响,提高整体的整合效应。工程项目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供应链上下游主体之间的频繁互动有利于创新活动中子任务之间更好地衔接,形成一个切合的耦合链接模式,有效克服个体的单边缺陷,使供应链内的主体功能得到整合加强。各创新主体通过相互协作、互动交互、共同开发,充分发挥不同类型主体整合在一起所带来的整体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最终实现整体协同效应。

2.信息共享效应

信息共享使多主体环境从信息不对称转向信息沟通与信息分配,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62] 。基于信息共享,组织可以通过获取和利用其他组织的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信息共享是多主体跨组织协作的前提,为多主体互动和资源的整合提供基础。供应商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提供资源供给而构建的。在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交易环境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承包商能向供应商传达所需要的创新性材料、设备等。供应商只有在接收到信息并意识到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会按照设计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或产品。承包商应与供应商充分沟通、交流,定义所要完成的技术创新产品,共同制订产品实现方案,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3.共同愿景效应

共同愿景是团队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或意愿。真正的共同愿景能够使全体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淡化人与人之间的个人利益冲突,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共同愿景来源于成员的个人愿景,但又高于个人愿景,建立在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是对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望,并且这个愿望不是被命令的,而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想要争取、追求的。它使不同个性的人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对于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之间达成共同的愿景显得尤为重要。多主体只有具有共同愿景,才能有共同的、清晰的创新目标,从而增强技术创新战略的认同感。参与主体本身的环境认知能力是创新活动中决策行为的关键,获得良好技术创新效果的前提是有共同的目标和战略导向。跨组织项目团队受共同目标的驱动而进行跨组织协同,从而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163] 。只有建立交互关系,多主体拥有共同愿景,创新主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实现创新。

2.3.3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交互关系维度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多主体是独立行为个体,相互联系和影响,呈现出静态联结和动态互动关系。联结关系反映了多主体间的关联方式,互动关系则体现了多主体间的交互作用状况。本书从多主体之间的联结(静态)和互动(动态)两方面分析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多主体交互关系。

1.多主体联结关系

技术创新源于多主体间的知识溢出与信息交互,关系是知识与信息扩散的载体,是主体间进行有效知识转移和学习的前提。多主体通过关系进行交流是信息在多主体间扩散的过程,技术创新对信息扩散的效果和效率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多主体间形成彼此紧密的联系有利于拓展知识、信息的扩散范围。工程项目参与主体涉及多专业背景,导致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知识转移,主体的关系资本成为技术创新的基础资源。联结作为创新主体间静态关系的属性,联结的方式和内容影响着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效果。

关系能力(Relational Competence)体现了主体对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力,缔造了不同层次的网络资源、网络位置资源和网络结构资源的交互影响。网络资源是由网络的联结关系所决定、依赖于各种网络关系的调动 [164] 。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的特征,为网络成员之间所共享;可以将网络看作一种过程,通过网络关系转移知识资源,这一过程产生于网络行动者间互动。网络资源与网络关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网络关系的联结机制促使网络主体获取共享性资源,并在主体间产生网络资源互动,网络关系是网络资源的载体。

主体以网络嵌入性的形态来获取创新机会、资源与信息,实现关系资本效应。在网络中,关系能力推动关系资源转换为关系资本,是行动者获取创新资源并与网络中其他主体协同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关系能力作用下主体联结效应的发挥如图2-7所示,关系能力影响行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效率以及知识分享水平 [160] ,影响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整合与信息共享效应的发挥。

2.多主体互动关系

联结关系是多主体间存在的一种静态关系,静态关系的产生是主体互动的结果。互动关系是联结关系发挥功能的渠道。在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之间的行为是分散的、复杂的,且具有相关性。多主体间频繁且有效的互动能够增强主体间的契合程度,从而促进主体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适应。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主体分散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其他分项工作等多个环节。通过多主体互动提高行为匹配度,使得多主体行为在分散环境下呈现有序状态,完成阶段性创新任务的配合与衔接。互动关系描述了创新主体的行为变化对其他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互动关系呈现出的规律影响着多主体协同效果。

图2-7 关系能力作用下主体联结效应的发挥

级联效应(Cascade Effect)是指人们在依次做出决策时,后者可以观察到前者的决策行为,此时前者会对后者传递相关信息,使后者放弃自己原本掌握的信息,转而根据前者的决策做出推断。可以用技术创新协同级联效应来诠释工程项目技术创新主体的互动。互动是指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和利益共享过程。主体之间的互动反映了嵌入网络中的任一行为主体通过关系纽带对其他主体行为产生影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多主体之间的互动进行知识、信息、资源等要素的转移和扩散,因此可以将创新扩散视为网络中个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创新扩散过程反映了创新决策者采纳行为整体效应的时空展开过程。主体的采纳行为是创新扩散的微观基础,创新扩散的宏观基础是社会网络。个体对创新的感知依赖于其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和网络结构。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地位决定了个体在网络中的行为方式及其所能聚集、整合和配置的资源数量。处于核心位置的网络主体,其信息传播与获取更具有支配性作用,其行为决策将直接影响邻居个体对技术创新的态度和采纳决策。网络结构的核心——外围特征使网络呈现中心节点的辐射效应,也是技术创新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重要互动模式。通过辐射效应,中心节点的力量逐渐影响外围及周边个体,最终推动整体效果实现。

个体的从众心理是主体互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自网络的从众压力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当主体所处网络中创新采纳个体数量很多时,就会吸引更多的潜在采纳个体采纳;当创新效用存在模糊性时,潜在采纳个体会主动搜集创新信息更新自己的创新观念;个体会由于所处网络带来的压力而模仿其他人的行为。网络结构影响潜在接纳者所感知到的从众压力的大小,影响潜在采纳个体接收到创新信息的顺序及其采纳顺序,进而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以及创新系统目标一致性的共同愿景效应。

联结关系与互动关系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这两种关系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一种非线性的形态协同合作,推动多主体相互协作、协同一致。联系是互动的基础,影响主体间的互动学习效率;主体间的互动又会增强主体间的密切程度;多主体互动过程立足于主体间的联结结构,结构又会影响互动整合效果。这两种关系相辅相成,交织成多主体交互关系,影响多主体协同创新效果。 SoL0fMzK0/BeW51B8lYwad0DPurEoecnd6cuHkPwf2ZXON1xp/DisIApH8O1A39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