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设置功能

(一)保持具有弹性和创新的乡村规划措施与流程

“功能”是“定位”的表现形式,确定了功能之后才能落实到空间层面上,通过空间营造、设计体验等方法最终呈现出来。

1.乡村民众与城乡规划专家各自的不足之处

乡村民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地理环境,但因为没有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很难有一整套系统性的操作流程,缺乏规划设计的逻辑框架。

而城乡规划专家肯定更专业且更有远见,但他们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做过大量的乡村振兴规划,所以经常以标准化的模式通过单一角度或几个数据来判断乡村的问题,导致规划出来的方案大同小异,最后乡村投入大量资本建造,却缺乏爆点。

2.多学科的协作与融合

乡村振兴要学会跳出思维定式来思考问题,并更深入了解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乡村振兴的专家团队不应该仅仅由城乡规划专业的从业者组成,还应该形成多元化的团队共同参与,如将乡村经济发展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乡村地理与城乡规划相结合、乡村交通与通信体系相结合、乡村土地使用效率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等。通过不同学科互相跨界与交流,才能激发出有创意的乡村。

乡聚公社提倡多学科的协作与融合

3.乡村振兴所采用的新方式

当前乡村振兴的规划方式不希望再像以前老式的城市规划那样“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是需要类似“蜜蜂采蜜”的方式,更深入地贴近乡村民众(包括乡村的留守老人、儿童、田间地头的劳动者、返乡创业的城市人、乡村民宿主人等),运用互联网时代的语言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乡村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具有弹性和创新的规划措施与流程。” 具体规划的对策有多种可能性,不应照搬城市规划的方法,要有想象力和激情。而由乡村振兴所产生的价值应该回馈给乡村和乡村的民众,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

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的团队,一定是对乡村有感情的、也了解乡村生活的团队。乡村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一个乡村规划团队连水稻和小麦都区分不清,蔬菜品种也不太认识,很难想象他们能把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和使命,最多不过是完成一项任务罢了。

未来乡村的规划形式不再是纯粹地画图,不用太过于专业性和技术化,也不必使用大量术语让乡村民众难以理解,而应强调参与性和体验性,让规划师与乡村民众一起协商共建。城市的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乡村振兴对于中国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让孩子们从小就热爱乡村,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改变乡村的面貌。这样城乡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吸引城市人(特别是小朋友)来到乡村,乡村振兴事业就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

乡村主要的属性有如下几点:地域性(在地文化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历史、经济)、可持续性等。特别重要的是文化多元性,因为中国西部或南部的某些乡村本身就是多民族混合的聚居区,如丽江、大理的纳西族,广西的壮族等,所以我们的乡村规划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并与汉族文化互相融合,提升文化内涵。当前某些乡村已经成为外国人的聚居地,如莫干山裸心谷的创始人是南非人,广西桂林阳朔地区的乡村之中也居住着许多外国人。所以,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可能在中国的乡村杂糅混合,尊重、引导、融合这些文化并有所创新,将使乡村更加开放,也会使乡村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如印尼巴厘岛的乌布乡村就是最典型的文化多元性成功的范例。

着重于乡村公共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希望有更多的资本来投资,但是大多数资本认为投资乡村公共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老人活动中心等)没有收益和回报,不愿意做,而大多希望购买乡村的建设用地变相搞房地产开发。这是乡村管理者要谨慎考虑的。公共的基础设施对乡村民众的意义重大,这才是真正提升乡村民众生活质量的措施,而房地产开发更多还是以城市资本营利为主要目的的。

在建筑形态上的整体把控。乡村的建筑不应像城市的建筑那样追求高大上,彰显自我个性,而是要低调,要有设计感,既融合于乡村的整体环境,细看又与乡村的普通建筑有所区别。

(二)乡村的七大功能

1.农业功能——乡村最重要的功能是农业生产

全国各地的乡村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全国14亿人口的食物,食品安全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及重中之重。但是,乡村农业生产最大的问题是规模的差异导致经济效益的差别明显。以崇明乡聚实验田为例(100亩农田中以2亩为实验田),平均每年每亩大概收成800斤大米,国家收购价为一斤1.2元(各地区的收购价格略有不同)。那么,一年种一季的话,乡聚公社一年的收入是1920元。这个收入里面要扣除请工人用机器插秧的工钱、打农药施化肥的工钱、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工钱等成本费用。这样扣下来,一年种2亩水稻田的纯收入也就是1000元左右。而如果是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种植100亩以上的农田,一年收入近10万元,各方面成本占比大幅缩小,对农场或个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收益的。

2.产业功能——产业为乡村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可能性

某一类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和集聚,必将给该乡村带来该产业的熟练工人和消费人流。乡村振兴的核心是通过功能的多样性带来人流和资金流。农业生产是乡村最主要的产业,而某些与农业生产无关的产业进入乡村形成产业小镇,要具体分析是什么产业,适不适合该乡村,会不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我们不是说产业小镇不行,而恰恰相反的是产业到乡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一定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慎重考评,集思广益,要把好的产业在乡村做精做强,而且还要保护好该乡村的生态环境。

3.文旅功能——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的体验

对城市民众来说,到乡村旅游具有神秘感,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如桃花源这样的乡村场景和意境千百年流传下来,已经深入人心。而西方乡村如英国湖区及彼得兔的童话故事也是欧美乡村生活的文化象征,被广为传播。

4.居住功能——城市民众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生活方式

当前比较知名的居住类乡村小镇如杭州临安的蓝城桃李春风居住小镇。“桃李春风”是用中国文化中最经典的意象隐喻中式院落。宋代刘过《满江红·霜树啼鸦》词云:“种春风、桃李满人间,知多少。”后被中国台湾作家三毛改写成《梦田》的歌词:“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该乡村小镇的目标是打造“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小镇”,小镇生活的营造准则是“众筹、共建、自治、分享”。

5.商业功能——汇聚人气的土特产商店和集市

乡村的中心一般是汇聚人气的场所,我们称之为“乡村会客厅”。这里的商业是乡村最集中、最发达、最热闹的地方,可以买到很多乡村独有的东西,特别是土特产及乡土食材。

大多数乡村比较缺乏商业氛围,这是当前乡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之一。为什么乡村中缺乏商业设施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乡村民众的收入和消费力较低,大多都是留守老人,所以在乡村中的商业设施很难赚钱。但是,当乡村引入民宿等多种功能之后,住民宿的城市游客有消费购物的需求,他们会掏钱购买土特产(如米面、新鲜蔬菜、肉蛋奶等产品),这时候商业设施就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就有了收益。

另外,乡村的小摊贩使用装载货物的小推车,形成有趣而特殊的商业集市,类似于“摆地摊”:在早晨形成菜摊,在中午形成杂货摊,在晚上形成夜市、餐饮及广场舞等活动。应该说,集市的场景是激发多功能混合的有效方式。

集市应该怎么搞?

笔者研究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郊区的集市,有如下三点值得中国乡村借鉴:

(1)很多集市都是临时搭建在城市郊区的商业广场上,一早9点搭建起来,售卖到晚上6点拆除,再恢复广场原貌。这种临时性的集市为城郊紧张的用地赋予另一种功能。

(2)每个集市摊主都把自己的摊位布置得既紧凑又漂亮,让人很有购物欲望,这就是审美和设计的重要性。

(3)集市的商品普遍比市区的百货商店和超市便宜一点,特别是农产品都是乡村农场直销的,更安全、更新鲜、更优质,所以城市人都疯狂抢购。

6.美食功能——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乡村在吃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乡村的米饭、蔬菜和肉蛋奶等都比城市新鲜,农村土灶烧出来的农家菜也好吃,越是乡土就越有特色,也越能吸引游客品尝。还有就是中餐西做,在烧法和摆盘上向西餐学习,有所创新。另外,开设咖啡、茶饮店不仅满足城市人的消费习惯,还给他们提供了休息和交流的场所。而乡村的餐馆该如何选址布局呢?主要还是分布在乡村的村庄居住区及民宿周边,交通要便捷,视觉引导性及可达性要强,便于乡村民众及城市游客消费。重点是要做出乡村特色,这样才会被口口相传。

7.文体娱乐及学习功能——体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生活

(1)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 展示乡村的农耕文化、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突出乡村特色。一个乡村图书馆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和意义远高于一个同质化严重的民宿。这种公共设施没有太多的收益,但乡村管理者要鼓励和扶持这种功能场所,这不仅体现了精神文化层面的丰富性,也从功能多样性的规划层面对游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吸引作用,由此带动该区域整体民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收益。总之,这种公共设施对乡村的未来(特别是对乡村的精神内涵)有着深远的影响。

(2)乡村电影院、茶馆酒吧及草坪音乐会。 乡村的文娱活动会带给本地民众以及城市游客特殊的生活体验,也是除了住民宿、吃农家菜之外的主要活动。

(3)乡村的运动场馆。 体育运动如跑步、徒步、骑自行车、打篮球、踢足球、划船赛艇等都对当前乡村民众的生活有着补充作用,也是乡村康养功能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会吸引大量的城市游客来乡村参与体育运动、消费和游玩。

(4)自然学校及各种工艺工坊营地。 乡村学习营地如建筑、园艺、农学、植物学等科研机构、民宿及学校等都可以举办,对学习者来说是难得的实践活动,对乡村民众来说则带来了旅游消费的人群,是双赢的。

(三)乡村要多功能混合使用及实验的方法

1.乡村引入多功能混合使用的原因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提出如下观点:“城市中的首要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城市中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顾客从各地蜂拥而至,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经济效益。然而,大多数城市花巨资建设的建筑物,效用却不大,空置在那里,根本没有人来。但是,如果这个建筑物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功能,该建筑物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当前中国许多乡村与该书描绘的美国城市相类似,改造工作基本都是把乡村修缮一新,但还是没有人来,对乡村的经济发展也没有什么帮助。深层次的原因是乡村缺乏多功能的混合使用。乡村也许暂时看上去变好看了,但是由于没有功能的多样性,很快就再次沉寂了下去。

2.乡村做到多功能混合使用的方法

(1)乡村不同人群的混合。 如到这个乡村来住民宿的客人在乡村里的某个餐馆吃饭喝茶,碰到来该乡村游玩的客人,又遇到在该乡村开公司的创业者、民宿主人以及做农业生产的经营者。于是,大家在乡村的同一个餐馆交流起来,变成了好朋友,以后在业务上也合作了起来,这就是有效的“多功能混合使用”的方式之一。

(2)乡村不同时段的多功能混合。 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游客使用相同的乡村设施。如白天是餐饮、文创商店、旅游玩乐,夜晚是逛夜市、乡村酒吧、餐馆晚餐、树林野餐、烛光晚餐、观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还可以结合乡村的地域特色(如海边、山林、乡村农田等景观元素)。这样的乡村就会充满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

(3)乡村不同业态的混合。 如某乡村农田边的街道上开了一家书店、一家五金店、一家乡土菜馆、一家文创产品店、一家餐馆兼咖啡馆、一家民宿和一家摄影店,形成了不同业态的混合。这时候就能看到来该乡村的游客悠闲地逛着每一家小店,时不时买点小吃或工艺品,还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而当地的乡村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着,小店的主人和店员们跑进跑出地忙碌着。这种场景很有乡村生活的“烟火气息”,也会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旅游。

3.乡村可以通过民宿建设带来多功能的混合使用

可以由乡村管理者主导开发民宿,也可以由村民自发搞民宿。通过开发一两间民宿,会带动周边村民也开发民宿,或开展与民宿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如在民宿周边增加餐馆、茶馆、咖啡馆、文创商店、土特产店及小卖店等。通过民宿带动乡村功能的多样性,由此必将推动产业的升级、空间形态的变化、人及资金的流入,致使整个乡村逐渐活跃起来,恢复生机。 民宿就像置入乡村的一个个计算机终端,最终把乡村与乡村、乡村与城市的网络互联起来, 它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代中国的乡村发展中十分重大。

(1)莫干山民宿对中国乡村的实验价值

笔者所著的《民宿》一书提到了裸心谷、大乐之野、西坡及莫干山居图等共12个民宿,笔者认为莫干山这些不同类型的民宿对中国的乡村振兴具有实验价值。

裸心谷实际上并非民宿,其本质上是一个把乡村的自然山水围起来独享的酒店群。这里虽然雇用了一些当地的村民,但是它置身于乡村之外,从城市高收入的游客身上收取高额的酒店客房费及各种活动项目的消费。而游客只在酒店中享受,较少去附近的乡村体验,对周边乡村的经济贡献是微乎其微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提升了整体莫干山地区的旅游品质和口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体验、相关领导来参观学习,这是它对莫干山乡村做出的贡献。

大乐之野、西坡等建在乡村之中的民宿,租用和改造村民的老房子,提升了村民的收入,对乡村经济是有帮助的。但是,一个民宿个体只能帮助周边的一两户村民,所以乡村应该引入更多的民宿和服务设施,才能帮助更多的乡村民众。

莫干山居图通过将乡村原有的公社礼堂改造为图书馆,丰富了村民和外来旅游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这种公益性、文化性、地域性的公共场所改造,给乡村民众带来了收入。相对于上述其他几个民宿案例,莫干山居图的图书馆这类公共设施对乡村的贡献更大。

应该说,乡村要感谢这些第一批在乡村开办民宿的人。这些人是乡村发展的带头人,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乡村的机遇,大胆地投入资金、时间和精力,最终取得了成功。随着这些人的成功,一步步地带动更多的城市民众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

(2)为什么一个乡村里家家户户都开民宿,反而发展得不好?

当前中国乡村的现状是大家看到民宿的市场前景很好,就一拥而上,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品质不高,环境也很拥挤,造成游客审美疲劳,而且由于功能大多雷同,缺乏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如果有人在民宿村中不做民宿,而是开餐馆、茶室、小卖店、文创店等,大家就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赚钱。这也说明了只有功能混合,才不会浪费乡村中宝贵而有限的资源。

(3)民宿的同质化也是假日经济的假期同质化。

乡村民宿有效运营时间太短和低频消费是导致经营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乡村的经营活动(如民宿、餐饮、文创及土特产购买等)大多数只集中在每周的周末,周一到周五上午基本没有外来游客,周五下午到下周一上午是繁忙的接送客人的时间,民宿、餐馆等生意的好坏还要看附近是否有旅游景点、是否是旅游旺季、天气情况(如刮风下雨的雨季、持续高温的夏季及寒冷的冬季)等前提条件都对乡村的民宿带来很大的影响。可以看出来,乡村民宿受周末经济、假日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样很难保证其运营的可持续性以及经营团队的稳定性。总之,乡村需要通过对功能的设置来协调各个不同时间段里的人群,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应。这是问题的核心,需要乡村管理者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来共同解决。

还是以莫干山的民宿来举例说明,从裸心谷开始的2009~2019年十年之间,莫干山民宿从几家发展到现在的800多家,大大小小,层次差异很大,竞争白热化,客单价不断降低。而新的民宿还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造成当地民宿市场供大于求。这时候是需要乡村的管理者进行宏观调控的,应该及时提高民宿行业的进入门槛,梳理规模、档次和特色,淘汰落后的民宿,保留和扶持高水平或有创意的民宿,并以这些民宿为抓手,把周边的餐饮等商业及服务业扶持起来。同时,抓住其他产业的导入进行转型,发现新的增长点,挖掘出新的功能,如开拓乡村博物馆、图书馆、影视园区、文创基地、农业采摘等产业,不断丰富乡村的多功能混合使用。随着民宿的投资不断升高,利润不断下降,民宿市场也通过“看不见的手”在不断地调整与淘汰,活下来的民宿的收益会逐渐平稳,但利润也越来越薄。

总之,乡村的管理者对乡村的发展方向要抓住如下四点:

(1)一个乡村中最主要的景点和民宿是这个乡村最重要的资源,其他的资源都以它们为中心进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

(2)人流引入是核心要务。乡村需要在主要功能之外寻找其他的功能,至少在不同的时段里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来到乡村。

城市与乡村的功能多样性对比

(3)把乡村原有的老建筑利用起来,通过改造以最低成本实现收益。而通过建造新建筑的方式投入大、成本高,吸引人流也很难。

(4)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地看待和分析乡村问题,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是五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四)找到最合适的功能及多功能混合使用的方法

大岛祥誉所著的《麦肯锡工作法》一书提出的“逻辑树+空雨伞”分析法,即:提出问题树,构建逻辑树,验证要点树,推导空雨伞。

(五)设置功能对乡村的意义

找到功能才知道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而且做下去是有目标的,是经过逻辑分析和沙盘推演的。根据需求、定位和爆点,找到相对应的功能。明确功能之后,才可以进行空间营造。通过“逻辑树+空雨伞”的方法让我们有主有次,针对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弱化次要问题,不会被细枝末节所束缚。

逻辑树+空雨伞分析法 qpPcCkM3U52+iAISYUf3GaC6/P0uQtttGGXf7XzpNYxeS6mTwir45s2yFZgpI7m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