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有“门道”的角色

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冷战走向终结,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已不再面临来自苏联的大规模核导弹攻击的危险,因此不再需要SDI计划中那样庞大的复杂系统。经过对SDI的重新评估,美国政府认为应该对SDI的防御重点进行调整。经过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决定将SDI研发的目标由对付来自苏联的大规模导弹攻击,转变为对付战区导弹和对美国本土的有限核攻击。负责“星球大战”计划的美国国防部战略防御倡议局(SDIO)迅速提出一个新的战略导弹防御计划,称为“防御有限导弹攻击的全球保护系统”,取代了原有的SDI-PHASE 2。GPALS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陆基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简称NMD),陆基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简称TMD),以及天基的“全球防御计划”(简称GD)。事实上,GPALS方案是SDI和美国导弹防御发展里程中的历史转折点。它预示着一个悲惨的前景。不久后的1992年,美国国防部公布了5141号指令,取消了“星球大战”计划,SDIO也随之被撤并,改称“弹道导弹防御局”(MDA)。

不过,“星球大战”计划虽然于1994年以立法的形式彻底“停摆”,但在“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框架内,天基定向能武器(SBL)计划却继续存在了不短的一段时间。SBL以卫星为作战平台,最初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摧毁刚刚飞出地球稠密大气层处于助推段的洲际弹道导弹,苏联解体之后,主要攻击目标转换为战区弹道导弹。其作战设想是将军用级激光器部署在距地面1300千米高的卫星上,有效射程达4000~5000千米,可摧毁9~11千米高空的弹道导弹,单颗卫星可覆盖10%的地球表面。由于化学激光器能源主要来源于化学燃料,不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和冷却系统,因此成为应用于天基平台的首要选择。SBL计划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技术构思之上。SDI下马后,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制定的研制天基激光武器的计划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化学能激光器阿尔法(Alpha)的发光实验;第二阶段把目标识别、跟踪、制导系统与火控系统进行合成试验;第三阶段组建太空激光武器的演示模型,并进行地面和飞行试验。1999年2月,弹道导弹防御局与波音、LMT和TRW公司签订了1.27亿美元的合同,准备建造天基激光武器工程样机并进行最后阶段的综合太空试验,以检验这种激光武器摧毁导弹的能力。可惜,尽管SBL在“星球大战”计划毁灭的风暴中暂时幸存,但由于某些关键技术难以解决,以及研究费用的不断攀升,美国国会还是于2002年10月否决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资金的申请,并于2010年决定不为天基激光拦截武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任何资金。

“星球大战”计划中的SBL天基高能激光反导系统

但美国军方对获得基于空中平台的激光反导系统却并未“死心”。至于这其中的“奥妙”非常简单。“基于空中平台的激光拦截武器”是进行“上升段反导”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手段。要知道,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分上升段、中途段和再入段。再入段拦截的射程和反应时间要求最低,反导系统可以部署在目标周围守株待兔,技术难度较低,但可能诱发核爆炸,随后的核污染都要由目标国吸收,这是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中途段拦截造成空间核爆炸,威慑作用要低很多,但对目标国的危害较小。最理想的拦截应该在上升段,核爆炸和核污染效应基本上都被发射国吸收,能够做到可靠的上升段拦截的话,自然达到最大限度威慑。事实上,这一阶段的防御非常关键,因为发射后的导弹在助推后期会放出若干个分弹头,包括再入飞行器的假目标,这将给以后的防御阶段增加极大的困难。因此,此阶段摧毁一枚导弹,相当于其后防御阶段摧毁数个弹头和数以百计的诱饵,效费比极高。但由于地球曲率,只有部署在空中的反导弹武器平台才有可能及时拦截上升段的敌方洲际导弹,也只有激光武器才来得及。也正因为如此,早在SBL被最终“砍掉”的十多年前,对此极为看重的美国空军就开始拨弄“双保险”的小算盘:一边着手将高能激光器部署到卫星上,一边打算在难度相对较低的空基平台上进行类似的尝试。这便有了启动于1996年的ABL项目。利用一架波音747客机作为高能激光武器的搭载平台。

尽管SBL在“星球大战”计划(SDI)毁灭的风暴中暂时幸存,但由于某些关键技术的难以解决以及研究费用的不断攀升,美国国会还是于2002年10月否决了继续为该项目提供资金的申请

ABL与SBL之间,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

不过,或许在人们的想象中,ABL似乎是作为SBL的“非全尺寸备胎”存在的,但机载高能激光反导系统与星载高能激光反导系统之间,却并非简单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当然,其中的“奥妙”并不是那么一目了然:虽然机载高能激光反导系统与星载高能激光反导系统针对的都是“上升段”(也叫作“助推段”,后文两词将混用),但在细分之下,我们会发现前者的“攻击窗口”为上升段的初期,后者则为上升段的末期,这对于反导作战而言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上升段初期,由于导弹从助推器点火至穿过大气层阶段,导弹飞行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会释放出大量炽热的气体,并产生强烈的红外线或可见光,很容易被探测到。机载高能激光系统针对的正是这一点。整个空基激光武器系统在敌方导弹基地附近巡航,可以在第一时间探测到弹道导弹的发射,然后进行捕获、跟踪、射击,整个过程仅需80秒。由于其激光发射功率达到兆瓦级别,毁伤方式主要为热烧蚀破坏和软化破坏,可以选择的攻击部位为弹头和发动机。弹头受到烧蚀破坏,温度升高而发生爆炸;发动机受到软化破坏,受力失去平衡,发动机失效从而无法到达预期轨道。以机载激光器实施上升段初期反导,理论摧毁概率高达99%。至于星载高能激光系统的攻击时间段为弹道导弹助推段末期,此时发动机工作接近结束,导弹母舱即将放出多个弹头飞向不同的目标,再入飞行器、假目标和其他辅助穿透设备也将被释放,这一阶段持续时间约6分钟。相对于ABL,由于输出功率的限制以及作用距离比较远,SBL对导弹目标产生的作用主要是加热和熔融,而且攻击部位主要是弹头而非弹体,因此其理论摧毁概率只有90%,这虽然仍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但与上升段初期的拦截却是有一定差距的。显然相对于SBL,ABL扮演着一个相当有“门道”的角色,“板凳队员”的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wqcrUN3dVKXLlOlS4D63gPXQLBJIgLmsBPDNuQ76wwmTxXs+sLvgholvGra2JS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