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总能看到一些动物有着五颜六色的外表,比如,孔雀的羽毛、蝴蝶的翅膀、甲虫的外壳、变色龙自保下的“隐身”等,大多数人认为这些都是动物体内含有的色素,在光的照射下吸收反射的结果,实则不全是如此,很多动物体表呈现的颜色与其体表的微结构息息相关。孔雀、蝴蝶和甲虫就是典型的代表,如图2-11(见彩插)所示。动物体内并没有这些五颜六色的色素,人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些颜色,是因为光在动物体表面的亚微米结构中进行散射、干涉或衍射的结果,我们把这种与光发生物理作用产生“结构色”的微观结构称为“光子晶体”。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材料构成光子晶体,呈周期性排列,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材料组成。当光子进入光子晶体中,将会发生布拉格散射,从而形成光子能带,光子能带之间的带隙会形成光子禁带。可见光中具有光子禁带上的特定波长的光子无法继续向前传播,最终都会被反射回来,从而与晶体表面特殊的微纳组织结构发生一种或几种光学过程,形成了常见的结构色。目前,这种结构色的产生机理已经被应用于光子带隙材料,人们通过调节其晶格参数来控制所产生结构色的颜色,这一材料被大量应用于传感器、印染等方面,也可用于制备结构色纤维,该结构色纤维绿色环保,可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图2-11 孔雀、蝴蝶、甲虫的结构色及微观显微图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