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测数据,基于二体问题的运动方程,求定椭圆轨道的六个轨道根数,称为二体问题的轨道计算,也称为初始轨道计算。
不过,由于没有考虑摄动力的影响,所计算出的轨道只是真实轨道的一个近似,不过它在实用上却具有重要意义:①它是精确轨道计算的基础,所以称为初始轨道;②它是卫星发射后,实时跟踪、安全控制、试验指挥的基本依据。因此,在卫星发射及跟踪过程中,都要实时地计算弹道参数和卫星轨道根数。
轨道计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①通过观测求得 t 0 时刻的卫星位置矢量 r ( t 0 )和速度矢量 ( t 0 )可以唯一地确定六个轨道根数,这是运动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②通过观测求得两个时刻 t 1 、 t 2 的位置矢量 r ( t 1 )、 r ( t 2 ),也可以唯一地确定六个轨道根数,这是运动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
这实际上是4.3节卫星星历计算的反算问题,它的基本计算公式和方法如下。
(1)计算轨道倾角 i 和升交点赤经 Ω
由式(4.8)及图4.8a所示,易知下式成立:
则首先由上式求得 A 、 B 、 C ,然后根据下式计算轨道倾角 i 和升交点赤经 Ω :
(2)计算长半轴 a 、偏心率 e 和平近点角 M
由式(4.36)活力公式可知 ,即
式中, ; 。
由式(4.41)知 r = a (1- e cos E ),则两边微分可得
将式(4.52)代入可得
把 t 0 时刻的参数代入
则
式中, 。
(3)计算近升角距 ω
由式(4.60)、式(4.63)和式(4.64)可知
则
X 0 cos Ω + Y 0 sin Ω = r 0 cos f 0 cos ω - r 0 sin f 0 sin ω = r 0 cos( ω + f 0 )
于是可以得到
即
式中, f 0 为 t 0 时刻的真近点角,根据式(4.50)可计算得到
由上述介绍可知,在已知 r 0 和 的情况下,可以比较简单的计算出卫星轨道的六个轨道根数。
如由观测数据或其他方法求得两个时刻 t 1 、 t 2 的位置矢量 r 1 和 r 2 ,从理论上讲,满足二体问题运动微分方程的边值条件,可以唯一地确定六个轨道根数。具体应用上又有两个方法:一是由 r 1 和 r 2 直接计算轨道根数;二是由 r 1 和 r 2 求出中间时刻 t 0 =( t 1 + t 2 )/2的 r 0 和 0,然后按照前面所述方法进行轨道计算。
由已知的 r 1 和 r 2 直接求解轨道根数的方法如下。
由式(4.60)可得
式中, h 0 为 h 的单位矢量,即 h = P × Q ,所以有
写成分量形式如下:
如图4.9所示, r 1 和 r 2 所组成的扇形面积 OS 1 S 2 为 A S ,有
而三角形 OS 1 S 2 的面积为 A T
所以,两个面积比 为
即
由此式可以看出,如果能由 r 1 和 r 2 求出面积比 y ,那么由式(4.79)就可以计算出半通径 p ,所以这个方法称为面积比法。另外,由于( f 2 - f 1 )≈180 ° 时, 没有意义,所以该方法只适用于( f 2 - f 1 )不太大时。
图4.9 面积比
由轨道方程 r = p/ (1+ e cos f )可得
由式(4.40)和式(4.41)可知
r cos f = a (cos E - e ), r = a (1- e cos E )
将上述两式相加,有
r cos f + r = a (cos E - e )+ a (1- e cos E )
即
同理,两式相减可得
r - r cos f = a (1- e cos E )- a (cos E - e )
即
而
注意到式(4.81)、式(4.82),则由式(4.83)可得
即
由式(4.84)可得
把式(4.85)代入式(4.80),消去 ,可得
注意到式(4.27),即 p = a (1- e 2 ),则上式为
由式(4.86)可得半通径 p 如下:
即
将上式代入式(4.78)可得
为简便考虑,现引入以下参数符号:
并有
将式(4.88)代入式(4.77),则有
此式称为高斯第一方程,它给出了面积比 与偏近点角之差的关系。
不过,式(4.90)中的 l 、 m 可以由 r 1 和 r 2 计算得出,但 x 仍然是个未知的量,因此,还需要继续推导计算面积比 的实用公式。
引用开普勒方程 n ( t - τ )= E - e sin E 得
n ( t 2 - t 1 )=( E 2 - E 1 )- e (sin E 2 -sin E 1 )
即
由式(4.84)第一式可得
将此式代入式(4.91)可以得到
其中
注意到式(4.81)、式(4.82),则上式可写成
将式(4.93)代入式(4.92)可得
考虑到 ,则
将式(4.78)代入式(4.94)
即
应用倍角关系 ,由式(4.93)可得
将上式代入式(4.78),有
因此
此式就是由面积比 计算长半轴 a 的公式。
从式(4.95)和式(4.96)中消去长半轴 a ,即
即
此式称为高斯第二方程。如果设
则将上式代入式(4.98),并利用式(4.88)中的 m 可得
将高斯第一方程式(4.90)代入,得
即
此式即为面积比法(又称高斯法)计算面积比 的实用公式。
不过,由于 x 和 H 都是未知量,所以需要采用迭代方法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
(1)由 r 1 、 r 2 和 t 1 、 t 2 计算( f 2 - f 1 )
(2)计算 l 和 m
(3)计算 x 的概值
由此迭代计算法, 的初始值为 =1。
(4)计算( E 2 - E 1 )
(5)计算 值
以上计算,从(3)至(5)反复迭代,直至 为止。求出面积比 后,即可根据式(4.79)和式(4.97)计算半通径 p 和长半轴 a 。
由轨道方程 可以得到
以及 e sin f 1 的变形公式
所以
由此求出 e 后,将 e 代入式(4.101)式可求出 f 1 、 f 2 。
由式(4.74)和式(4.50)可知
应用上式,由前面求出的 f 1 、 f 2 可计算出 ω 和 E 1 、 E 2 ;然后,计算平近点角 M 和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 τ ,即
M = E - e sin E
利用 r 1 、 r 2 计算轨道根数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由 r 1 、 r 2 计算 t 0 的 r 0 、 再进行轨道计算。另外,由实测资料计算的 r 比 精度高,由多次观测之 r 求出的 r 0 、 具有较高的精度。下面介绍利用级数 F 和 G 计算 r 0 、 的级数法。
当两个卫星位置的时间间隔 t 2 - t 0 不大时, r i 可以用泰勒级数展开成 r 0 、 的级数
由二体问题的运动微分方程
其中
根据式(4.104)求 r 0 的各阶导数
把式(4.104)和式(4.106)代入式(4.103),并根据 r 0 和 分项整理,可以得到
其中
F i 和 G i 中含有 u 0 的高阶导数,不能实际应用,为此引入新的参数
因此可以导出
将式(4.111)代入式(4.108)和式(4.109)可得
这就是级数 F i 和 G i 的实用公式的简略表示,更详尽的表达式可参阅有关文献。
r i 的级数式(4.107)有两种用途:①当已知 t 0 时刻的 r 0 和 ,可计算出任一时刻 t i 的 r i ;②当已知两个时刻 t 1 和 t 2 的 r 1 和 r 2 ,可用迭代法反算出 t 0 时刻的 r 0 和 。下面讨论后面一种用法。
对 t 1 、 t 2 的 r 1 、 r 2 ,可列出
解式(4.113)可得
式中
其中
由于 F 、 G 都是 r 0 、 的函数,所以才有迭代法进行计算,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 r 0 和 第一次近似值
首先,给 r 0 赋初值
按以下简式计算 F i 、 G i 近似值:
由式(4.114)计算 r 0 和 的第一次近似值,然后进行以下迭代计算。
(2)计算 u 0 、 p 0 和 q 0
按式(4.105)和式(4.110)计算。
(3)计算 F i 、 G i 级数
按式(4.112)计算。
(4)计算 r 0 和 的改进值
根据式(4.116)、式(4.115)和式(4.114)计算。
由步骤(2)至(4)反复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满足以下条件:
( r 0 ) n +1 -( r 0 ) n < ε 1 ,
式中, ε 1 、 ε 2 为给定的小量。
最后求得 r 0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